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1.3哮病
喉中哮鸣,呼吸急促, 胸膈烦闷,咳嗽,咯痰 痰粘色黄,口干欲饮, 烦躁大便偏干,舌苔黄 舌尖边红
发热,恶寒,无汗, 身痛,舌苔白腻,脉紧
哮病 肺 痰热
风寒
痰热壅肺,复感风寒,
解表散寒,
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痰气搏击。
清化痰热 宣肺定喘。 小
疏风散寒
麻黄干姜桂枝细辛
青 龙
加
清热化痰
麻黄干姜细辛 半夏石膏
证机概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 降失司。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主方:三子养亲汤加味 常用药:
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麻黄、杏仁、僵蚕、厚朴、 半夏、陈皮、茯苓。
5、虚哮
症状: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 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 唇爪甲青紫,咯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粘 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咽 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舌质淡或偏 红,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数。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①首辩已发、未发: 已发——平静时突发胸部满闷,呼吸喘 促,喉中哮鸣,伴咳嗽,咯痰不利,甚则张口 抬肩,唇甲青紫,额汗,心悸、烦躁不宁。 未发——可无明显的症状与体征;或仅有 轻微的咳嗽、咯痰、呼吸紧迫等;日久反复发 作,可见气喘、咳嗽、咯痰、呼吸时喉间哮鸣 有声、自汗、畏风、神疲形衰、腰酸浮肿。
哮病与喘证的鉴别
哮病
相同: 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 不同: 哮必兼喘 ,喘未必兼哮 ,
喘病
哮指声响言,
喘指气息言,
喉中哮鸣有声 , 为呼吸气促困难,
是一种反复发作 的独立性疾病 。
是多种肺系急慢性 疾病的一个症状。
第二节 哮病的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哮病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练掌握哮病的分证论治; 3、了解哮病的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熟地、山萸肉、胡桃肉、人参、麦冬、五味 子、茯苓、甘草、半夏、陈皮。
五、预防调护
1、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因寒冷空气 的刺激而诱发。
2、根据身体情况,作适当的体育锻炼,以 逐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调护
1 饮食宜清淡,忌肥甘油腻,辛辣甘甜,防止生
哮
痰生火,避免海膻发物;避免烟尘异味;
病 2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或进食海膻发物,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 上干于肺,壅塞气道 。
病后 体虚
病后体弱,如幼年患麻疹、顿咳 ,
肺气不足,阳虚阴盛 ,
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导致肺虚 。
气不化津,痰饮内生 。
素质不强
肾精亏虚,阴虚阳盛,热蒸 液聚,痰热壅于肺 气不布津
热哮
寒包
外感、
痰浊壅肺 肺失宣肃
(四)病机要点: ①病位:肺、与脾肾 ②基本病机:肺失宣肃 痰气搏击 。 ③病性: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 虚为主总属正虚邪实
(五)转归:
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疾病。 年轻患者,可终止发作;中老年体弱患者,不 易根治。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课堂测验]
(一).哮病是由于 遇诱因致 , , ,所致 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 , ,甚则 为主 要表现。
石 膏 汤
宣肺平喘
麻黄五味子
或 厚
朴
补虚扶正
芍药
桂 枝
五味子 甘草
麻 黄 汤
4、风痰哮证
症状: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 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 咯痰粘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 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 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 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 作,舌苔厚浊,脉滑实。
面色青晦
哮病 肺
寒痰 风寒 阳虚 瘀血
证型分析示意图
•寒痰伏肺,遇感触发, •痰升气阻,肺失宣畅。
宣肺散寒, 化痰平喘。
疏风散寒 麻黄、干姜、细辛
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干姜
射
细辛、紫菀、冬花
干
健脾化痰 半夏、干姜、大枣
麻 黄
汤
扶正补虚 大枣、五味子
②热哮证
症状: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 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粘 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 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 者,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证机概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 气阻,肺失宣畅。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主方:射干麻黄汤加减。
证型分析示意图
喉中哮鸣,呼吸急促
喉中哮鸣,气粗息涌,胸高胁胀, 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
喉中哮鸣,痰色白而多泡沫、 舌苔白滑
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 渴喜热饮,形寒怕冷
痰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 渴喜热饮,形寒怕冷, 天冷或受寒易发,脉浮紧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拾肩, 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诱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 3先兆症状: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 兆 4.有过敏史或家族史,呈反复发作性。 5.辅助检查: ①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可以确诊。 ②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
(三)病证范围
支气管哮喘、
喘息性支气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或其它急性肺部过敏 性疾患 )
引起的哮喘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外邪 侵袭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邪 蕴于肺,
或因吸人烟尘、花粉、 动物毛屑、异味气体等
壅阻肺气,气不布津 ,聚液生痰。
影响肺气的宣降,津液凝 聚,痰浊内生。
饮食 不当
过食生冷,寒饮内停, 或嗜食酸咸甘肥,积痰蒸热,
预 3 劳逸适当,防止过度疲劳。
防 4 平时可常服玉屏风散、肾气丸等药物,以调护 调 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护
七、结语
一、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 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 二、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伏于肺,遇感诱发。 发病机理为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 三、发时以邪实为主,治当祛痰利气,攻邪治 标;反复发作,则由实转虚,且虚实之间常常互 为因果,邪实与正虚错杂为患,治当补正祛邪兼 施。
肺 肺不布津
痰(宿根)
宿痰伏肺 肺失宣肃
外感、饮食
肺失宣肃 痰随气动
呼吸困难
哮
七情、劳倦 气因痰阻 痰气搏击
喉中哮鸣
病
发作期
实哮:冷哮(寒痰)热哮(热痰) 虚哮:气虚(寒痰)阴虚(热痰)
缓 热痰 伤阴 解
期 寒痰伤阳
损伤肺脾肾三脏
肺虚
肺不布津 痰浊内生 卫气不足 卫外不固
脾虚 肾虚
气血不足 肺失所养 痰浊内生 上干于肺 虚火灼津 上壅于肺 阳虚水泛 上客于肺
热哮
饮食
生冷 酸咸、甘肥
海腥
脾
聚湿
痰
(夙根: 宿痰伏肺、 饮食
肺气壅塞) 情志
痰阻气道 搏击有声
发作
迁 延 日
劳倦
久
病后(肺虚) 肺气耗损 气不布津 起居体虚(肾亏) 阴虚火旺灼津
虚哮
阳虚水泛
缓解期
(三)二者概述
外邪侵袭
邪客于肺 肺
肺不布津
饮食不当
脾失健运 脾
水湿内停
大病久病 禀赋不足
肾 肾不主水 水饮内停 气阴耗伤
③胸部x线检查:
(二)、鉴别诊断
1.哮病与喘证: 相同点:
都有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的表现。 不同点:
哮病:哮指声响言,喉中有哮鸣声,伴呼吸气促 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
喘证:喘指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 个症状。呼吸气促困难时,不伴有喉中哮鸣声。 联系:即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可以说,哮是一种 特殊的喘。
第一章 肺病证
第三节
哮病
哮病
概述 病因病机 诊察要点
第一节 概述、病因病机、诊断要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哮病的定义及历史沿革。 2、熟悉哮病的病因病机。 3、熟悉哮病的类证鉴别。
哮病
概述 病因病机 诊察要点
一、概述:
(一)涵义: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 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 平卧。
释义: ①证候特征:呼吸困难、喉中哮鸣。 ②发作性—突然性、反复性、短暂性。 ③发作性说明次病可分为发作期、缓解期。 ④第一个句号后的话是对本病发作期临床表现的进一
步描述。 ⑤别名:哮吼。
定义
病名释义 : 哮:在《新华字典》中即“吼叫”的意思,如咆
哮。
这里的“哮”指声响言,是指喉中有哮鸣声; “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哮喘即是一 种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不能 平卧的病证。
清热化痰
桑白皮、黄芩、甘草
宣肺平喘
麻黄、杏仁、白果
健脾化痰 定喘汤
半夏、冬花、苏子
3、寒包热哮证
症状:喉中鸣息有声,胸膈烦闷,呼吸 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粘色黄, 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 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 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
证型分析示意图
喉中哮鸣,呼吸急促
通过病案,引入新课
男,16岁,呼吸困难反复发作3年,受凉后再发 2小时。
患者3年前因受凉后出现鼻痒,喷嚏,流涕,继 则呼吸困难,喉中有哮鸣声,伴咳嗽,咳少量白痰, 胸闷,不予治疗可自行缓解,未经系统治疗。2小时 前因受凉患者再度出现呼吸困难,喉中有声哮鸣, 胸膈满闷,面色晦滞,口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 弦紧。
②发作时以邪实为主、辨其寒热。
冷哮:哮证特征+咳痰清稀,痰白,口 不渴,苔白。
热哮:哮证特征+咳痰黄稠,胶粘难 咯,口干欲饮,苔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