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2022年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
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法板书设计:一、两栖动物的生殖1、雄蛙的鸣叫及其意义2、雌雄蛙的抱对及其意义:3、青蛙的生殖特点: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生殖活动离不开水。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蛙的发育的四个阶段: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内部结构等方面的区别。
外部结构、呼吸器官、生活环境。
蝌蚪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成蛙无尾,有四肢用肺呼吸,并用皮肤辅助呼吸可生活在水中,也可生活在陆地上4、变态发育:在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形态结构上有很多差异,而且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发育过程就叫变态发育。
5、两栖动物:象青蛙这样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两栖动物。
6、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7、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体外受精,变态发育8、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和水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一、集体完成学案任务一二、自学教材合作探究1大家思考一下一般在什么季节可以听到蛙叫?青蛙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雌雄蛙都会鸣叫吗?他们的鸣叫有区别吗?其意义是什么?3除了鸣叫之外,青蛙在繁殖季节还有那些现象呢?其意义是什么?4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什么?5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有什么异同?学习任务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1思考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较少的原因。
2我们应该怎么做?练案玩成学案上的练习题2022年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导学案设计人:张静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时间:课题: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课型: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常见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2、明确概况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通过学习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导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二)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1、青蛙是由__________发育来的。
蝌蚪很像__________,有__________,用__________呼吸,在__________生活。
青蛙没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生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可以在__________生活。
青蛙属于__________。
2、青蛙的眼睛后面有__________,可感知__________;头部前端有一对__________,是呼吸时气体的__________;青蛙的前肢__________,可__________身体;后肢__________,既能__________也能__________。
这些特点使青蛙既能在__________生活,也能在__________活动。
青蛙能适应陆地生活,与它能用__________呼吸有密切关系。
但青蛙的肺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
青蛙的皮肤__________且能__________,皮肤里密布__________,可进行__________,辅助__________呼吸。
3、常见的两栖动物还有______、___、___等。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___,用___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___,也可在___游泳,用______呼吸,___可以辅助呼吸。
4、两栖动物是很多______的天敌,保护___中的青蛙或在稻田中______青蛙,能有效___农作物的虫害,以减少使用农药对环境的______。
由于___以及______缩1减等原因,两栖动物的___和______正在减少。
我们应当加大保护两栖动物___的力度,禁止对它们______。
5、爬行动物是真正______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6、蜥蜴一生都生活在______。
在___的日子里,在______和山坡的___,常可以看到蜥蜴。
蜥蜴的头部后面有______,它的头可以___,便于在陆地上______和发现___;蜥蜴的四肢______,不能___,能贴地面迅速______;皮肤______,表面覆盖角质的___,既可以______身体又能减少体内___的蒸发。
蜥蜴的______比青蛙发达,___能力较强,只靠______的呼吸,就能满足蜥蜴在陆地上对___的需求。
青蛙将卵产在______并在___受精。
蜥蜴将受精卵产在______。
蜥蜴的受精卵___,卵内______较多并含有一定的___,卵外有坚韧的______保护,使卵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成___。
蜥蜴的______和___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以上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原因。
7、同属于爬行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__等,都具有如下的共同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___或______;用___呼吸;在______产卵;卵的表面有坚韧的___。
(三)小组合作研讨1、完成课本25页的观察与思考。
2、说说两栖动物进化的标志。
3、说一说爬行动物进化的特征4、鱼的腮、青蛙的肺和皮肤、蜥蜴的肺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四)课堂小结(五)课堂达标测评1、下列动物中是两栖动物的是()A、蟾蜍B、海龟C、鳄鱼D、企鹅2、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A、鰓;肺和皮肤B、肺;皮肤和肺C、鰓;皮肤D、鰓;气管3、与蝌蚪相比,只有成蛙才具有的结构是()A、鰓B、后肢C、尾巴D、肺4、青蛙前肢和后肢的主要作用分别是()A、前肢游泳,后肢支撑身体B、前肢游泳,后肢跳跃C、前肢支撑身体,后肢跳跃、游泳D、前肢支撑身体,后肢跳跃5、蜥蜴的皮肤干燥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A、爬行B、吸收营养C、辅助呼吸D、减少体内水分蒸发6、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
()7、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8、蛇没有四肢,但它属于爬行动物。
()(六)课后作业和预习案1、完成课本第29页练习2、预习《鸟》(七)课后反思2022年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31、蝌蚪用鳃呼吸,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稻田、池塘、溪流边的陆地上或水中发现青蛙2、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青蛙的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指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3、青蛙用肺呼吸,肺结构简单,不发达。
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粘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肺呼吸。
4、蟾蜍、大鲵又叫娃娃鱼、蝾螈与青蛙一样属于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科辅助呼吸。
5、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蜥蜴是十分常见的爬行动物6、蜥蜴一直都生活在陆地上。
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它的头可以灵活地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蜥蜴的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7、蜥蜴只靠肺呼吸8、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也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9、龟、鳖、蛇、鳄等属于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的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2022年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描述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青蛙的发育过程,并归纳出青蛙的发育也需要经过变态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同生物与环境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意识。
学情分析评论学生的任何学习都是在学生的前概念基础上发生的。
八年级学生学习生物有一年多的时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也学习过生物类群中的两栖动物。
但对于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来说,很多孩子们没有观察过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亲身经历,对蝌蚪可以变成青蛙这个事实他们很熟悉,但仅停留在这个基础上,而需要他们认同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就有些困难。
重点难点评论教学重点: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进一步理解“两栖”的含义。
教学难点: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发思考评论观看动画创设情境,以资料分析为背景提出问题———什么原因诱发青蛙的集群迁移呢?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命现象,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2【讲授】环节2、引领点拨新知探究评论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通过资料分析一,展示了环境会影响青蛙的繁殖行为,分析诱发蛙的行为变化的原因。
再引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通过观看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录像,知道了青蛙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引导学生讨论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的形态结构特点,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对其适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使其逐步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突出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对水环境的依赖,并归纳出青蛙的发育也经过变态发育,更进一步理解“两栖”的含义。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通过对其他两栖动物的介绍,由点到面让学生理解所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的过程相似,都离不开水域环境。
资料二的展示追溯了两栖动物的盛衰历程是与环境息息相关的。
而资料三是环境污染导致蛙畸形的实例,说明了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中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资料分析二和资料分析三让学生依据客观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对种群数量变化和形态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出两栖动物的繁衍与环境的关系,逐步认同生物与环境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活动3【活动】环节3、拓展延伸提升素养评论本节末尾提出“怎样才能让两栖动物拥有良好的栖息环境”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命现象,引起学生的思考,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活动4【讲授】环节4、梳理知识建构框架评论梳理知识脉络,强调重点,检测反馈落实目标。
活动5【练习】课后调查评论课后调查:在你们周边,两栖动物的数量是不是也在不断减少呢?它们的生活环境如何?什么原因导致它们数量减少?2022年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5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