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艺术概论》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
《艺术概论》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
堂》
点彩派——修拉 代表作品 《安涅尔浴场》 《库布瓦的塞纳河》 《大碗岛上的星期日》 《格拉弗林的运河》 《女模特儿》
牛顿等科学家通过七色光谱的分析,使印象派画家在创造思维上始 终受光学原理的启发,产生了更为理性化的点彩派(Pointillism)。这说 明了,科学对艺术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宗教影响着艺术,它 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 为艺术提供了宗教的题材 和内容。同样,艺术也影 响着宗教,广泛地参与着 宗教活动。
《查士丁尼及其随从》
宗教在一定程度 上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但从本质上讲,宗教 也阻碍束缚和限制着 文艺的发展。
《最后的晚餐》
3.4.2
艺术与道德
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 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 正义与非正义等等观念和规范的总 和。 道德是可以通过艺术体现出来 的。道德融化于审美之间。法国18 世纪的雕塑家吕德的《马赛曲》, 是在法国巴黎凯旋门上的群雕。雕 塑在浑厚、庄严和雄伟所表现出力 的美。群体道德的魅力通过审美体 现出来。
南北朝齐国的谢赫就在 《古画品录》中开篇讲绘画的 教育功能是“明劝戒,著升沉, 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并提 出了绘画的“六法”:气韵生 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 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历史上优秀的艺术往往是对当时统治者或世俗提出的道德、 伦理进行反叛的。 例:《红楼梦》
同时,中国古典诗 学理论中还存在着儒学 文化的中庸的教育功能, 那就是“温柔敦厚”,用 艺术进行讽刺要委婉曲 折,不要暴露,以中和 为准。 例:张华 《女史箴》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
有一天,海浪将一堆垃圾冲上岸来,全是 破烂。我从这些肮脏东西挑出几样,做成一个 绝妙的十字架。因为基督喜欢贫穷,喜欢一切 被侮辱、被蔑视的人。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用垃 圾来做基督的原因。
——《达利语录》
[超现实主义] surrealism 该理论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 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 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 [达达派] 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 、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无意、偶然和随兴而做的境界 等等。
艺术与科学的联系有三个辉煌时 期。 第一个是古希腊时期,公元前6 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 是和谐”的思想。例如,“黄金分割” 理论。 第二个是文艺复兴时期,自然 科学快速发展,人们对宇宙有了新的 认识。一些艺术家将科学的方法运用 到艺术创造中。 例如,达· 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 科学家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莫奈认为“光是 绘画的主题”。
3.2 审美功能
艺术的审美功能是指通过艺术创作和鉴赏艺术作品,艺术家和 欣赏者可以更深刻地认识人、生活、社会、世界以及历史等等。
2004年8月22日,爱 德华· 蒙克纪念馆遭袭击, 《呐喊》、《圣母玛利亚》 两幅画武装盗贼盗走。 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 出:“贩卖矿物的商人只 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 看不到矿物的美的特性。”
3.4.3
艺术与政治
论及艺术与政治,又必须联系到政 治与宗教的关系。统治者反对宗教往往 是在地下活动,比如罗马时代未被告认 可的基督教遭到长达三百年的迫害。在 古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统治的时期,有六 百万基督徒被杀害,埋葬在五十个地下 墓穴中,墓穴成了基督徒秘密聚会礼拜 之所。 在这种政治迫害和高压下,绘画成 了传达信息的最快捷的手段。在洞穴壁 画中,耶稣基督被描绘成鱼、葡萄藤或 羔羊。
达利在艺术创造中一起体现着弗罗伊德和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他 认为科学所认识现实的并不是全部现实,现实比梦幻更难以捉摸,所以 达利在艺术中所表现的非理性的无意识恰恰用理性表现出来。
《记忆的永恒的延续》
《时间的贵族气息》
《扭曲的时间》
第三个辉煌时期,是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至今仍然方兴未艾 的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 到科学技术的影响。艺术也不例外,新的艺术种类和形式,如电影 电视艺术和计算机多媒体艺术等等层出不穷。 艺术与科学也存在一定的对立面,从本质上看,科学是人类认 识客观世界的知识的总和,艺术是人类进行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 从目的上看,科学的任务是揭示客观规律,艺术的任务是满足人的 审美。从思维方式上看,科学运用抽象思维,艺术运用形象思维。 从具体操作上看,科学揭示了事物的本来面目,艺术则是充满主观 色彩的创作。 艺术与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1 3.2 3.3 3.4
超越性功能 审美功能 教育功能 艺术的功能与文化
3.4.1 3.4.2 3.4.3 3.4.4 3.4.5 宗教与艺术 艺术与道德 艺术与政治 哲学与艺术 科学与艺术
3.1 超越性功能
艺术可以超越民族、超越区域、超越国家、超越时代、超越 政治、超越宗教。只要有人类存在,人类就不间断地创造着艺术, 珍藏着艺术,欣赏着艺术,交流着艺术。总之,艺术的这种超越 性,大概就是艺术的功能。 艺术的超越性是怎样产生的呢?也许艺术的功能就在于超越 人类的生存现状。人类为了生存得更好,所以对生存现状一直不 满,这种不满情绪通过艺术话语得到充分展示,被压抑的情绪得 到充分释放。 而且,这种艺术话语往往是通过理想、幻想、幻觉、梦境等 意象思维方式来完成的。
兵马俑 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
金字塔 Pyramids
过分强调政治对艺术的影响,甚至干预艺术是危险的, 当政治违背人性道德之善的时候尤为如此。但是,政治对 艺术的干预又是脆弱的、短暂的,当违背人性道德之善的 时候也尤为如此。这种违背人性道德之善的政治往往是与 专制主义政治密切相关,因为它是少数政治寡头用权力话 语来扭曲乃至扼杀人性道德之善的。而政治民主化往往能 够触发人性道德之善在艺术文本中的审美传达。
综上所述,如果思考艺术功能,仅就艺术谈艺术功 能是不行的,艺术功能的体现必须从艺术之外的非艺术 的联系来寻找答案,因为,艺术的本质是“非艺术”,艺 术不能孤立存在,艺术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是因为 艺术与人类的其他生存方式有必然联系。
THANK YOU
以上说的是,政治通过宗教,政教合一的形式对艺术施加 影响。那么政治以单一的形式影响艺术也是存在的。 例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诗词《虞美人》、《破阵子》等
白居易的《长恨歌》 也是如此,白居易以唐 明皇与杨贵妃二人的悲 欢离合为线,来书写安 史之乱的并对这一政治 事件进行评价。
关于政治与艺术的关系 问题,有的学者认为,专制 主义必然窒息艺术,不过, 这一问题显示出复杂性。比 如纳粹对艺术无疑起到了窒 息作用。但是秦始皇陵出土 的兵马俑、法老的金字塔, 都是在专制主义的语境中产 生的。 但是,专制政治制度对 艺术的催残,对艺术家的迫 害适得其反,艺术反而以反 专制政治的姿态而发展起来。
道德和艺术的紧密联系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道 德影响艺术,另一方面是艺术影响道德。 艺术和道德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作为两种不同的 文化现象,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从范围来看,艺术 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道德关系,而且可以表现人们的政治 关系,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等。而对于那些具有道德内容 的艺术作品来说,也需要寓教于乐,将道德有机的结合在 作品的形象中,使其化善为美,具备审美教育作用。
《变形记》
《记忆的永恒》
《一条安达鲁狗》
3.4.5
科学与艺术
从文化学的角度看,科学技术也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文 化现象,各种自然科学理论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又可以通过技术的形式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人类的 物质文化。 在艺术与科学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 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艺术与科学基本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是要 揭示真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艺术与科学是完全对立的,科学 的发展会造就出一大批丧失个性的标准化的人,这和艺术的独 特性是背道而驰的。
《木匠家庭》
《以马忤斯的晚餐》
毕加索的《和平》表现的人类热爱和平的审 美价值是永存的。而《格尔尼卡》则控诉了战争 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它的审美价值在于毕加索想 以反对灾难的战争,呼唤幸福的和平。
《和平》局部
《格尔尼卡》
3.3 教育功能
艺术的教育功能,不同于其他文化类的教育功能,鉴于艺 术本身的特点,所以它的教育功能也是审美的教育功能。 我们的祖先,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一直重视艺术的教育 功能。艺术不仅要表示美的,而且要表现善的。西方,早在古 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期就重视艺术的教育功能。
3.4.4
哲学与艺术
在人类精神文化领域内,艺术与哲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它主要研究自然界、人类 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哲学通过 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 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哲学有艺术的客体性相,固然已经把 艺术的外在的感性因素抛开,但是在抛开之前,哲学已把这种 感性因素转化为最高形式的客观事物,即转化为思想的形式。
哲学对于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于艺术家的影响。 例如,李白的审美理想,深受庄子美学推崇天然的思想影响。 其次,表现在对于艺术作品的影响。 例如,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作品《变形记》。 最后,还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 例如,超现实主义就是以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为 理论基础的。
《圣母玛利亚》
《呐喊》
艺术品背后的金钱所隐藏的商业价值不是艺术功能的本体属性。 凡· 高在他生命最后的两个多月里创造出80多幅画作,他的创作动机正 是用生命体现艺术的创造力量。
《自画像》
对于伦勃朗来说,艺术 并不是一种用来获取金钱的 手段,也不是用它来打发时 光,艺术是他的生命。他的 作品非常注意对于光的运用。
伦理、道德是教育功能的基石,但是道德在不同的时代 有不同的标准,因此,这就为教育功能打上极大的不确定性 的印记。 要让观众接受伦理、道德之善的审美教育功能,必须使 艺术本身具有审美愉悦性,就如米勒的作品既表现了美,也 使善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