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14《小马过河》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14《小马过河》教案设计

14小马过河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

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亲自去试才行的道理。

教学设计中采用“以读促悟”的方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同时,注重语言运用的训练,教学设计中多次设计口语表达,鼓励学生个性阅读,掌握按照先后顺序、抓住重点词语复述故事的方法。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教师)2.准备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图片及头饰。

(教师)3.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出示小马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于小马的童话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预设: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小马最终过河了吗?4.小结:学贵有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设计意图:出示小马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把学生带到故事情境中。

鼓励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阅读效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好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2.学生读课文,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师:本课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你有哪些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呢?把你的好方法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吧!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师:你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记?大家有什么样的好方法呢?(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加一加法识记:木+朋=棚想象法识字:一只大马驮着很重的东西。

(驮)形声字识记:挡、伯、蹄、坊。

同偏旁归类识记:哩、唉。

借助图片识记:出示磨坊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磨坊是用来磨面粉等的作坊。

换一换法识字:线——浅。

字理识字:(出示“突”的字理图)上边的“穴”表示洞孔,下边的“犬”代表狗。

这个字表示猛犬从洞孔中猝然冲出。

(出示“既”的字理图)“既”字左边为一食器,右边是一个跪坐的人,头向背后扭转,不再看摆在面前的食物,表示完毕。

5.学习多音字“坊”。

师:“坊”是本课要掌握的一个多音字。

请你来选一选。

课件出示:坊①fānɡ②fánɡ 书坊( ) 磨坊( )6.指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1)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2)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3)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

(4)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7.抽读词语卡片。

磨坊挡住伯伯深浅突然马蹄既然8.游戏:小马过河。

(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石头,每读对一个生字,小马就可以越过一块石头。

读对所有生字,小马就可以顺利过河了。

)石头上的生字有:既驮磨坊哩挡伯蹄唉突浅棚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识字,在集体交流识字方法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进行指导,识字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创设多样情境复现生字,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

三、整体感知,梳理脉络1.过渡:生字我们已经学会了,现在这些生字宝宝又回到了文中,你还能正确读出它们吗?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圈一圈文中出现的动物。

2.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3.指名汇报文中出现的小动物,教师板书动物的名字。

(老马小马老牛松鼠)4.课件出示填空,引导学生口头补充完整。

老马让小马________,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________,松鼠说________。

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家去问妈妈,妈妈要他__________。

小马又回到了河边,__________。

(1)自己独立说一说。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逐段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由弄清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到口头填空补充内容,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愿、意、麦、突。

2.指导书写“愿、意”。

(1)说一说记住这两个字的好方法。

加一加法识记:原+心=愿,音+心=意。

顺口溜识记:原来心里一直有个愿望。

(愿)(2)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好?(4)教师示范,重点讲解心字底的书写要领。

(5)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指导书写“麦”。

(1)出示麦子的图片,帮助学生识记“麦”。

(2)课件演示“麦”的笔顺。

教师强调“麦”一共有七笔。

(3)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麦”。

4.指导书写“突”,强调下边是“犬”,不要写成“大”。

5.投影展示,评价学生书写的生字。

6.把自己写得不好的,或者认为比较难写的字再写一写。

7.请学生练习书写词语:愿意麦子突然设计意图:分类对比指导书写,以便于学生掌握这一类字的写法。

从笔顺、间架结构、重要笔画所在的位置等几方面对于重点字做以详细的指导,突破书写难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过渡,导入新课1.抽读词语卡片,检测词语掌握情况。

马棚驮运磨坊挡住伯伯深浅立刻突然试试马蹄既然愿意麦子应该掉下来2.回忆课文中都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老马小马老牛松鼠)3.学生汇报,教师贴上相应的动物卡片。

设计意图:检测词语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复习生字、词语。

通过回忆课文中出现的小动物,过渡到新课的学习,架起新旧课之间的桥梁。

二、研读课文,解疑感悟(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读一读第2自然段,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住“连蹦带跳”来体会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

3.课件出示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

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师:你准备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出小马兴奋的样子,读出老马看到小马很懂事自己很高兴的感情。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可是他却停下了脚步。

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想的呢?2.课件出示: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

(1)理解“为难”。

小马为什么感到“为难”了?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呢?(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为难的事,请你说一说。

(3)指导朗读,感受小马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过河而感到为难的心理。

(三)学习第4、5自然段。

1.正在小马觉得为难的时候,他遇到了谁?粘贴老牛的图片。

2.出示对话,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

小马嗒嗒嗒跑过去,________地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老牛________地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师:加上了提示语,再来读一读,你又看到了怎样的小马和老牛。

(小马感到很为难,老牛感到很轻松。

)3.指导学生看图理解“刚没小腿”在哪里?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课件出示: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师:你能给“立刻”换种说法吗?(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想,就要蹚过去。

)这句话该怎样读呢?5.过渡: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可是有人不同意,你知道是谁吗?(松鼠)粘贴松鼠图片。

6.课件出示句子: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1)看到小马就要下河,准备蹚过河时,松鼠的心情怎样?(紧张、着急、担心)(2)指导朗读。

7.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应呢?课件出示: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1)给“连忙”找一个近义词。

(2)小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老牛和松鼠的话完全相反,小马不敢过河了。

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办。

)(四)学习第7自然段。

1.小马是怎样和妈妈说的呢?用横线画出小马说的话,体会小马的心情。

2.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1)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①引导学生抓住“难为情”来体会小马的不好意思。

读好省略号,体会小马由于难为情而说话断断续续的样子。

②指导朗读。

(2)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

”①小马为什么低下了头?(小马为自己没有动脑筋思考而感到不好意思。

)②指导朗读,读好省略号。

3.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呢?用波浪线画一画。

想一想,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她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1)课件出示句子: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2)指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

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

别人说得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学习第8自然段。

1.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和老牛、松鼠说的一样吗?请你读一读第8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2.课件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同桌讨论:同样的一条河,为什么老牛、松鼠、小马对水的深浅的看法会不一样呢?4.出示小马、松鼠、老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老牛、小马和松鼠三者之间的高矮关系。

5.课件出示补充填空,引导学生完成:因为小马不像__________,也不像____________,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__________ ,也不像____________。

(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矮,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 6.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恰当语气。

设计意图:逐段进行品析感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小马的内心活动。

注重朗读训练,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读出文中特殊标点符号的提示,通过朗读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三、表达训练,拓展延伸1.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多观察,多思考……)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的经历呢?3.小结:当我们遇到为难的事时,不能只听别人说的结论,要动脑筋想一想,有的时候还要在长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难题解决,把事情做好。

4.复述故事。

师: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故事呀!你能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吗?(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马棚愿意磨坊驮挡住为难突然拦住吃惊难为情动脑筋小心(2)独立思考,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