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花溪区孟关林场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分层抽样技术方案
为保证孟关林场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质量,按照《贵阳市花溪区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的要求,依据《贵州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工作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以及贵阳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结合我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总体划分和细班调查精度要求
(一)依据《贵阳市花溪区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要求,国有孟关林场辖区范围内的森林资源作副总体,对区划有蓄积的有林地、
疏林地细班,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方法控制副总体蓄积精度,在95%可
靠性条件下,精度达90%以上。
(二)细班调查采用卫星遥感影像图进行现地勾绘,采用角规辅助样地结合目测调查进行蓄积调查,细班调查精度达B级,即平均胸径误差不大
于10%,平均高度误差不大于10%,细班面积误差不大于5%,每公顷
蓄积误差不大于20%,其它调查因子的调查精度详见《细则》(P71页)。
(三)细班调查范围:林场经营管理的所有森林、林木和林地;“一环”、“二环”林带;绿色通道树种、面积、株数;库、河流域森林面积、蓄积
等。
二、调查内容
1、查清林场林业用地面积及使用权属;
2、查清林场森林、林木蓄积和权属;
3、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和林种区划;
4、对森林生物量进行调查;
5、森林、林木生长量和消耗量及消耗结构;
6、森林更新状况;
7、森林生态环境,森林景观资源;
8、石漠化类型、成因及坡度大于或等于25度坡耕地面积和分布;
三、总体蓄积抽样调查技术方案
根据《贵阳市花溪区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要求,孟关林场进
分层行分层抽样控制蓄积精度,分层抽样精度≥90%。
(一)、分层抽样精度标准
分层抽样精度≥90%。
分层对象:有蓄积的有疏林地细班。
(二)、分层因子
本次调查以细班调查的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大小来分层。
分层的依据是:细班调查的平均每公顷蓄积最大、最小区间;细班调查蓄积稳定情况;细班调查蓄积变动情况;总体林相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划分3层。
孟关林场细班调查的平均每公顷蓄积最小值为9.2m 3/hm 2、最大值为301.6 m 3/hm 2;根据总体林相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孟关林场分层抽样层数划分为3层,其中每公顷蓄积小于等于100 m 3为第一层,每公顷蓄积在100.1 m 3—200.0 m 3为第二层,每公顷蓄积大于200 m 3为第三层。
(三)、分层抽样样地数及各层样地数的确定 1.分层抽样样地数的确定
B X W E S W t n h h h
h ⨯=
∑∑2
2
2
2)
.(.
式中:n —分层抽样样本单元数
t —可靠性指标,取1.96 W h —第h 层权重 S h —第h 层预估标准差 c —变动系数(近似计算):
B x c ⨯⨯-=
6
)((单位面积蓄积)最小
最大单位面积蓄积
E —允许误差
h X —第h 层平均公顷蓄积 B —安全系数,取1.2。
根据以上公式和孟关林场小班数据表,通过计算得: 第Ⅰ层:
21110.4777,61.88,30.81
h h w X hm S ===
第Ⅱ层:
22220.3035,137.26,37.97h h w X hm S ===
第Ⅲ层:
23330.2188,242.20,42.11h h w X hm S ===
将它们代入样地数计算公式,得: n=36
2.各层样地数确定 n W n h h ⨯=
式中:n h —h 层样地数 ; W h —第h 层的面积权重 根据上式,计算得: 第Ⅰ层:n 1=17 第Ⅱ层:n 2=11 第Ⅲ层:n 3=8
(四)、分层抽样样地布设与定位
1.各分层抽样单位(副总体)根据分层抽样计算出的各层样地数,将样地采用最优化面积累计法布设到该层相应的细班中,再在布设样地的细班中随机刺点确定样地中心点。
把所布设样地点的公里网座标输入GPS ,利用GPS 进行定位(个别难以利用GPS 定位的样地用罗盘仪引线定位)。
样地落入不足0.1公顷的未调绘出的非抽样对象中,不得移位调查,必须在原点进行调查。
(五)、角规控制检尺样地样木调查
1)、控制检尺样地、样木调查(详见《细则》P49-51页)
(1)利用GPS 定位的样地位置为样地中心,用角规在中心处进行绕测,并记录相切、相割数,临界木应拉皮尺确定其是否记数,具体操作为:从样点水平拉皮尺,量测其距离并实测临界木胸径,胸径数值大于距离数值2倍的记样木1株,等于2倍的记样木0.5株,小于2倍的临界木,记为0。
对达记数的样木进行每木检尺,检尺分树种(组)进行,胸径记至0.1cm ,计算并找出各树种(组)平均胸
径,样木实测其高度,树高记至0.1m,对用材林样地中检尺木按林木质量分类标
准即商品用材林、半商品用材林、薪材树三类进行每木填记代码;检尺数据记于外业表“角规控制检尺样地卡片”。
(2)角规样地在中心点钉临时桩,测树时作每木标记(与系统样点的操作方法相同),以便于外业调查和质量检查。
(六)、求积精度
1.各小班内细班面积之和与小班面积之差≤1/100。
2.单个细班求积误差<2%。
(七)、控制修正副总体内各细班蓄积
凡采用分层抽样调查的副总体,其控制修正细班蓄积方法同第三十二条(七、控制修正总体内各细班蓄积)
四、技术标准
以《细则》为准,详见《细则》P5-P32。
分
样点布设方案
布设方法:
第一步:确定各层每点代表面积,用各层面积除以该层应布点数即得,如下: 第Ⅰ层:每点代表面积=451.61公顷÷17=26.57公顷
第Ⅱ层:每点代表面积=286.93公顷÷11=26.08公顷
第Ⅲ层:每点代表面积=196.63公顷÷8=25.85公顷
第二步:确定落点细班及细班落点个数,此项工作在“孟关林场细班面积与蓄积统计表”上进行.如第Ⅲ层的应布点细班确定如下:随机确定布点起始细班(为保证随机性,不从第一个细班序号开始,以机选细班号为起点)。
本次布点确定从Ⅱ林班1小班3细班开始,此细班面积为25.64公顷,25.64公顷累加下一点1小班4细班的面积23.60公顷,为49.24公顷, Ⅲ层的每点代表面积为25.85公顷,所以1小班4细班应布一点。
在表上的相应栏上填记和编号,1小班4细班布一点后,应减去该点代表面积,即用49.24-25.85=23.39公顷。
按照
上面的方法,依次确定所布点,直至恰好布完点。
第三步:在图面上布点,根据布点登记,在进行区划调查的卫片1:10000地形图上布点。
布点方法用随机方法在相应细班上刺点,计算出坐标,供外业调查使用。
附录:分层抽样样点数目计算及布设方案
表1. 孟关林场小班面积与蓄积统计表(M≤100m3)
表2. 孟关林场小班面积与蓄积统计表(100m3<M≤200m3)
表3. 孟关林场小班面积与蓄积统计表(M>200m3)
分层抽样样地数量计算表
通过反复计算,样地数n结果稳定在36附近,所以样地数n取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