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专业剖析报告一、专业基本情况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由物理系发展而来,是德州学院成立最早的四个系之一,1971年开始专科教育,2000年开始本科教育,2009年开始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现有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生物物理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物联网工程(移动互联)、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移动通讯方向)七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生1300人,拥有山东省生物物理省级重点实验室、生物物理省级重点学科和山东省生物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山东省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颁发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物电学院工科专业办学历史:1993年开始招收电气专业专科生,2000年开始招收电子信息专业专科生,2001年开始招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2005年,工学学士学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与青岛英谷技术有限公司(现更名为青岛英谷科技有限公司、青岛誉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
2011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招生,现有一届毕业生,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在校生262人,12级61人、13级70人,14级74人,15级57人。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高级实验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
积极鼓励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创新活动,在ICAN物联网设计大赛、全国物联网类技术应用大赛、山东省创造力大赛等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3项,省级奖励10项。
本专业可用图书资料丰富,实验仪器设备先进完善,教学科研条件良好。
可用教学实验室面积达1400 平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
建有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嵌入式、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专业教学实验室18个,有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省生物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物联网实验教学中心,建有6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和1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二、专业培养目标(一)行业社会背景欧盟、美国、日韩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发展,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
2009年,物联网技术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与新能源、绿色制造等并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
2010年物联网进入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
2011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系统规划了山东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以构筑“智慧山东”为目标,初步将我省建设成为物联网领域技术、产业、应用的先行省份。
2013年,德州市被选为第一批智慧城市的建设试点单位。
德州市确立了“10+6”的重点产业发展思路,其中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智能制造和物联网密切相关。
2010年3月9日教育部网站发出通知:我国拟针对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国家决定大力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校本科教育阶段设立相关专业。
这其中就包括增设物联网专业,以期为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相关产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正式的将物联网列为一个专业进行招生,专业代码为:090805。
德州学院确立了立足德州、面向山东,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
(二)人才社会需求“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赛迪顾问研究显示:2009年全球物联网终端规模为9926万,年增长率接近70%。
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到2020年,物联网的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将引领世界进入全智能化时代。
为进一步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我们进行了广泛调研。
先后走访了青岛英谷信息技术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微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亿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济南讯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通过发放“企业问卷调查表”“人才培养能力调查表”以及“企业人才调查表”,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和11级毕业生座谈,了解我们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企业调研发现,企业注重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更注重学生的忠诚度。
如果员工在一个企业工作几个月,刚学会基本的工作流程,就走了。
这是企业不能承受的损失。
因此,企业希望学生具有很好的企业忠诚度,较高的可塑性。
能够在进行简单培训就可胜任多种工作。
(三)人才培养目标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扎实的物联网专业知识结构,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工程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综合运用网络通信、现代传感器、嵌入式等相关软硬件产品的应用、维护和开发能力,能够在物联网应用相关的各行业中从事科学研究、系统集成、设备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网络运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性人才。
(四)人才培养规格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方向)的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需要达到以下毕业要求:专业知识(A)A1. 了解哲学、法律、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A2. 掌握物联网工程专业必须的、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A3. 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工具性知识;A4.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A5. 掌握与物联网相关的理工知识和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物联网科技发展动态;A6. 掌握必需的传感器、电子、通信、单片机,RFID技术等知识和专业技能;A7. 掌握基本物联网节点,网关,网络协议栈制,主要无线有线网络技术原理,自组织组网措施和主要无线有线网络拓扑和网络安全技术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A8. 掌握C语言,熟练的书写C语言程序,掌握基于物联网开发的一种程序语言;A9. 掌握物联网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方法和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专业能力(B):B1. 具备良好的思想修养、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B2. 掌握与物联网相关的自然科学、数学、工程、管理知识,并具有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物联网工程行业的能力;B3. 具有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能力或者具有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能力;B4. 系统掌握物联网技术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具有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术,分析解决物联网领域工程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B5. 掌握基础物联网关键技术、了物联网主要技术标准,具有物联网应用方案设计能力;B6. 具备较好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B7. 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物联网发展的需求。
综合素质(C):C1. 具有较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良好的合作和团队精神;C2. 具有职业精神,热爱物联网专业,对物联网学科的性质和发展具有正确的认知和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科研工程献身精神;C3. 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组织管理能力、文学艺术修养、人际交往能力和的中外文沟通、表达与写作能力;C4. 具备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C5. 具备物联网技术领域的求实创新、探索研究等的科学素养;C6. 具有物联网技术领域的综合分析、创新精神等的工程素质;C7. 具有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态度。
三、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一)培养方案1. 主干学科:物联网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2.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路CAD、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传感器原理及应用、Linux 操作系统、Java SE、通信原理、数据结构(C语言版)、ARM体系结构与程序设计、射频识别(RFID)技术、TinyOS操作系统、Java Web、Zigbee技术及应用。
3.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认知调查、社会认知调查、课程实验、计算机上机、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工业实训、毕业设计等。
4. 主要专业实验:大学物理实验、号与系统实验、电路分析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电路CAD实验、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验、Linux操作系统实验、Java SE实验、通信原理实验、数据结构(C语言版)实验、ARM体系结构与程序设计实验、射频识别(RFID)技术实验、TinyOS操作系统实验、Java Web 实验、Zigbee技术及应用实验。
5. 修业年限及毕业最低修读学分:标准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六年,毕业最低修读学分169分。
6. 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7. 相近专业:通信工程、嵌入式、电子信息工程。
8. 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表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时学分分配表学时数学时比例(%)学分数学分比例(%)理论 实验 小计 理论 实验小计 理论 实验 小计 理论 实验 小计平台课程 公共基础平台课程416 352 768 26 16 42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560 144 704 35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256 96 352 16 3 19模块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304 208 51219公共选修模块课程160 1601010专业实践教学33 周 33 总计2496100169100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开设课程学时、学分及开课学期表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学时分配讲授实验上机 其他学期考核方式公共基础平台2400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 32 16 3 考试24001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96 64 32 4,5 考试 2400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2 16 16 2 考试 2400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8 32 16 1考试240011 形势与政策 32 16 16 2 考查 230005 大学英语 256 192641-4考试 130055 公共体育 128 128 1-4 考试 100039 计算机文化基础 32 32 1考试100062 计算机技术基础96 64 322 考试学科基础平台课程070072 高等数学1281281,2考试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实践教学表(二)课程体系为了达成本专业规格和标准,以本科标准修业年限为依据,课程体系分为6个模块:一是公共基础课模块;二是学科基础课模块;三是专业基础课模块;四是专业方向模块;五是专业任选模块;六是公共选修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