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常抓不解。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的教师质量。
也就是说,教师本身的素质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命运,而学校发展与否,发展快慢,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
特级教师邢益宝认为“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发展,才是学校的成功。
”
一、目前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
主要问题:
1、教师群体中存在某些师德师风问题,一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工作得过且过,存在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尽力的现象。
2、教师缺乏不断学习的观念,在教学思想、理念、方法等方面已落后现今教学的要求;
3、优秀教师数量较少,教育教学核心团队的打造力度不够。
4、教师的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改革的积极性还不够高,特别是面对学生成绩不理想时容易失去信心。
二、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
师德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保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培养师德高尚的教师。
在我校教师队伍中存在个别师德水准不高,缺乏责任心、爱心和团队精神的教师。
为此,学校和老师签订了职业素养承诺书,规范教师的行为,把师德建设和教师的奖罚、评优、绩效紧密结合。
对经常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严惩不怠。
同时学校经常开展师德主题教育,要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准确及时发现和树立典范,要为教师创造良好工作环境,要团结好每一位教师,既要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又要尽最大努力满足物质生活需要。
2、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教师中存在一些应付工作的现象,表面上也在工作,实际是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尽力。
例如备课这一重要环节,个别教师
却只是在上课前看了一下教学内容就上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长期这样学校教学质量能提高吗?因此作为学校校长、管理者应该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老师上课情况,对课堂随意性的老师要提出批评和整改意见。
同时要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力度,要求教研组要实行周、月检查制。
随时抽查老师的教案、作业。
要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时效性的教研活动,让教师积极投入活动中,对一些不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要在绩效、评优、职称等方面进行处理,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强化教师业务培训落实。
(1)以课堂为基地,强化教研组的作用,有效开展校本研修、网络教研,让教师通过自主研修、参与科组集体备课、听评课、教学评比等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建立学校外出学习、培训机制,为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搭建一定的平台。
争取和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通过外出学习听课、培训开拓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3)学校每周有业务学习的安排,并且每次学习都要有主题内容,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4)根据学校实际经常邀请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到学校讲课、讲座。
通过这种形式使老师们多多接触专家,向专家学习。
(5)加强“远程研修”与“国培”的领导管理。
可以说“国培”是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最好的渠道之一,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仍有不少老师存在应付的现象,为了保证学习时间达到要求,一些老师打开了网页却不学习,到时间就点一下更新,甚至有的还叫别的老师代点。
因此学校要有一套监管的办法,保证每位教师都真正在学习。
4、抓好关键教师群体建设。
学校关键教师群体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
教研组长必须做到知识、业务、管理三过硬,能团结和领导全组成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备课组长为专业学科水平最优秀人才,在备课、讲课、辅导诸方面应成为年级学科教学的核心与代表,并负有培养和提携后进的责任;骨干教师为中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者,能在学科教学中独挡一面,承担重任。
要切实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
学校要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骨干教师使用制度,为骨干
教师提供物质上的、精神上的、舆论上的支持。
建立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措施和骨干教师档案库。
要在一定时期内培养一定数量的校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和省级骨干教师。
总之,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创造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实现教师队伍的优化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
面对二十一世纪,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德、才是教师基本素质的总和;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2、目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稳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结构合理:指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合理,各科教师各项结构的比例合理。
数量稳定:指各学科教师数量基本稳定。
以利教师定向发展。
素质较高:德才兼备,敬业乐群,教有特色。
教师队伍建设中,要紧紧把握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两个重点,分别为他们设计发展目标。
青年教师:要以德为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提高,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骨干教师:能在改革实践中学习提高,兼收并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基本原则:
(1)适应当前与面向长远相结合,组织教师学习基本的教育理论,研究大纲与教材,以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参加科研活动,以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
(2)要充分调动教师提高自我的积极性;同时,要为教师成长创造相应的外部条件,使二者相互作用,有机结合。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脚踏实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提高理论水平与教育教学实践水平。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1、目标导向:
目标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为了使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成为每个教师的内在要求,我们重点抓两项工作:
(1)以师德教育为核心,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学高为师,身正为表,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劳动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
我们把"敬业、爱校、爱生、善处"作为我校师德建设的目标.
(2)引导教师确立自我发展目标。
引导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目标,可以使教师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自己的工作现状,因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理论和提高业务水平的内在要求。
2、精心培养: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我们精心施工,引导教师一步步地逼近目标,做好四项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帮助教师更新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在正确教学思想指导下,从事教学工作。
(2)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际能力。
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是提高教师的两翼,只有两翼完全展开,教师才能迅速提高。
几年来,我们在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的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教学实践活动,教研科研活动,借此提高教师的实际能力。
(3)开放学习,使教师获得多方面信息。
信息,是知识,也是动力。
善于接受新的信息,本身也是一种能力。
经常不断地接受各地教学改革的信息,了解教改动态,教科研发展的新趋势,就会千方百计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条件;为教师订阅教学杂志8种,报纸5种,请市区教研同志来校讲学,听课;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开放式的学习,使教师提高了认识水平,拓宽了教改的思路。
(4)严格要求,培养教师的求实精神。
求实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基础,对教师,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我们坚持严格要求,培养教师脚踏实地工作态度。
3、科学评价:
评价是以一定的目标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对教师工作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激励教师不断调整,完善自己,以逼近评价目标,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4、用其所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对教师扬长避短,用其所长,就能充分调动每一位老师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