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共8小题)1.自然水域里的水,吸收的热量后,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气而升到天空,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后又变成,它们聚集在一起时而落下来形成了雨。
2.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遇冷凝结成的众多或,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接近地表就是。
3.不是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云中的或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才会掉下来,从而产生。
4.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5.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
离地面较近的是,在高空的是。
6.在探究雾的形成实验中,需要的材料有。
我们看到:把冰接近瓶口,瓶口有,把冰移开则,这说明:。
7.在水循环过程中,海洋中的水进入大气所通过的环节是,从空中降下来的雨、雨夹雪、冰雹等,他们都是不同形式的现象。
在制造“霜”的过程中,向冰块上撒盐的目的是。
8.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或,它们飘浮在空中,这些水最终又以雨、、等形式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
【能力培养】二.选择题(共8小题)9.初冬季节,雨落在树木、电线上会立即结冰,这种雨叫()A.冰雨B.冰雹C.雨加雪10.做人造雾实验时,在量筒中插入点燃的线香的目的是()A.便于观察B.增加温度C.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固体颗粒11.地球上的水是循环的(),是没有道理的。
A.水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的循环永不停息B.地球上的水由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组成C.地球上的水循环往复,并不缺少水资源,人们不要节约用水了12.水在地球上的()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A.蒸发B.降水C.循环13.形成露的气温()A.比形成霜时要高B.比形成霜时要低C.与形成霜时相同14.雾的形成与()有关。
①上下方空气有温差②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数量③有无植被覆盖A.①②B.②③C.①②③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云、雾、露、霜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在大气中形成的高度都是不一样的B.云、雾、露、霜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它形成时所需要的温度是不一样的C.云、雾、露、霜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形成之前的形态是不一样的16.云、雾、露是常见的()现象。
A.自然B.环境C.温差三.判断题(共8小题)17.云、雾、露、霜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18.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生成于地表的是雾,生成于高空的是云。
()19.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就是雪。
()20.植物没有参与水循环。
()21.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最终回归海洋。
()22.水只能从陆地流向海洋,不可能从海洋再回到陆地。
()23.下雨后地面有水,最后水消失了,因为水全部渗到地下去了。
()24.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循环。
()【拓展提高】四.连线题(共1小题)25.将不同水形态和其变化的过程用线连起来。
云水蒸气遇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上露水在0℃以下凝固而成雪水蒸气受冷凝结面成的小水滴,漂浮在空中冰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成的冰晶五.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26.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
(1)图中的实验器材是,用给瓶中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制造A 水B 水蒸气C 冰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A 不用时必须盖好灯帽B 火焰的外焰温度高,加热时应把受热物体放在外焰部分C 熄灭时可用灯帽盖灭也可用嘴吹灭(2)图中的实验器材石棉网起到的作用是A 在加热时使容器受热均匀,避免受热不均而爆裂B 支撑物体并使加热得更快C 加热时不会使容器底部变黑(3)图中铝盘内放置的物品是,目的是A 制造寒冷环境B 融化后变成雨C 给做实验的同学降温(4)随着给水不断加热,铝盘下方会出现什么现象?请在图中画出来。
(5)请结合如图2说一说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六.综合能力题(共2小题)27.弟弟问哥哥:夏天为什么不下雪呢?对于弟弟的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呢,请你通过学习的知识,用文字或者是画图的方式来给弟弟讲一讲吧。
28.自然界中水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的循环永不停息,请用箭头及简要文字完成下面的水循环示意图。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8小题)1.【分析】水有三态变化,气态、液态和固态。
水由液态到气态叫作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到固态叫作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水由固态到液态叫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有固态直接到气态叫作升华,水由气态到液态叫作液化,水蒸气直接到固态叫作凝华。
【解答】水有三态变化,气态、液态和固态。
自然水域里的水,吸收太阳光的热量后,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气而升到天空,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后又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当小水滴或小冰晶增大到空气不能托住时,而降落到地面形成了雨。
故答案为:太阳光;小水滴或小冰晶。
2.【分析】水有冰、水、水蒸气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
当水蒸发后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水蒸气遇冷,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如果把水冷却至摄氏零度的低温下,水便会凝结成固态的冰。
冰块受了热,又会融化为液态的水。
【解答】自然界的水有固态、液态、气态等三态变化。
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
故答案为:水蒸气;小水滴;小冰晶;云;雾。
3.【分析】水有冰、水、水蒸气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
当水蒸发后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水蒸气遇冷,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如果把水冷却至摄氏零度的低温下,水便会凝结成固态的冰。
冰块受了热,又会融化为液态的水。
【解答】天空中的云就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不是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才会掉下来,从而产生降水。
故答案为:小水滴;小冰晶;降水。
4.【分析】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解答】我国有24个节气,每半个月一个节气。
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季即将开始。
故答案为:霜降。
5.【分析】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解答】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
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故答案为:雾;云。
6.【分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雾的形成与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有很大关系。
【解答】在探究雾的形成实验中,需要的材料有:广口瓶、温水、冰块。
实验现象:把冰接近瓶口,瓶口有“白气”出现,把冰移开则“白气”消失。
实验结论:“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许许多多的小水滴。
故答案为:广口瓶、温水、冰块;“白气”出现;“白气”消失;“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许许多多的小水滴。
7.【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解答】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海洋水进入陆地上空大气中所通过的环节是降水,从空中降下来的雨、雨夹雪、冰雹等,他们都是不同形式的降水现象。
冰上撒盐比不撒盐融化的快,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能让冰快速融化。
故答案为:降水;降水;降低水的凝固点。
8.【分析】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漂浮在低空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云可以看做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和冰晶组成的。
【解答】地上的水被太阳照射后变成水汽蒸发到空气中,到了高空,温度降低,水汽便凝聚成了小水滴或小冰晶,然后又与大气中的尘埃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云,这些水最终又以雨、雪、雹等形式由空中降落到地上,形成降水。
故答案为:小冰晶;雪;雹。
二.选择题(共8小题)9.【分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降水是云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它包括雨、雪、雨夹雪、米雪、霜、冰雹、冰冻、冰粒和冰针等降水形式。
在下列降水形式中,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出现的是降雨。
【解答】初冬季节,雨落在树木、电线上会立即结冰,这种雨叫冻雨,或冰雨。
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
故A正确,BC选项错误。
故选:A。
10.【分析】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漂浮在低空的是雾,飘浮在高空的是云。
云可以看做是天上的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受热向上运动,在高空遇冷凝结成千千万万的小水滴和冰晶组成的。
【解答】因为水蒸气凝结时,不仅需要遇冷降温,还需要凝结核,有利于水蒸气分子附着。
在做“人造雾”实验时,先要把点燃的线香放入量筒内,点燃的线香会产生白色的烟,能够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固体微粒,更有利于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故C正确,AB选项错误。
故选:C。
11.【分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有陆地水、海洋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
【解答】A.地球上水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的循环永不停息,不断更新这陆地上的水资源,故该说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B.地球上的水有多种存在形式,从空间分布看,由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组成,故该说法是正确的,故B不符合题意;C.地球上的水循环虽然往复不断,但是地区分布不均,时间变化大,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节约用水不容忽视,故该说法是错误的,故C 符合题意。
故选:C。
12.【分析】自然界中的水会在地球表面和天空中不断地往复运动,形成水循环。
【解答】在水循环中,江、河、湖、海等水体及植物中的水分蒸发成水蒸气。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然后再以雨、雪等降水的形式从天空回到地面,流入江、河、湖、海,或者被植物吸收,然后水再次蒸发。
地球上的水就是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运动着。
故选:C。
13.【分析】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解答】露常常出现在气温较低的夜晚或清晨,这说明露的形成与气温有关系。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早晨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物理变化是液化,水蒸气遇冷在0℃以上时形成露;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气遇到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直接凝华成固体,地表气温低至0℃以下时,水蒸气直接凝结为固体,即为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