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林银杏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桂林银杏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桂林银杏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摘要根据桂林银杏产业现状,如古银杏树分布状况、历年生产情况以及近20年发展情况,分析了桂林银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银杏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广西桂林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4-0381-03桂林是全国银杏重点产区之一,年产银杏种核6 000t左右,位居全国第2。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历时20年间,银杏种核价为40~50元/kg,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银杏树成了产区农民群众的“摇钱树”、“致富树”[1,2]。

为发展银杏生产,扩大银杏产业,振兴地方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桂林银杏产区营建了银杏果用林2.67万公顷,由于在造林时,个别乡镇只追求发展速度和面积,不注重林地、品种的选择,造林后树势生长差,投产率低,加上造林后不到3年的时间银杏种核价下降,极大地影响了群众对银杏林的管理。

同时,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各种类型的绿化大树,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桂林产区的灵川海洋和兴安高尚一带,近年已出卖古银杏树500多株,并有上升趋势。

为了保护百年古银杏树,使银杏大树和新建的银杏果用林生长旺盛,促其丰产稳产,增加经济效益,现将桂林银杏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分述如下。

1银杏产业现状1.1古银杏树分布状况桂林的古银杏树,主要是指祖先们遗留下的百年生以上的老树,这些古银杏树水平分布于北纬24°45′~26°15′、东经109°45′~110°00′之间,以海洋山系西南麓为主,地处越城岭与海洋山之间的灵川县海洋、潮田、大境、大圩、灵田,兴安县高尚、崔家、白石、漠川、湘漓,全州县安和、蕉江、大西江,垂直分布于海拔200~800m之间。

经调查,这些老树在桂林产区有6 000hm2,计7万余株,有4个类型、18个栽培品种[3],4个类型分别为佛手类、梅核类、马铃类、圆子类,18个栽培品种分别是:佛手类长柄佛手、金果佛手、圆枣佛手、圆锥佛手、黄皮果、青皮果、华口大白果;梅核类梅核果、棉花果;马铃类海洋皇、大马铃、圆底果、李子果;圆子类垂枝银杏、算盘子、皱皮果、葡萄果、桐子果。

经调查分析认为,在桂林产区表现较好的是大马铃、华口大白果、海洋皇、大佛手4个品种[4],这4个品种均具有粒大、质优、早实、丰产等优良特性,其中大马铃、华口大白果、大佛手,2005年由广西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被认定为林木良种的品种,可作为林木良种品种推广应用。

桂林银杏大树主要栽于房前屋后,这些地方人畜活动频繁,土层深厚、土质肥力高,排水条件好,向阳背风,温暖而湿润,适宜银杏生长,且树势旺盛,寿命长,连年丰产稳产。

如兴安县漠川乡财金村有1株500余年的银杏大树,树高21m,胸径1.12m,冠幅14.7m×18.4m,年产银杏种核450~650kg,最高年产值3万元(1996年)。

1.2历年生产情况20世纪80年代以前,桂林银杏产区群众习惯用根蘖苗种植,种植后至少需要15~20年才能开始挂果,30~40年进入盛果期,群众视银杏树为“公孙树”。

采用根蘖苗造林,苗木品种不一,产量低、质量差,造林成活率也低,在结果大树下取根蘖苗,只能得到少量苗木,不能适应大面积的发展生产。

因此,建国前,桂林银杏生产发展较慢、产量低,年产银杏种核300~400t。

建国后,群众对银杏树管理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加大了对银杏树的施肥管理,树势得到了恢复,产量也得到提高,1952年银杏种核产量达1 000t。

在1958~1960年由于全国先后掀起“大炼钢铁”和“开荒造田”的高潮,砍去大批银杏树炼钢铁和造农田,银杏年产种核降至300~500t,至1980年桂林产区保留银杏大树73 880株,面积约6 000 hm2。

改革开放以后,银杏产品成了名、特、优出口创汇产品,银杏种核身价以3~4倍上升,产区群众加强了对银杏树的管护,尤其是林业和农业等部门针对当时银杏生产上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银杏的良种选育、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人工授粉等丰产稳产技术研究,使银杏大树恢复了生机,树势生长旺盛,连年挂果累累,产量大幅度上升和逐年提高,1980年银杏种核产量达1 500t,年产值180万元;1985年银杏种核产量2 000t,年产值1 000万元;1990年银杏种核产量2 500t,年产值7 500万元;1995年银杏种核产量3 200t,年产值1.152亿元;1998年银杏种核产量达3 400t,年产值达1.360亿元。

1.3近20年发展情况20世纪90年代初,桂林银杏产区十分重视银杏生产的发展,早在1992年原桂林地区行署作出了调整林种结构、改造低产林、大面积营建名特优产品创汇基地的决定,在桂林山区规划营造银杏果用林2.67万公顷不到2年时间,桂林产区就发展银杏2.86万公顷,成为全国银杏果用林最大面积的省区之一。

大面积的银杏果用林营建后,由于技术普及不到位,一些部门只顾单一的面积、数量,忽视了品种、林地选择,造林后3~4年未见挂果,大大地影响了生产的发展[5]。

因此,为了促进大面积银杏果用林的早实丰产,从1996年秋开始在桂林产区的灵川、兴安、全州3个县31个乡镇开展“2000hm2银杏速生早实丰产示范”项目,项目要求建立“百场千万元果园工程”示范园100个,平均挂果株率达到70%以上,平均株产种核2.5kg。

为了完成上述目标,有关部门组织林业、农业等部门的专家实地调查银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成立2 000hm2银杏速生早实丰产示范项目攻关小组,攻关小组成员由科研院所、场站的有关技术骨干组成。

经过6年实施,超额完成了项目要求的各项指标。

完成示范林2 100hm2,建立“百场千万元果园工程”示范园159个,面积670.86hm2。

至2002年6月,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示范园进行现场验收,其结果为:平均挂果株率为91.92%、平均株产种核2.65kg、平均产量1 192.5 kg/hm2 、159个示范园总产量达800.01t,为桂北银杏产区大面积的银杏果用林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

通过样板促生产、带动推广,使桂林银杏产量连年增产,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产银杏种核为3 800t、4 000t、4 100t、4 200t、4 700t、5 200t、5 600t、5 800t、6 000t。

2银杏产业存在的问题2.1古银杏树存在的问题2.1.1缺乏抚育和施肥,植株生长衰弱。

在产区的低丘地带生长的植株,由于近年银杏种核价格下降,群众对大树没有进行抚育、施肥,造成植株基部土壤板结,树体长势差,产量下降,产品质量低劣[6]。

一些长期丢荒的植株,连年不抽新梢,不开花结果,个别立地条件差的低洼地带因积水而造成根系腐烂,全株死亡。

2.1.2养分消耗过量,抗病虫害能力下降。

前些年由于银杏种核在市场上畅销,价格高、效益好,群众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收入,加大植株的挂果量,对银杏大树精心管理,大量施入农家肥,使银杏生长旺盛,连年挂果累累,丰产稳产。

近年来银杏种核价格下降,群众放弃了对银杏大树的施肥管理工作,每年只是施少量化学肥料,不能满足植株生长的所需养分,而造成植株树体衰弱,抗病虫害能力差,出现叶枯病、超小卷叶蛾、家白蚁等危害[7],一些受害严重的树干空心、大枝干枯、全株死亡。

2.1.3产品价格下降,大量出售银杏大树。

百年生银杏大树,是产区的“祖宗树”,是地方的古树。

在20 世纪80 年代初至90 年代末,银杏种核市场价格高,群众视银杏树为“致富树”、“宝树”[1,2]。

近年来由于银杏种核价格下降,群众看的是眼前利益,将100年、200年、300年的银杏古树砍头留干卖到他方,有的植株在挖移时因伤根严重,缺乏大树的移植管理技术,移植后不到2年全株死亡。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桂林产区的灵川海洋和兴安高尚一带,近年已出卖古银杏树500株以上,并有上升趋势。

2.2近20年建立的银杏园存在的问题2.2.1种植实生苗,生长势差。

在建园时采用实生苗定植,定植后没有进行嫁接,管理粗放,每年只是施少量化学肥料,树势生长较差,8~9月叶片转黄,10月叶片全落。

2.2.2品种低劣,无经济效益。

这类银杏园主要是由于在种植时没有注意品种选择,见苗就栽,种植7~8年后均未见挂果,或挂果后产量低,品质差。

2.2.3立地条件差,植株生长不良。

在种植时由于园地选择不当,土层瘠薄,低洼排水不良,而造成银杏植株长势差,提早落叶。

2.2.4植株已挂果,经济效益差。

现已挂果投产的银杏园,产量低、效益差,其主要原因是一些农户认为银杏种核价格低,没有管理的价值,放弃对园地的管理,造成植株严重缺肥。

2.2.5园地管理不到位,产品质量差。

新建的银杏园,品种选择不当,定植后3~4年可结果,5~7年可投产。

园地投产后,一些果农没有注意对园地的管理,每年只是施少量化学肥料和人工授粉,从而造成银杏园开花株率低、种核粒小、浮水核粒多,经济效益低。

3发展对策银杏产业的发展应从4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古银杏树的抚育施肥管理,促进植株生长旺盛;尽快制定保护古银杏树的条例,合理开发利用古银杏资源。

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现有银杏园管理水平,积极开展低产园改造。

三是加强病虫害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无公害银杏标准化栽培技术,以提高单产和产品质量。

四是调整品种结构,加快培育银杏绿化树,定向培育银杏大径材。

从这4方面进行银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山区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桂林银杏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1加强古银杏树的抚育施肥管理,促进植株生长旺盛对古银杏树缺乏抚育施肥、生长衰弱和濒临枯死的植株,要采取适当的复壮措施。

复壮措施是:在11~12月间,距植株主干1.0~1.2m 处向外至树冠投影外缘1.0m处的基盘上,全面松土深15~20cm,撒施土杂肥(堆肥)150~250kg,施肥后盖土10cm,并将基盘筑成龟背形。

次年4月中旬以植株主干为中心至树冠投影外缘止挖放射沟,施入硫酸钾复合肥(15-15-15),每株施肥1.5~3.0kg[6];5月中旬将基盘全面锄松,施入人粪尿与桐麸沤制的肥液(人粪尿100 kg+桐麸10~15kg,浸泡封盖30~40d),每株施入沤制的肥液80~100 kg,如肥液过浓,必须先稀释后再施入,施肥后立即用肥土覆盖。

在7~9月的高温干旱季节,先将基盘松土后用杂草覆盖,间隔7~10d淋水1次,保持基盘疏松湿润。

第2年仍按此方法进行管理,经过2~3年的施肥管理,植株可恢复生长。

3.2制定保护古银杏树的条例,合理开发利用古银杏资源大力宣传银杏古树的价值和保护银杏古树的意义,提高人们对银杏古树的生态环境意识,当地政府部门尽快制定保护古银杏树的法规和条例,对贩卖古银杏树的不法分子,依照法律条款严肃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