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全套1、非文学作品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16题。
【材料一】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经过审议决定,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良渚古城遗址正式成为中国第55处世界遗产。
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首次位列世界第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由4个遗产区构成,包括瑶山遗址、谷口高坝区、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和古城区遗址。
遗产区总面积1433.66公顷,被誉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申遗成功给文化自信写下了有据可循、有证可考的注脚。
从1936年考古学家施昕更在家乡良渚发现了多处史前遗址,到“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成功,83年的孜孜不倦和潜心研究,凝结了几代考古人和文保人的血汗和付出。
83年间,国际社会的“杂音”时有出现,认为中华文明能实证的只有3500年左右。
如今,尘封五千年的良渚文化揭开神秘面纱,良渚水坝、良渚城墙以及高度发达的稻作农业和制作精美的玉器,为中国以及该地区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认同、社会政治组织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圣地。
申遗成功意味着良渚古城遗址所代表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拨开了“杂音”,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自信。
(摘自《浙江在线》2019年7月9日)【材料二】2019年7月6日,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弥补了历史文献鲜有记载的史前文化空白,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现在我们可以笃定地说,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时,中国人建造了良渚古城及外围的水利系统。
良渚文化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进入文明阶段,与埃及文明在尼罗河流域形成的时间大致相同。
良渚先民在长江流域广达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起了早期区域性国家。
为防范洪水,良渚人在北部山前修筑长堤,在西南方向修建平原低坝,在西北方向修筑谷口高坝。
长堤和水坝拦蓄洪水,为古城的营建做好准备。
这个大型的水利系统距离良渚古城有十多公里,它对良渚古城起到了保护作用。
平原低坝和谷口高坝将水拦截形成湖面,良渚先民可以驾独木舟竹筏一直上溯到北侧山体深处,运输一些资源供日常生活使用,这充分体现了良渚先民的聪明与智慧。
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教授科林·伦福儒认为良渚遗址的发掘工作是非常有条理和成功的。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敞开大门让人了解它的早期历史,这种做法很重要。
良渚古城是中国最伟大的早期遗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早期遗址之一。
(摘自《中国日报》2019年7月19日)【材料三】许多网友都对良渚十分向往,并对其申遗成功留言表示祝贺:(摘自微信群)1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报道了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这一事实,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15.结合材料,谈谈【材料二】中第3段为什么详细报道了良渚文化遗址中的水利系统?(3分)16.【材料三】中网友的留言表达了对良渚申遗的友好祝贺,但有一条留言不太妥当。
请你给这位网友单独发一条微信,指出问题并帮他(她)改一改。
语言要得体、简洁。
(5分)参考答案:1.非文学作品阅读(12分)14.材料一侧重报道了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回击了国际社会的“杂音”;材料二侧重报道了良渚古城遗址在世界文明中的突出地位和影响力。
(每点2分,共4分)15.水利系统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证据;对良渚古城起到了保护作用;体现了良渚先民的聪明与智慧;水利系统中的平原低坝、谷口高坝是良渚古城遗产区的主要构成部分。
(以上四点写出三点即可,3分)16.月牙网友你好!很高兴看到您的留言,我和您一样对申遗成功感到激动。
但您那条留言值得探讨一下,因为良渚古城文化填补的是历史文献中史前的文化空白,不是填补了整个五千年的空白,我个人认为改为“良渚文化弥补了历史文献鲜有记载的史前文化空白”(或“良渚文化实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历史”)更好。
您说呢?(语言得体2分,简洁分析2分,修改建议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5分)2.文学作品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4-17题。
【文本一】五一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1:儿子从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
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
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
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动,我很只有好几。
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
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3: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
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
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
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
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文本二】2017年9月到12月期间,XX省在八所中小学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XX省中小学生教育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调查项目统计数据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很有必要没有,瞎耽误看法工夫13%16%71%学校劳动教育课的开开设了未开设设情况33%33%34%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是否为考核科目3%79%18%(节选自《追寻教育之源:对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审思》)【文本三】无所谓或讨厌不清楚不清楚①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
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创造丰福的基础”。
②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品德修养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
③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劳动教育要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劝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④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
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⑤劳动教育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
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各环节,整体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培养的教育体系。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1日,有删节)14.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文本三第③⑤段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的第二段列出了有关劳动的种种现象,意在引起大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
B.“家长2”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C.要增长青少年的劳动知识和见识,主要靠社会劳动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
D.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劳动创造中才能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15.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作答。
(3分)16.请写出文本三中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分)17.针对文本一中“家长4”关于劳动教育的看法,请运用文本三的相关内容予以反驳。
(4分)参考答案:2.非文学作品阅读(13分)14.C(3分)15.①家长原因:更多的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只注服学习教育,从面忽视了劳动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劳动锻炼。
②学生原因:学生对劳动教育缺乏主动性,对劳动课的态度也是可有可无的。
③学校原因:很多学校对劳动课的开设不够重视,大多学校认为劳动课程没有必要作为考核科目。
(3分)16.引用论证引用了马卡连柯的话,深刻有力地论证了劳动教育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基础,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3分)17.劳动教育对于奠基孩子的幸福人生,全面发展,生活实践等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一个孩子有没有出息不光是看学习成绩,还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若没有勤俭节约,踏实肯干等优良品质,也是庸才而已。
第二,出息成才,不光是靠学习成绩。
还有生产技能,职业意识等实践能力。
缺乏这些,无异于纸上谈兵,误人误己。
第三,出息成才,还需一个强健的体魄,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
综上所述,要成长成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行。
因此,劳动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共4分,题干要求反驳,答题要表达出:劳动教育重要,只有学习好并非能出息。
若只摘文本没有反驳,酌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