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管圈在健康宣教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健康宣教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 255 -3 讨论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为泌尿道感染[3],大部分患者对于泌尿系疾病的不够了解,会误解此类疾病的意义,有些患者就医不及时,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存在着一定的社会思维,我科采取了新型的人性化护理模式针对患者进行密切的护理,发扬现代化护理模式的方向,人性化护理模式指引着护士由短期向长期管理的方向发展,针对患者的疾病护理延伸到人性化护理的全方位。

[4]由此研究表明,观察组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效果,增加患者的治愈率。

本文针对两种护理模式进行比较,证明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的治疗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实施。

参 考 文 献[1] 陆彩萍.浅议人性化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J].祝您健康新医药,2010,3(4)72.[2] 唐淑芝.泌尿外了护理特点及病人心理特点的分析[J].现代护理,2009,12(12)341.[3] 才豆杰.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的运用[J].现代护理, 2012,7(11)7.[4] 蒋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J].河南滞洪医学院学报,2007,1(3)492.【摘要】 针对小儿皮肤娇嫩、反应敏感的特点,在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前后做好评估、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措施,可有效降低穴位贴敷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喘贴灵 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 护理 小儿“喘贴灵”穴位贴敷的护理体会薛梅 李锦瑞 (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针灸科 831100)【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255-01“喘贴灵”是我院自制的一种穴位贴敷的外用散剂,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呼吸道疾病,适用于各类人群。

穴位贴敷治疗是中医学冬病夏治中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将外敷中药敷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和穴位的刺激作用达到药效。

本方法操作简单,副作用小,较其他治疗方法更易于患者接受。

因小儿皮肤娇嫩,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不良反应,贴药前后要特别注意观察。

现将操作时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 我科2009年至2012年进行小儿穴位贴敷防治呼吸道疾病共1324人次,年龄为4-16岁。

其中,男性儿童760例,女性儿童664人次。

1.2 方法 “喘贴灵”外用散剂(主要成分为荆芥、防风、紫苏、白前)等,用生姜水调制成糊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大椎、风门、肺俞、天突等)贴敷,用防敏胶布固定。

每年夏季三伏,冬季三九,三年为一疗程。

2 护理2.1 贴敷前护理2.1.1 评估 贴敷前要仔细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破溃、瘢痕、水肿处不宜贴敷,询问家长药物过敏史。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宜宽松、舒适、颜色较深易清洗。

2.1.2 年龄较小的患儿要注意安抚情绪,防止哭闹时出汗影响贴药,对年龄较大的患儿耐心解释、诱导,说明贴药的好处,让患儿自觉配合,减轻对贴敷的疑虑和紧张心理。

2.1.3 贴敷前保持安静状态,避免过度玩闹引起出汗,影响贴敷。

根据医嘱及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清洁局部皮肤,外敷药用生姜水调制,现用现调,不可过稀过干,防止挥发性药物药性减弱。

2.2 贴敷后护理2.2.1 密切观察贴药后局部皮肤变化的情况,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及药物耐受程度分别进行护理,贴药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2小时之间,儿童皮肤娇嫩或反应强者可酌情缩短贴敷时间,如有剧烈烧灼、瘙痒感不能耐受时要立即停止贴敷。

2.2.2 注意观察贴敷后的不良反应,及时询问患儿感觉。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烫伤、过敏反应。

告知患儿及家属轻度发热感、局部皮肤发红是正常反应,可不必理会。

如出现小水泡,泡内有淡黄色透明液体不需处理,一定时间后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可消毒后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摩擦,洗浴时小心防护避免感染。

如出现局部瘙痒、皮肤红肿的过敏反应,禁止搔抓,应立即取下药贴,轻者停药后可自行缓解,重者可涂外用抗过敏药。

2.2.3 贴药后禁止剧烈活动,防止药膏脱落,贴药三天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海鲜发物等,少食肥甘厚腻助湿生热之品,过敏体质者减少蛋白质的摄入,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2.2.4 贴敷完毕后取下药膏,清洁局部皮肤,不可用力擦拭。

做好健康宣教,嘱患者按疗程坚持贴药,加强治疗信心,适当进行锻炼,改善呼吸道免疫功能。

3 讨论小儿脏腑娇嫩,体质较弱,易感受时邪,致肺卫不调,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危人群。

穴位贴敷通过药物与穴位的共同作用,可以调理脏腑功能,激发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减轻发作症状。

在护理中注意细节也可起到增强疗效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1]杨玉琴,黄淑丹.药物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治疗与护理.中国中医急症.2012年6月第21卷第6期.1027-1028页.[2]窦松林.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观察.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年第24卷第12期.115页.[3]石爱堂.藿香哮喘膏穴位贴敷的护理.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第9期163页.【关键词】 品管圈 健康教育 持续改进 应用品管圈在健康宣教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郎品艳 赵光英 饶娟娟 罗琳(兴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贵州兴义 56240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255-02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是品管圈小组作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环,利用头脑风暴,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活用各种统计方法,以全员参与的方式,继续不断的进行维持及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

目的是让员工充分发挥潜力提高工作质量并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我科从2012年6月起,将Q C C的工作方法应用于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将我科2012年1-5月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效果及满- 256 -意度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6-11月我科住院病人进行品管圈活动的健康教育效果及满意度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量化对照研究。

1.2 实施方法1.2.1 进行QCC理论培训,让科室护理人员了解QCC工作方法及作用,管理积极参与品管圈活动。

1.2.2 明确Q C C活动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完成工作。

先从2012年1-5月住院病人健康宣教及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根据存在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并实施在今后健康教育中。

1.2.3 每周进行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组织Q C C小组成员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对宣教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如针对低文化及文盲、记忆力差的病人宣教方法,并指导管床护士实施。

再进行效果追踪,对存在问题再次改进。

1.2.4 总结成果 (1)将影响健康教育效果原因归纳为老年患者较多记忆力差、文化程度较低、护士角色未转变、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及技能、患者及家属未完全参与并找出解决方法。

(2)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及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理论知识及健康宣教技能大大提高。

2 结果对比开展QCC活动前后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及满意度调查对比表月份用药指导满意度(%)病房环境介绍满意度(%)疾病与健康指导满意度(%)对管床医护人员满意度(%)1-5296869866-1196969897.53 讨论3.1 在护理健康教育中开展Q C C的意义 健康教育绝大部分由临床一线护士负责实施,由一群工作性质相似的人所组成为患者提高健康指导的群体,这符合Q C C工作方法对圈员的要求。

首选,一线护士是健康教育实施者,对P D C A工作流程有一定了解,为Q C C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实施提供基础。

临床护士参与健康教育管理,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发挥其潜在能力,提高满意度,在工作找到成就感而快乐工作。

其次,健康宣教患者知晓率及满意度与护士工作绩效挂钩,一线护士为解决健康宣教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而自愿组成的小团体,全体圈员具有共同目标,而且在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评价效果的整个过程均是全体圈员参与的,加强了护士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在者,解决问题措施提出之后,要经过圈员们充分讨论,经大多数人同意后实施。

因此,Q C C工作方法不仅有利于措施的执行与督导,还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建设,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3.2 QCC工作方法有利于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养成与提高Q C C是采取头脑风暴的形式分析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参与的护理人员必须通过认真观察、学习、查阅资料才能分析出具体原因,制度切实可行的措施。

因此,整个过程每位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机见解,锻炼了表达能力,还养成和提高了评判性思维能力。

3.3 QCC工作方法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Q C C工作方法让护士自己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实施,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护士从不愿意宣教、怕宣教到主动去宣教、积极参与宣教。

病人满意度得到提高,不仅提高了护士的自信心,还提高了护士参与护理管理的能力。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护士的组织管理能力,而且改决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转变了过去工作中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被动思想,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协作性,现在我们可以灵活的运用品管圈的手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参 考 文 献[1]谢文,周凤婵,郑志惠,等.品管圈活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2);15-16.[2]王玉琼,郭秀静,雷岸江,等.品管圈活动在护理工作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1-1945-02.【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前与术后期间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及护理体会。

方法 针对我科收治的3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在临床中给予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36例急性阑尾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均痊愈出院,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经过临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临床护理 护理干预3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杨淑华(内蒙古鄂伦春旗克一河中心卫生院外科 165468)【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256-02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外科常见的腹部手术,多见的急腹症之一,而手术切除时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手段。

急性阑尾炎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1]我科收拾的3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均采取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现将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