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艺术教育之路走艺术教育之路拓素质发展之途临澧县实验小学临澧县实验小学创建于1988年,现有106名教师,31个教学班,1828名学生。
近年来,我们本着“以人为本,自主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教师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有关精神,全面实施《国家学校艺术教育的总体规划》,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了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办学特色的跨越发展,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学校”、“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和谐校园”、“盐城市德育先进学校”、“盐城市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盐城市文明单位”“盐城市模范学校”光荣称号。
一、解放思想加强领导健全师资队伍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好艺术教育领导是关键。
我校领导班子对此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为此,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以加强对艺术工作的领导。
通过宣传、发动,统一认识,落实艺术教育工作的地位,落实艺术教育工作的责任,落实艺术教育工作的要求。
而且工作网络健全、分工明确:由校长室负责各年级按教学计划开足音乐课、美术课,以及书法课,保证教学时间,执行艺术教育标准,教导处、教研处、艺教组具体实施艺术教育的各项教育活动,总务处负责相应的硬件设施建设和器材购置。
学校在“十五”、“十一五”规划及学期、学年工作计划、总结中均把艺术教育列入学校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把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艺教组,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工作中的困难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领导的重视,不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也为全校教师树立了榜样,班主任、任课教师工作责任性不断增强,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普遍做到关心、教育、督促学生参加艺术的各种课外活动,对学校开展的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
目前全校师生人人重视艺术教育工作,积极参与、支持艺术教育工作已蔚然成风。
2、加强艺教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水平。
有一流的教师,才能教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
因而,我校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近年来,学校引进艺术专职教师3人,1名是从大学中挑选的优秀毕业生,2名是从其它学校引进的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现在学校共有6名专职艺教教师,另外,还有长期兼职的艺术指导老师4名。
我们还制订了特长教师培训计划,即每学期培训十名艺术特长教师,要求学校所有教师根据自身条件自行选择一个项目,可以是器乐,可以是美术,可以是书法等。
学校提供相关设施,聘请辅导教师,定期进行艺术学科专业辅导。
我们曾聘请盐城师范学院的艺术教师、盐城歌舞团的知名演员、盐城文联的书法家、画家等到校培训教师。
通过培训,我们形成了一批有艺术特长的教师队伍。
他们不光有一定艺术理论基础;而且有一定的艺术专长。
在学校艺术教育活动中各显神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我校还对艺术教师建立了三级培训制度,学校一级主要由校艺术教育领导小组、教导处、教研处负责进行培训,跟踪听课、指导、协调、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参加培训等;教研组一级主要通过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实施“青蓝工程”是第三级培训,要求青年教师要拜师结对,互相听课,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氛围。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形成了一支师德水准高,业务能力强,奋发向上的专兼职艺术教师队伍。
有十名教师成为盐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有四十人次在省、市级艺术学科类竞技比赛中获奖。
音乐教师胥虹被评为区教学能手;美术教师郭晓勇被评为盐城市教学能手。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创设育人氛围1、加大投入,完善艺教设施。
没有相当的艺术教育的“硬件”设施,就不可能培养出艺术素质较高的学生,在我校的《艺术教育规划》中,硬件建设和资金投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艺术教育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
为了使我校艺术教育能得到健康发展,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我校先后多方筹措资金近千万元,新建了三幢五层的综合教学大楼,修缮了一幢旧教学楼,调整了校园里不合理的布局,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安装了卫星地面接受系统、音视频双向传输系统,建起了校园电视台,班班配齐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建成了校园网,基本实现了教学设备的现代化。
同时我们装备了功能齐全的音乐教育、美术专用教室、多媒体艺术教室、舞蹈房、书画作品展览室、体育器材室、学生演播厅;添置了进行艺术教育所需的各种教具、挂图等设施,满足了正常活动、专业训练及课外兴趣活动的开展;购置了一套大型民乐乐器,添置了千余件演出服装,组建了学校雏鹰艺术团;添置了100套鼓号服,组建了100人的大型鼓号方阵。
办学条件的改善,为开展艺术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优化育人环境,营造浓郁艺术氛围。
优美的环境是无声的老师。
在校园建设上,我们从自然、人文两方面突出艺术教育的作用。
(1)自然环境:我们本着把学校建成学生“学习的乐园、生活的花园”的规划思路,对学校进行了统一规划。
具有艺术建筑的教学楼,红绿相间的运动场,兰黄相间的健身器材,使人赏心悦目;花坛的鲜花、四周的小草,使人心旷神怡。
校园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硬化,做到了无路不硬、无土不绿、无处不美。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嬉戏玩耍,静心学习,身心得到了美的陶冶。
(2)人文环境:我校下了很大功夫进行整体布局,还没走进校园就可见到醒目的校训“仁爱、勤勉、精致”;走近校园,主楼上“爱满校园”四个金色的大字映入眼帘,艺术型的大门对面,猩红的大理石升旗台上,庄严的国旗迎风飘扬;楼道内两侧及教学楼走道,悬挂着名人字画、学生获奖的书法作品;走进教室,五星红旗悬挂在黑板上方,国旗两边,是各班富有特色的班风。
这样的精心设置,时时处处规范着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我们还在校园内开辟了书画墙和全国小学独一无二的绘画壁、习字壁。
我校把书画墙、绘画壁的美化管理分到班级,做到每月一换,进行评比,给学生一处充分施展才能的天地,学生大胆发挥,成功创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校园里无不透出浓郁的艺术气息,无不显示出艺教之花在校园里盛开。
三、突出重点拓展内涵打造特色品牌开展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面广量大,没有固定的模式。
要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必须抓住切入点。
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选择了书法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硬笔书法训练。
1、面向全体,科学训练在抓书法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面向全体,全员参与”的原则,要求全校学生人人参与,以楷书为基础的书法训练,针对不同年级段学生年龄特点,我们安排了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对尚处于书法启蒙教学阶段的低年级学生侧重于执笔、运笔和简单笔画的训练。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功。
在执笔教学中,我们精心自编了有趣而琅琅上口简单实用的执笔口诀“一二三指紧握笔,小四小五往外顶,写字毛笔要竖直“;在运笔教学中,我们设计了穿插画线索、画圆圈、写简单篆书、画生动形象的墨画等练习,从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到其中的中锋运笔、笔的提按、墨汁量的控制等技能。
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中高年级段在继续进行笔画教学,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笔画的运笔方法和书写技巧的基础上,进行的间架结构、结字规律教学。
为了确保书法教学取得实效,我校调整了每天下午的课程时间,设置了30分钟书法课,保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
校园广播系统播放中外名曲等,像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让学生每天沐浴在浓郁的民族艺术气氛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自1998年对全体学生进行书法训练以来,我校先后多次成功地开放了书法表演现场,受到了前来观摩的省书法协会主席尉天池的高度评价。
特别是2004年11月,在我校召开的全国书研会华东大区第七届写字教育年会上,我校1000多人的书法现场给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校被授予“全国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学校”。
此后,我校又编制出了学校写字校本课程标准,开发出了低、中、高版系列写字校本教材,建立健全了写字教师培训制度、领导督查制度、质量抽查制度、作业检查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建构起科学的训练体系,逐步使写字教育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
2、因材施教培养特长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特培养书法特长生列为书法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纳入正常教学中。
每学期,我们都对全校学生进行书法月考和段位考核,通过这种形式及时将楷书过关的学生挑选出来,然后让这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选择行、魏、隶、篆等书体的书法特长班。
特长班变统一辅导为逐个辅导,因材施教。
教师手把手传授用笔方法,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手感,体会到运笔的快慢节奏,提、按、顿、挫。
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字体的结构变化,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与此同时,我们注重特长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指导学生进行命题创作,借此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才能,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己。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校先后有近千人次在“碑林杯”、“金球杯”全国少儿书法竞赛及中国、新加坡国际儿童书法竞赛等国内外书法大赛中获奖。
邱妍宾、胡晓蔚、曹莉、徐季、陈印超、刘聪等数十名同学的书法作品或入选西安碑林,或远赴韩国、日本、新加坡参展。
每年都有600人通过全国书画考级5-10级。
3、科研先导提升品位从1998年起,我校就将书法纳入课程,并重视书法教研活动的质量,重视上好每一堂书法课。
学校书法教育领导小组每月与书法教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研讨如何上好每堂书法课,并要求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开展多媒体书法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每学期组织一次书法教育研究,切实提高书法课的质量。
在书法教学实践中,如何在写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成了我校全体书法教师共同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大家一致认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从最初文字的形成到书法艺术的日臻完善,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史,在这悠久的语言文字长河中,各朝各代均出现了许多书体不同,风格迥异,品学兼优的大书法家,无论是他们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还是他们做人的准则,都是我们后学的楷模。
因此,在书法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自然而深刻,学生在行云流水中,与几千年前的大家的进行心灵的交流,为之倾倒,为之震撼。
由此,他们不但学会了书法艺术,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做人。
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2001年《写字教学与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实验研究》的课题研究通过了市级结题鉴定。
随后,又申报了省级立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