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卷五(教师版)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卷五(教师版)

【答案】A
【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而产生的动机,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题干 所述的意思是知道学习不如爱好学习,爱好学习不如乐于学习,所以强调的是内部学习动机。
15、“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 ) A、思维的间接性 B、思维的直觉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思维的灵活性
【答案】A
【解析】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是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征之一。
18、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教育特征是( )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答案】C
【解析】略。
19、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 ) A、80 B、100 C、120 D、125
【答案】D 【解析】用智龄和实足年龄的比率代表的智商,称作比率智商。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10+8×100=125。
试卷链接:/t/yWaZ5cs.html
3/5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20、教育心理学家( )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A、波斯纳 B、皮亚杰 C、加涅 D、罗森塔尔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卷五
(教师版)
试卷题量:31题 试卷总分:150分 试卷限时:120分钟 测评/引用码:yWaZ5cs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对背诵枯燥乏味的英文单词没兴趣,但对学好外语后可以帮助考研或涉猎更多的外文资料感兴趣。这种间接兴趣会引
提出的问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出现了课堂“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教学反思后的 第二堂课上,学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考,最后“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成功地调动起来,证明
教师的启发有了效果。
(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
【答案】C
【解析】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一切科学的概念、 定理和定律、法则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映,是思维概括的结果。
16、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朱熹对“悱”字的解释是( ) A、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B、迭其辞 C、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D、开其意
【答案】B
【解析】略。
4、儿童在写作业遇到困难时,常说:“我要学习解放军叔叔”,从而有力量和信心把作业坚持写下去,直到成功。这体现了自
我防御机制中的( )
A、升华 B、补偿 C、幽默 D、认同
【答案】D 【解析】认同是指无意识中取他人(一般是自己敬爱和尊崇的人)之长归为已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借以排解焦虑
是在教学过程内、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它包括配合教学进行的预习、复习、自习和作业,是教学的组成部分;另一种是在教 学过程以外,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其内容广泛,教学不包括这种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
24、过度重视教育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着不可忽视
【答案】C 【解析】宋代理学家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 发,谓达其辞。”
17、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婴儿绕行茶几以取得其后面的玩具,不再仅从茶几下爬过。这时的婴儿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2、大学毕业生择业时多种选择的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D
【解析】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13、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
试卷链接:/t/yWaZ5cs.html
7、“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 )的德育原则。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知行统一 C、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答案】D 【解析】“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德育原则。
8、有的学生学习时必须找到一个绝对安静的场所。这属于( ) A、努力管理策略 B、环境管理策略 C、时间管理策略 D、元认知管理策略
试卷链接:/t/yWaZ5cs.html
1/5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D
【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的德育方法。
的答案。 请运用教学原则相关知识对此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
【解析】(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
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材料中这位教师在第一堂课中
起和维持其学习外语的( )
A、无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答案】C
【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积 极主动、服从于当前活动任务需要的注意,属于注意的高级形式。在一些内容相对枯燥、难度较大的科目学习中,使学生了解 知识掌握后的功用和社会价值,引起他们对学习结果的间接兴趣,可以使他们进入有意注意的学习活动。
【答案】
【解析】(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复式教学保持了班级授课制的一切本质特征,与班级授课制不同的是教师要在一节课的
时间内巧妙地同时安排几个年级学生的活动。复式教学组织得好,学生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往往更强。
23、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因此教学包括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
【答案】
【解析】(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教学与自学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比较复杂,因为学生的自学有两种,必须加以区分。一种
29、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试卷链接:/t/yWaZ5cs.html
4/5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答案】
【解析】(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教师利用示范和讲解,并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3)知识影响技能的形成;(4)注重培
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材料分析题
30、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 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 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 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 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 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
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能把教育的作用拔高到不适当的程度,认为可以通过教育的作用解决政治、经济的根本问题是不现实 的,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
25、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不可能同时存在。
【答案】
【解析】(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
【答案】A
【解析】略。
21、成绩目标模式的学生倾向于选择( )
①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②简单的任务 ③极难的任务 ④模糊不清的任务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成绩目标取向的学生倾向于选择防御性策略,选择极易成功或很难成功的任务。
二、辨析题
22、运用复式教学时,学生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27、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答案】
【解析】(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28、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解析】(1)学习材料的特点;(2)原有的认知结构;(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5)学习策略的水平;(6)智 力与能力;(7)教师的指导。
2/5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A、在初期大量遗忘开始之前就进行复习 B、一周之后复习 C、考试前复习 D、当天复习
【答案】A
【解析】略。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表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 A、内部学习动机 B、外部学习动机 C、社会交往动机 D、自我提高内驱力
【答案】B
【解析】略。
9、儿童发现塑料奶嘴需要不同的口舌活动,从而改变自己的吸吮行为以适应新环境。这是一种( )行为。 A、同化 B、顺应 C、分裂 D、语言
【答案】B
【解析】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
10、根据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学生闻老师呵斥而畏惧,见试卷获满分而欣慰”属于( ) A、信号学习 B、刺激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与适应的一种防御手段。
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最基本的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