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理科综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Be-9 C-12 N-14 O-16 Al-27 S-32 Fe-56 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某种细胞有 4 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2.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 mRNA 和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噬菌体的核酸中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 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 DNA 合成的酶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 37℃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 A 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4h 内物质 A 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1h 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3h 内物质 A 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0~1h 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 3 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 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 A 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 a、b、d 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
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 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D.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7.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的不同性质B.氨基酸在人体中生成新的蛋白质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C.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D.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8.设 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ol 雄黄(As4S4),结构如右图,含有 N A个 S—S 键B.将 lmolNH4NO3溶于适量稀氨水中,所得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 NH4+的数目为N A C.标准状况下,33.6 L 二氯甲烷中含有氯原子的数目为 3N AD.高温下,16.8 g Fe 与足量水蒸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6 N A9.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 的氧化物都能与 Z、R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B.Y 的单质能从含 R 简单离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 R 单质C.X、M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熔点很高D.简单离子的半径:R> M>X10.实验室利用右上图装置制取无水 A1CI3(183 ℃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的试管中盛装二氧化锰,用于常温下制备氯气B.②、③、⑥、⑦的试管中依次盛装浓 H2SO4、饱和食盐水、浓 H2SO4、NaOH 溶液C.滴加浓盐酸的同时点燃④的酒精灯D.⑤用于收集 ACI3,⑥、⑦可以用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代替11.向 0.1 mol.L-1的 NH4HCO3溶液中逐渐加入 0.1 mol.L-1NaOH 溶液时,含氮、含碳粒子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纵坐标是各粒子的分布系数,即物质的量分数 a),根据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开始阶段,HCO3-反而略有增加,可能是因为 NH4HCO3溶液中存在 H2CO3,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H2CO3+OH-=HCO3-+H2OB.当 pH 大于 8.7 以后,碳酸氢根离子和铵根离子同时与氢氧根离子反应C.pH=9.5 时,溶液中 c(HCO3-)>c(NH3.H2O)>c(NH4+ )>c(CO32-)D.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首先发生的反应:2NH4HCO3+2Na0H=(NH4)2CO3 + Na2CO3 12.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分离蔗糖和葡萄糖,且烧杯中的清水应多次更换B.装置②可用于制备少量 Fe(OH)2沉淀,并保持较长时间白色C.装置③可用从 a 处加水的方法检验的气密性,原理为液差法D.装置④用于研究钢铁的吸氧腐蚀,一段时间后导管末端会进入一段水柱13.相对分子质量为 128 的有机物 A 完全燃烧只生成 CO2和 H2O,若 A 含一个六碳环且可与 NaHCO3溶液反应,则有机物 A 环上一氯代物的数目为 ()A.2B.3C.4D.5二、选择题:本题共8 小题,每小题6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已知氢原子的激发态能量 E n=n2,其中 E1为基态能量,n=1,2,3…….若氢原子从n=3 的能级跃迁到 n=2 的能级放出光子的频率为ν,能使氢原子从基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小频率为 ( )4 5A.νB.4νC.νD.9ν15.已知地球两极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 9.8 m/s2,贴近地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的运行周期约为 1.5 小时。
试结合生活常识,估算一质量为 60 kg 的人站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自转所需要的向心力约为 ()A.0.2 N B.0.4 N C.2 N D.4 N16.如图所示,足够大空间建立三维坐标系,xOz 在水平面内,y 沿竖直方向。
空间充满沿-y 方向的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和沿+z 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 E=v0B.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q 的带电小球从坐标原点 O 以初速度v0沿+x 方向抛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电小球做加速度不断变化的变速曲线运动B.带电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若带电小球运动到位置坐标(x0,-y0,0)处,速度与+x 方向的夹角θ 满足D.若带电小球运动到位置坐标(x0,-y0,0)处,速度与+x 方向的夹角θ 满足17.如图所示,边界 OM 与 ON 之间分布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边界 ON 上有一粒子源S.某一时刻,从离子源S 沿平行于纸面,向各个方向发射出大量带正电的同种粒子(不计粒子的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所有粒子的初速度大小相等,经过一段时间有大量粒子从边界 OM 射出磁场。
已知∠MON=30°,从边界 OM 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等于T(T 为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则从边界 OM 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短时间为 ( )A.T B.T C.T D.T3 4 6 818.一质量为 m 的小物块静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小物块的加速度 a 随其运动距离 x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已知小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 g,在小物块运动 0~2L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物块在 0~L 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L~2L 内做匀速运动B.小物块运动至 2L 处的速度为 26a0LC.整个过程中水平外力做功为 mL(2μg+3a0)D.小物块从 L 处运动至 2L1 L 处所用的时间为2 a019.如图所示,带孔的小球 A 套在粗糙的倾斜直杆上,与正下方的小球 B 通过轻绳连接,处于静止状态。
对 B 施加水平力 F 使其缓慢上升,直到 A 刚要滑动。
在此过程中 () A.水平力 F 先变大后变小B.杆对小球 A 的支持力逐渐变大C.轻绳对小球 B 的拉力先变大后变小D.杆对小球 A 的摩擦力先变小后变大20.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三个带等电荷量的点电荷 a、b 和 c,分别固定在水平面内正三角形的顶点上,其中 a、b 带正电,c 带负电,O 为三角形中心,A、B、C 为三条边的中点。
则 ()A.B、C 两点场强相同B.B、C 两点电势相同C.在 O 点自由释放电子(不计重力),会沿 OA 直线上往复运动D.在 O 点自由释放电子(不计重力),会在 OA 方向一直单向运动21.如图所示,abcd 为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导线框位于光滑水平面内,其右侧为一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线框的 cd 边平行,磁场区域的宽度为 2l,磁感应强度为 B,方向竖直向下。
线框在一垂直于 cd 边的水平恒定拉力 F 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直至通过磁场区域。
cd 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开始匀速运动,规定线框中电流沿逆时针方向为正,则导线框从刚进入磁场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a、b 两端的电压 U ab及导线框中的电流 i 随 cd 边的位移 x 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三、非选择题:共 174 分。
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 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29 分)22.(6 分)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合外力与速度的关系。
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绕过定滑轮及动滑轮将滑块与弹簧测力计相连。
实验中改变动滑轮下悬挂的钩码个数进行多次测量,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并利用速度传感器测出从同一位置 P 由静止开始释放的滑块经过速度传感器时的速度大小 v,用天平测出滑块的质量 m,用刻度尺测出 P 与速度传感器间的距离 L,重力加速度为 g,滑轮的质量都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