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实验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因仪器设备损坏未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NMCL-33组件。
2.熟悉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的接线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
主电路由三相全控变流电路及作为逆变直流电源的三相不控整流桥组成。
触发电路为数字集成电路,可输出经高频调制后的双窄脉冲链。
三相桥式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的有关教材。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NMCL—33组件
3.NMEL—03组件
4.NMCL—31A组件
5.NMCL—24组件
6.双踪示波器(自备)
7.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方法
1.未上主电源之前,检查晶闸管的脉冲是否正常
(1)用示波器观察NMCL-33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间隔均匀,相互间隔60o的幅度相同的双脉冲。
(2)检查相序,用示波器观察“1”,“2”脉冲观察孔,“1” 脉冲超前“2” 脉冲600,则相序正确,否则,应调整输入电源。
(3)用示波器观察每只晶闸管的控制极,
阴极,应有幅度为1V—2V的脉冲。
注:将面板上的U blf(当三相桥式全控变
流电路使用I组桥晶闸管VT1~VT6时)接地,
将I组桥式触发脉冲的六个开关均拨到“接
通”。
(4)将NMCL—31的给定器输出U g接
至NMCL-33面板的U ct端,调节偏移电压U b,
在U ct=0时,使α=150o。
调α方法:用示波器同时观察同步电压观察的
U相与脉冲观察及通断控制部分的一号
脉冲比对调节,示波器地端接脉冲大控制的
地端。
(注意:调α角时,控制回路脉冲放大控制两
点连线一定断开)
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未做)
按图4-2接线,并将R D调至最大(450Ω)。
变压器1u,1v,1w为变压器220v组,2u,2v,2w为63.8v组。
图4-1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主回路接线图
调节U ct=0,合上主电源,按实验要求调节U ct,使α=30O,按图4-2接好控制回路。
用示波器观察记录α=30O时,整流电压u d=f(t),晶闸管两端电压u VT=f(t)的波形,并记录相应的Ud和交流输入电压U2数值。
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1)数据记录:
(2)记录波形如下:
五.实验结果分析
1.画出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时,α角为30O、60O、90O时电阻及阻感负载的u d、u VT波形。
根据公式计算α=30O、60°,90°时的U d值,并与实测值比较,分析数据结果。
(1) α角为30O的时候电阻u d、u VT波形:(理论的波形)
α角为60O的时候电阻u d、u VT波形:
α角为90O的时候电阻u d、u VT波形:
结果分析:
α=30°时的Ud α=60°时的Ud α=90°时的Ud 计算值445.8V 257.4V 0V
实测值440.9V 252.1V -0.3V
实测值比计算值要稍微小一点,在α=90°时的Ud不为零,反而为-0.3V,因为实验电路有可能存在误差。
通过比较理论值与实测值,和测出的波形和正确波形相对比虽然实测值和理论值不一样,但是相差并不多,通过比较波形,说明电路并没有错误,那么产生了一定的误差,电阻负载误差可能是由于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与实际不符,也可能是实际输入电压存在误差,比标示的值小,也可能使万用表存在一定的误差。
(2) 角为30O的时候阻感负载u d、u VT波形:(理论的波形)
α角为60O的时候阻感负载u d、u VT波形:
α角为90O的时候阻感负载u d、u VT波形:
结果分析:
通过比较理论值与实测值,和测出的波形和正确波形相对比虽然实测值和理论值不一样,但是相差并不多,通过比较波形,说明电路并没有错误,那么产生了一定的误差,阻感负载误差可能是由于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与实际不符,也可能是实际输入电压存在误差,比标示的值小,也可能使万用表存在一定的误差,阻感负载的误差也可能是由于电感值不够大。
波形。
根据公式计2.画出三相桥式有源逆变电路时,β角为30O、60O、90O时的u
d
算β=30O、60°,90°时的U
值,并与实测值比较,分析数据结果。
d
实测波形:
三相桥式有源逆变电路时,β角为30°时的ud、uVT波形。
Ud
Ud
Ud
Uvt
理论波形:
图为三相桥式有源逆变电路时,β角为30O、45O、90O时的u d波形
结果分析:与整流电路类似,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是由于接入电路的电感不够大引起,电压的输入值不够大,也可能是由于万用表存在误差等等。
3.画出模拟故障时的u d波形,并分析故障现象。
实测波形:
理论波形:
结果分析:晶闸管VT4不能导通是控制角 =30O时的输出电压U d的波形。
VT3继续导通,当线电压下降为0时,不能出现负值,晶闸管停止导通。
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