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部分项目基本情况 (1)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二、项目概况及经费预算 (3)表1:建设经费预算(按重点建设专业汇总) (4)表2:建设经费预算(按重点建设内容汇总) (5)第二部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一、必要性分析 (6)二、可行性分析 (8)第三部分项目建设目标和主要内容 (11)一、建设目标 (11)二、建设内容 (12)三、基本评价 (17)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18)一、思想保障 (18)二、组织保障 (18)三、政策保障 (19)四、资金保障 (19)五、制度保障 (20)第五部分结论 (21)附录:关于对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的论证意见 (22)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精神,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委托有关专家对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进行了研究论证,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项目基本情况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山西省建筑工程学校,2001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为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举办方是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7500人,教职工473人,其中专任教师301人。
建校58年来,已为建设行业培养了4万多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学院占地332亩,校舍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拥有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6500个,教学用计算机1371台。
馆藏纸质图书43万册,电子图书2345GB。
固定资产总值2.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371万元。
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建筑与艺术系、机电工程系、设备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和计算机工程系等7个系。
共设29个专业,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为省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专业为院级教改试点专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被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推荐确定为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教改试点专业。
设有实验实训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基础教学部、继续教育部、校企合作与培训部等5个教学部。
开办有山西建苑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新盛建设监理公司等2个院办企业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站。
设有山西省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资格鉴定站。
生源以本省为主,同时面向全国16个省(区、市)招生。
省内高考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高于三本,艺术综合类招生专业最低分数线高于二本。
学院是山西省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的建设行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财政部命名的建筑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的中德合作中西部地区建设教育培训中心,国务院国资委审批的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孵化基地山西省(院校)示范基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等命名的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单位和山西省建筑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学校。
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省直文明和谐单位标兵、全国建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直模范单位、山西省集体一等功、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单位、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西省模范单位、山西省文明和谐单位等称号。
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二、项目概况及经费预算项目实施重点是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专业建设以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5个专业为重点。
同时,进行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类信息资源库、建筑技术实训大楼建设。
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其中3750万元用于建筑工程技术等5个重点建设专业的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3250万元用于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类信息资源库、建筑技术实训大楼建设。
项目经费预算见下表:表1:建设经费预算(按重点建设专业汇总)4表2: 建设经费预算(按重点建设内容汇总)5第二部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必要性分析(一)是建设行业更好地服务于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指出,山西发展总的定位是,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赶超发展为战略,以跨越发展为目标,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
城镇化是山西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从战略高度加快城镇化进程。
山西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必然要求建设行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必然要求进一步提高建设行业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院是山西建设行业影响最大的人才培养基地,对于提高全省建设行业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是提高山西建设行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是山西建设行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行业更好地服务于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
(二)是加快中西部建设类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需要学院作为全省唯一独立设置的建设类高职学院,地处太原市,行业特色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学院有着较高的办学水平、较强的办学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山西所处的中部地区6个省的6所建设类高职院校中尚无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在本省22所设有建设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中,学院是办学历史最长、专业覆盖面最广、师资力量最为雄厚、辐射引领作用最强的院校。
近年来,先后有省内外60多所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来学院参观学习。
学院先后与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
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是带动本省高职院校建设类专业和中西部地区建设类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三)是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需要近年来,学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认真实施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深化“工学交替、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但是,校企合作尚缺乏制度保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义务、责任、权益仍不明确,合作办学缺乏长效机制;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和基础能力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已成为学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迫切需要。
二、可行性分析学院已有58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注重实践、注重质量、注重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办学传统。
改制为高职学院和实施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以来,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关于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提高综合水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实现了显著成效,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学院建立了“企业网络、校友网络、专家网络、部门网络”等四大网络,通过开展订单培养、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组建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加行业协会、校友返校、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并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不断加强和密切了同行业企业的联系,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长期有效的合作。
学院校友遍布全省建设行业各个企业。
以全省最大的建筑企业山西建工(集团)总公司为例,总公司及所属九大公司200余名现任企业高管中,有学院毕业生140多名;180多名分公司经理中,有学院毕业生120多名;12000余名技术管理人员中,有学院毕业生7000余名。
校友资源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二)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受到行业企业欢迎学院坚持“立足山西,服务行业,培养建设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
现有27个招生专业中,25个直接面向建设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群,2个面向相关岗位群。
办学定位准确,服务面向集中,专业设置合理,培养规格明晰。
学院坚持以建设类企业一线岗位要求为依据,按照“以用定学,学以致用”的原则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构建了“工学交替、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所开设专业均为“双证书”专业。
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
用人单位反映,学院毕业生一上岗就能用、顶用、好用,像个标准职业人。
仅省建系统每年就录用学院毕业生近千人。
2005年,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支持指导下,学院在全国建设类高职院校中率先组织应届毕业生参加国家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培训考证,通过率达到50%左右,大大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现已在17个省区得到推广。
(三)拥有一支双师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学院注重专业教师的行业企业经历,要求专业教师每三年至少有6个月时间在企业一线进行专业实践。
229名专业教师中,有172名教师常年在企业兼职。
110名专业教师具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等注册执业资格和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等专业技术职务。
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75%以上。
5名教师被评为山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学名师,7名教师被评为“双师型”优秀教师,40余名教师入选行业专家库教。
(四)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2001年以来,学院先后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命名)各类职(执)业培训单位13个。
年职业培训规模达到1万人次以上。
开办了函授教育,为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提供服务。
学院通过院办企业和教师在企业兼职,积极为社会提供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监理、项目管理等技术服务和管理服务。
近年来,学院教师为包括山西博物院等重点工程在内的工程项目解决技术难题20余项。
由学院“双师型”教师组成的项目管理公司,通过竞标,承担了太原市重点工程——占地120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太原大学新校区一期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任务。
工程进展顺利,受到各方好评。
同时,通过实施项目管理,密切了校企联系,带动了教师顶岗实践和学生顶岗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