(1)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官渡之战,操统一北方的条件;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马钧和翻车,诸亮治措施;卫温。
2、思想教育:(1)操、诸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2)马钧制成的翻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灌溉工具。
(3)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州,这一史实说明了自古以来就与大陆不可分割。
3、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以多败少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操能够基本统一北方的原因。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阅读课前提示并交待:中国封建社会历史自东汉后,进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提问:“东汉未年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由于黄巾大起义的打击,东汉政权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与此同时,在北方,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出现了不少的军事割据政权,各自为了扩势力,彼此征战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混战局面。
(出示图片《东汉未年军阀割据形势》)。
在黄河流域实力最强的军阀是袁绍和操。
他们为争夺天下,决战于官渡。
一、官渡之战(200年操——袁绍)(请学生阅读132页小字,分析、袁的力量对比)袁绍:地广兵多粮足,出兵10万,轻视操,傲漫。
操:只有3—4万兵力,但他能谋善断,肯于采纳部下的建议,重视敌情。
提问:官渡之战中有一个关键人物是谁?为什么?(答:许攸降献策),操采纳了许攸的建议,火烧鸟巢成功,10万袁军大乱,操大败袁军。
袁绍从此一蹶不振,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从此,北方军阀中再没有操的对手。
所以说官渡之战奠定了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提问:想一想,操为什么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要求答出:(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2)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131页的黑体字。
(生读)这首诗抒发了他的雄心大志,操的雄心大志是什么?(生答:统一全国)。
这时江南的局势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生答:占有长江下游江南一带的权,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统治,依附于荆州地方势力的备,虽然还没有地盘,但他三顾茅庐,得诸亮的辅佐,力量也在不断壮大。
)操自持兵力强大,率20万大军南下。
请问这时南方权、备采取了什么措施呢?(生阅读课文后答:、联合抗)二、赤壁之战(208年操——周瑜、诸亮的、联军)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看当时双方力量对比怎样?(生答:军20万,联军不到5万人)处于劣势的周瑜、诸亮定出什么计策战胜操的?(学生回答,教师强调“火攻”并生动讲述火烧赤壁)结果操以多败少,仓惶逃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
请同学们想一想:操为什么在官渡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以多败少呢?(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原因有三:1、军不习水战。
2、军骄傲轻敌。
3、联军战术合乎天时地利。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三、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打出投影片《三国建国年表》交待清楚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蜀、吴三国建国时间、人物、都城,结合《三国鼎立图》讲清各自的位置,并强调记忆)。
四、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重视农业(强调屯田效果,请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经过屯田,兴修水利后,出现的景象。
)政府注意水利灌溉,发明家马钧制造了能连续提水的翻车,效率很高(出示投影《翻车》,简要介绍其原理及作用)经过几年努力,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2、诸亮治蜀(出示投影片《诸亮》画像,请学生读有关文字,然后提出问题)诸亮治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生答:奖励农耕,重视水利;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等)3、吴开发江南(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条件:(1)避战乱南迁的北方农民带去了先进的农具,农业生产技术及提供大批劳动力;(2)江南人民特别是与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共同劳动的成果。
(3)江南气候自然条件适合农业生产。
)吴国经济的发展还表现在:(1)制瓷业;(2)造船业发达。
据说吴的船队到过100多个小国和地区,其中有一次重大的航行,是权派哪位大将率万人船队到过了当时的什么地方?(生答:夷洲),这一事件证明了什么?(与大陆早就建立了联系,说明自古以来就与大陆不可分割),小结:200年官渡之战操统一北方208年赤壁之战操失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作业:课后1—3题。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同时,通过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
通过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本课难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法建议1.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操、诸亮等事件和人物,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
讲解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加以深化。
2.分析官渡之战中操能够以少胜多的原因和赤壁之战中操失败的原因时,教师应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再适当加以引导,归纳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对战争胜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3.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三国鼎立形势图》以外,可再归纳、概括三国鼎立的重大历史事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幅“三国鼎立”图,让学生展示并讲解。
4.讲述三国统治者注意发展社会生产时,应突出强调国的水利、蜀国的丝织业和吴国的造船业,尤其是吴国派船队到达夷洲等。
不需要增加其他资料,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学法指导1.学习本节容时,引导学生要注意将历史的真实情况和自己以前从小说或电视剧中了解到的有关三国的故事进行比较,分辨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经过艺术加工了的。
2.透过现象看本质。
本节课许多历史现象,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
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
再联系到操恢复北方经济方面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人一筹的政治家品格。
3.分清主要与次要。
学生在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胜败原因时,会发现许许多多的因素。
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
可让学生对诸多因素进行比较,看看是哪个因素决定着其他因素,找出这个决定性的因素,便可找到战争胜败的最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显示: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师:这几句话出自我国哪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生:〈〈三国演义〉〉。
师:谁能说出你所知道的〈〈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的名字。
生:备、诸亮、权、周瑜……师:那又有那些著名的成语故事呢?生: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三国鼎立。
课件显示:第18课三国鼎立师:大家先回忆一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是哪一个?生:。
师:经过、西汉、东汉几百年的发展后,这个统一的国家又陷入了军阀割据的状态。
现在大家看一下在东汉末年有哪些主要的军阀?课件显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图生:袁绍、操……师:他们各自割据了一块地方,割据征战,人们生活在战争中,生活非常困苦。
大家想一下,如果你是东汉末年的人,你的愿望会是什么?生:统一。
师:好。
大家再观察一下这幅图,当时北方势力最大的是哪二个?生:袁绍、操。
师:那最终统一北方的是谁呢?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大家欣赏课本剧。
大家要边欣赏思考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
学生表演课本剧。
课件显示:操统一北方的原因:生: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经济:奖励农耕实行屯田师: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心理素质,战争之前,袁绍拥兵十万,操却只有三四万,袁绍在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但他却因此产生骄傲轻敌的情绪,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建议。
谋士许攸看出袁绍必然要失败,投奔了操。
操虽然兵力处于劣势,但他善于用人,不仅屈尊出迎许攸,而且采纳了许攸的计策,派兵袭击袁军的囤粮处,烧掉其全部粮草。
袁军没了粮草,军心动摇。
军乘机发动进攻,袁绍只能自食其果,败逃了。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官渡之战的形势图,了解一下这场战争的经过。
课件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用箭头显示袁军、军的行军路线,之后让学生自己描述官渡之战的经过。
师:官渡之战后,操消灭了袁军的残余势力。
到207年,基本统一北方。
当他得胜回朝途经渤海时,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
大家说是什么?课件显示: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师:这首诗体现了操怎样的抱负?生:统一全国。
师:那他将遇到的对手是谁?生:备、权。
课件显示地图。
师:权的势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统治比较稳固。
(指地图)这是表的地盘,备是依附于表、寄人篱下的。
但后来他在诸亮的辅佐下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下面请大家看课文96页右上角的图。
课件显示图。
师:大家看看画中的人物都是谁?他们去做什么?这里面还有个成语故事,谁能说得出来?生:他们是备、关羽、飞,还有个挑担子的随从。
他们是去拜访诸亮,请诸亮出山辅佐备。
师:备接受了这位年仅27岁的诸亮为他设计的战略思想——占据荆州、益州,联吴抗。
208年,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操对垒,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课件显示《赤壁之战形势图》),之后让学生自己描述官渡之战的经过。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和赤壁之战有关的一段影片。
播放影片。
师:这段影片讲的是什么故事呢?生:火烧赤壁。
师:在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操为何会失败?生:操骄傲轻敌,麻痹大意。
生:操的士兵是北方人,他们不习惯水战。
生:他的士兵到了南方后,不服水土,得了传染病。
师: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操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骄傲。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仅隔八年,而操却一胜一败,这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生:骄兵必败!师:对极了!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吸取这个教训。
不能以为某一次取得好成绩就洋洋得意。
赤壁之战后,败归北方,不敢南下。
220年病逝。
对他一生的评价是一个1000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依你之见呢?(课件显示操像和问题"谈谈你对操的看法?")A生:有许多人认为操是坏的,备是好的,可我却不认同,因为我觉得对于一些君主来说,根本没有好坏之分,操他够狠、够奸就是他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