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管理PPT课件
战略报复、一般兵力、运输等主干和分支项目
确定完成项目所需资源,配置、确定费用,择优
将过去执行过的和设计的未来的计划结合起来
特点:可以把预算安排中的项目和政府的中长期计划结合起 来,,有利于政府活动开展。
14
(四)年度预算与多年度预算
• 年度预算是指按照日历年度(历年制或跨 年制)编制的政府在一个预算年度之内的 财政收支计划,完整反映政府在一个预算 年度中的全部收支活动。
各项税收 国防行政 (除专门 事业费 用于建设 的几种税)非生产基建
抚恤救济
余额
建设性预算 收入 支出
经常预算 的结余
专门用于 建设的税 收
生产性基建 挖潜改造 支援农业 还本付息
• 主要优点:以成本的观念衡量预算成果,对每 一个项目都必经科学论证和评估,有利于监督和 控制预算支出,防止浪费,提高支出效益;注重 对支出效益的考察,要求支出反映预计效益。
• 特点:按计划决定预算,按预算计算成本, 按成本分析效益,根据效益衡量业绩。
12
• 绩效预算是这样一种预算,它阐述请求拨款是为 了达到何种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而拟定的计划
3
二、政府预算原则
1.完整性。(包括全部财政收支) 2.统一性。(统一的预算科目、统一口径、
程序计算填列) 3.年度性。(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政府必须按
法定预算年度编制预算。有历年制和跨 年制两种) 4.可靠性。(依据充分、资料确实、不得假定或估算) 5.公开性。(预算及执行情况,必须采用一定的形式 公诸于众,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6.法律性。(政府预算编制完成后,要经过权力机关 审查批准,才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第十四章 政府预算管理
1
第一节 政府预算概述
一、政府预算的概念 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
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 集、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政府预 算是国家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1.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一般以年度政府财政收支计
划的形式存在
2.从性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3.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反映政府集中支配的财力的
解政府财政的全貌; 完整性强,体现国库统一和会计统一的原则要求; 便于立法机关的审议批准和社会公众对财政预算的
了解。
8
2.复式预算
• 复式预算是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 支出性质不同,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上以上的预算。通常包 括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
• 复式预算制的优点有: –有利于优先保证国家经常性支出的需要,处理好积累消 费的关系。 –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有利于控制投资规模,实现宏观调控。 –有利于发挥国家财政信用的积极作用。
6
第一节 政府预算形式的选择
预算组织形式,指在同预算层次内 的预算项目的划分、列编、分块和 评估,是预算编制方法、结构和格 式等表现预算内容的载体。
• 一、政府预算的形式类别 • (一)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
7
• 1.单式预算 • 单式预算制是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
一的预算表之中。 • 其优点是: 能从整体上反映年度内政府财政收支情况,便于了
预算理应按政府的不同职能分别编列预算。 • 有利于按科学的顺序安排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
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 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 有利于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实现宏观调控。 • 有利于发挥财政信用的积极作用。
17
我国复式预算组成(示意)
经常性预算 收入 支出
分配过程
4.从程序上看,政府预算通过政治程序决定 5.从决策管理体制看,预算是公共选择机制
2
财政预算的产生和发展
• 现代财政预算制度最早出现于英国。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财政预算产
生的社会经济条件,也是财政预算产生 的根本原因。 • 加强财政管理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另一个 动因。 • 财政活动的货币化,也是财政预算产生 的必要条件。
4
三、政府预算构成
政府预算
中央预算
省、自治区、直辖市
设区的市(自治州)
地方预算 县(不设区的市、自治县、市辖区)
乡(民族乡、镇)
5
中央预算
省本级预算
政
省总预算
市本级预算
府
省辖市总预算
预
(自治州总预算)
本级
算
区(县)总预算
家预算从内容上分为总预算和单位预算,总预 算是在单位预算的基础上汇总编制的。
需要花费多少钱,以及用哪些量化的指标来衡量
其在实施每项计划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 作的情况 。
•
——美国总统预算办公室 1950年
13
2.计划项目预算
• 概念:在绩效预算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确
定的目标着重按项目安排和运用定量分析方法 编制的预算。 • 步骤:按政府确定的目标划分项目,如把国防活动分为
• 多年度预算是指预算收支安排时间在两年 以上的预算。其实质是一种对年度预算具 有指导功能的财政发展计划。
15
二、我国预算形式变革
• (一)实行复式预算 • 1.实行复式预算的理论依据 • 2.实行复式预算的实践意义 • 3.我国复式预算的构成
16
我国实行复式预算的客观必然性
• 我国复式预算于1992年试行,1994年正式实行; • 写入预算法(1995.1.1预算法实行)。 • 国家双重身份,双重职能,作为反映政府职能的国家
• 复式预算的主要缺点是: –把政府预算划分为不同的子预算,会给预算编制带来一 些困难。
9
(二)基数预算与零基预算
1.基数预算又被称为增量预算,是指在安 排预算年度收支时,以上年度或基期的收 支为基数,综合考虑预算年度国家政策变 化、财力增加额及支出实际需要量等因素, 确定一个增减调整比例,据以测算预算年 度有关收支指标,并编制预算的方法。
10
2.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预算收支指标 的安排,根据当年政府预算政策要求、财力状 况和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以零为基点重 新核定,而不考虑该指标以前年度收支的状况 或基数。
零基预算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决策单位、一揽子决策和排序。
零基预算的优缺点
11
(三)绩效预算和计划项目预算
• 1.绩效预算:以项目的绩效为目的,以成本—效益 分析确定的支出费用为基础而编制和管理的预算。 (1949年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