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广东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14-2017年)编制说明一、编制的必要性近年来,我省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空气中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的浓度明显下降,但以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为代表的二次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仍十分突出,光化学烟雾污染时有发生,区域性灰霾天数维持在高位水平,呈现出酸雨频率高、臭氧浓度高、细颗粒物浓度高和灰霾天气严重的“三高一严重”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特征。
以珠三角地区为例,2013年珠三角城市O3-8h的第90百分位数为123~191微克/立方米,其中6个城市超过二级标准限值,PM2.5年均值为38~55微克/立方米,区域平均值为47微克/立方米,全部城市超过二级标准限值。
VOCs作为臭氧和其它细粒子形成的共同前体物,如何有效控制区域VOCs排放总量,是解决光化学污染、城市灰霾等复合大气污染问题、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所在。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明确提出“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
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1包装印刷等行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的要求。
环境保护部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环发〔2014〕107号)中明确将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列为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指标,要求各地区“2014年制定地区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
为贯彻落实VOCs污染控制的各项任务要求,大力推进我省重点行业VOCs的综合整治工作,切实改善全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具体指导和推动今后三年全省VOCs污染控制的各项工作,有必要制定并实施《广东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工作过程2014年7月,成立《实施方案》编制组,广泛开展资料搜集和文献调研,整理分析各行业排放特征及污染控制相关资料,确定重点行业范围。
8月,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VOCs重点监管名录为基础,梳理了广东省VOCs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初步名单,分行业设计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重点监管企业有机溶剂使用及排放控制登记表。
8月下旬,省环境保护厅下达通知至各地市,要求对重点企业监管名录进行核查,组织填报重点企业VOCs排放及控制基础信息。
同时,编制组选取珠海、江门、广州3个地市,对拟新增2的纺织印染、合成纤维制造、医药化工3个VOCs重点行业开展了重点企业的实地调研。
9月,收集整理地市反馈的重点企业调查表,调整更新形成广东省VOCs排放控制重点企业名录;开展各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重点环节和关键任务的分析研究,编制《实施方案(初稿)》及编制说明。
10月,就《实施方案(初稿)》进行咨询讨论,听取管理部门、专家的编制意见,修改后形成《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三、编制思路充分吸收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及清远市工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重点项目名单等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生产化学品环境情况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的调查分析。
按照重点突出、任务明确的原则,通过筛选梳理全省VOCs重点整治企业,分解落实有关整治任务,推动珠三角地区涉VOCs企业的污染减排和粤东西北地区重点行业的达标整治。
四、编制依据(1)国家和省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政策:①《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意见》;②《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3③《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施方案》;④《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⑤《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等;(2)国家、省、市重点行业标准:①《清洁生产标准》系列标准;②《环境保护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系列标准;③《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④《成品油销售业汽油油气排放控制标准》;⑤《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⑥《电子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电子元件》(征求意见稿)⑦《广东省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⑧《广东省包装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⑨《广东省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⑩《广东省制鞋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11《天津市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12《北京市炼油与石油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3)相关技术政策、规范与污染控制指南、整治方案:①《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②《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4③《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④《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⑤《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⑥《织染整行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⑦《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征求意见稿);⑧《包装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初稿);⑨《江苏省化工行业废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⑩《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指南》;○11《浙江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方案》等;(4)VOCs行业排放特征、产物环节及其污染治理现状;(5)重点行业的工艺装备与污染治理技术水平与发展趋势;(6)重点行业的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水平、应用范围和治理效率。
五、有关问题的说明(一)关于方案内容框架的说明。
近年来,我省在积极落实国家VOCs污染防治工作要求的基础上,于2010年率先发布实施了广东省制鞋、家具制造、印刷、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4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地方行业排放标准;印发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及清远市工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重点监管企业名单》(粤环发〔2010〕109号),确定了制鞋、人造板制造、家具制造、印刷、炼油石化、有机化学5原料制造、涂料油墨颜料制造、塑料制品、集装箱制造、汽车制造等工业VOCs典型排放行业,建立了珠三角地区及清远市VOCs 重点监管企业名录。
2012年,印发实施了《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意见》(粤环〔2012〕18号),从环境准入、落后产能淘汰、重点源整治、排放监管等多方面提出了控制VOCs排放的综合性政策要求。
2013~2014年,随着国家《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的印发实施,我省相继出台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施方案》、《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粤府〔2014〕6号),进一步明确了典型行业的VOCs防治技术与治理任务,更新了原珠三角地区及清远市VOCs重点监管企业名录,初步落实开展了VOCs排放的控制管理工作。
现行的政策要求涵盖环境准入、产业布局等环境管理的各项工作,缺乏与之配套的指导重点行业污染整治的操作性文件。
因此,《实施方案》以重点行业污染整治为重要抓手,旨在指导各企业开展VOCs的污染治理,内容和框架形式上偏向于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的技术指南,而我省已有的大气污染综合性文件仍然适用,与本方案共同指导我省VOCs的污染控制工作。
(二)关于综合整治范围的说明。
VOCs当前排放以工业源减排的潜力空间最大,涉及行业众6多,具有排放强度大、浓度高、污染物种类多、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对局部空气质量的影响显著。
就广东省而言,VOCs排放主要体现在炼油与石化、有机化工等溶剂提炼生产的行业,以VOCs 为原料的涂料、油墨、合成材料、胶粘剂生产及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使用含VOCs产品的表面涂装、印刷、塑料制造及塑料制品、人造板生产、家具制造、纺织印染行业等。
扩大重点行业范围:在原有珠三角地区及清远市VOCs重点监管企业名录覆盖行业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了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合成纤维制造、纺织印染、覆铜箔层压板及印制电路板制造等4个VOCs重点排放行业。
重点企业范围扩大至全省:珠三角地区以原VOCs重点监管名录为基础,新增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合成纤维制造、纺织印染、覆铜箔层压板及印制电路板制造4个重点行业。
以广东省环境统计数据库和全省化学品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对企业的原辅材料使用、生产规模和产品产量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筛选梳理重点企业的初步调查名单,并结合现场调研与重点企业调查表信息,进一步分析确定重点企业名单。
其他地区,重点筛选梳理了已有行业VOCs排放地方标准的印刷、制鞋、家具、汽车制造企业,并对炼油与石化、覆铜箔层压板及印制电路板制造行业进行了重点企业的调查增补工作。
重点企业数量及分布:经筛选调查,确定全省VOCs重点企业1434家,在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VOCs重点项目清7单(原重点监管名录1191家+炼油与石化13家)基础上,新增230家。
各地市及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及新增分布情况见表1、表2:8表1各地市重点行业新增重点企业分布情况表9表2 各地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分布情况表10(三)关于重点工业行业整治要求的说明。
基于对各重点工业行业的VOCs污染排放特征,包括VOCs 排放工艺环节、排放污染物类型等的调查分析结果,依据行业排放标准及治理技术指南等,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整治要求。
1.关于炼油与石化行业炼油与石化行业VOCs排放主要来自工艺废气、生产设备与管线组件密封点泄漏、储罐和装卸过程挥发损失、污水系统逸散等环节。
其中,工艺废气主要来自于常减压蒸馏装置生产过程中初顶、常顶、减顶不凝气;催化裂化装置系统压力过高时排放的泄压瓦斯气;催化重整装置内溶剂罐和中间产品灌无组织排放以及装置安全阀事故、放空油气;延迟焦化装置清焦、检修时排空废气;乙烯裂解装置安全阀、调节阀的临时放空和事故停车放空、或装置停车检修时以及取样过程产生VOCs排放,或系统不平稳超压排出的工艺气;VOCs生产装置的无组织排放和事故状态下的VOCs排放等。
生产设备与管线组件密封点的泄漏容易发生在阀门、法兰、泵、压缩机、释压装置及管道连接处的跑、冒、滴、漏等无组织排放。
储罐和装卸系统的挥发损耗主要为原料、半成品、成品在储存过程中的呼吸排放和清罐排空,以及事故状态下非控制性排放;在未密闭汽油装车、装船过程中的逸散和挥发。
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产生的高浓度废水收集、储存、处理等环节VOCs废气的挥发和逸散排放也是重要的排放源之一。
13排放VOCs主要为烷烃(包括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烯烃(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炔烃(乙炔)、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酚类、氯化物(氯乙烯、氯甲烷)、丙烯腈等有机化合物。
炼油与石化行业的综合整治,主要依照《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征求意见稿),结合《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北京市炼油与石油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相关要求,提出工艺废气、储存装卸损失、污水处理系统逸散的排放控制与LDAR技术推广应用等综合整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