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解读.ppt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解读.ppt
目标治疗 调整经验 治疗方案
10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四、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OXSF(+);所有β 内酰胺类无效;首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MSSA:苯唑西林>万古霉素;一代头孢>二、三代头孢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抗生素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
抗感染药物
5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6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 原则
7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5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尿路感染时的药物选择 抗真菌药物 • 卡泊芬净、米卡芬净:脑脊液和尿液浓度为零。 • 氟康唑:尿中活性药物80%。 • 伊曲康唑:尿中活性药物<1%。 • 伏立康唑:尿中活性药物<2%。 喹诺酮类 • 左氧氟沙星主要以原型从尿中排出 • 环丙沙星50-70%原型经尿中排出 • 莫西沙星19.4%原型经尿中排出
消炎药:指抑制炎症因子产生或释放的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因子 的产生,使炎症得以减轻至消退,同时使炎症引起的疼痛得以缓 解。包括甾体激素(强的松)和非甾体消炎药(阿司匹林)。
4
抗菌药物分类
药物类别
β 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林可霉素类
糖肽类 喹诺酮类
磺胺类 硝基咪唑类
抗真菌药 抗结核药 抗病毒药 抗寄生虫药
12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分布:血运情况、生理屏障
骨中浓度较高:克林霉素、磷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等; 透过血脑屏障:氯霉素类、磺胺类、甲硝唑、氟喹诺酮类、
β -内酰胺类(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美罗培南)等; 前列腺浓度较高: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四环
素类等 胆汁浓度高: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哌拉西林
对用药的影响
以原形在尿中排出,可用于泌尿 系感染
严重肝功能减退时代谢减慢;肝 药酶诱导剂/抑制剂对其浓度产 生影响;99%经代谢失活后经肾 脏排出
肝药酶诱导剂/抑制剂对其浓度 无影响;严重肝功能减退时代谢 减慢;绝大多数经代谢失活
14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排泄:排泄途径(肝、肾) 肝肾功能减退时药物的选择 • 头孢曲松:50%经胆汁排泄,50%肾脏排泄;轻中度肝肾功 能不全均无需调整剂量 • 头孢哌酮: 75%经胆汁排泄,25%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均 无需调整剂量 • 头孢哌酮舒巴坦:84%舒巴坦经肾脏排泄;肌酐清除率 <15ml/min的患者每日舒巴坦的最高剂量为1g,分等量,每 12小时注射一次。遇严重感染,必要时可单独增加头孢哌 酮的用量。
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 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 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发病情况 ●发病场所 ●感染部位 ●基础疾病 ●既往用药 史及反应
细菌培养
可能病原菌
培养阳性 培养阴性
经验治疗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版)解读
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共四个部分,87页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P1-P16)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P17-P20) 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P21-P46) 第四部分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P47-P87)
13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代谢:是否代谢,代谢途径,代谢产物有无活性
药物
代谢途径
氟康唑 不代谢,主要以 原型排出体外
主要通过肝细胞 伊曲康唑 色素P450酶代谢
伏立康唑 主要通过肝细胞 色素P450酶代谢
卡泊芬净
在肝脏经水解和 N-乙酰化作用缓 慢代谢
米卡芬净 在肝脏代谢
代谢产物 原型
无活性 无活性 无活性 无活性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症状:发热、腹痛、咳嗽、咳痰 体征:扁桃体肿大、肺部罗音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降钙素原、 细菌培养等 影像学检查:胸部CT、头颅MR、腹部B超等
8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 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一)品种选择: 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
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治疗者可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 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 (二)给药剂量: 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 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 (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 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16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 疗方案
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 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 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制订治 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7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头孢类:头孢三代仅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以头孢他啶最强 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最强 替加环素:对铜绿无效
11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吸收:与给药途径有关
口服:吸收慢,生物利用度?(伊曲康唑口服生物利用度 55%)
肌肉注射:剂量小,其吸收受药动学等众多因素影响 静脉注射:起效快
3
抗菌药物相关的几个定义
抗菌药物: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分为抗生素和人工合成 抗菌药物
抗生素: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 病原体(抗细菌药物:青霉素、头孢菌素、链霉素)或其他活性 (抗肿瘤:表阿霉素、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的一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