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次长沙会战解析

第三次长沙会战解析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评价广泛受到盟国好评,国际 认为此役本属配合香港方
影响很大
向作战,然而损失却远远
多于香港作战
战斗细节
日军于1941 年12月24日
开展进攻 国军积极防守 日军先后突破国 军防线,但也导 致了孤军深入的
局面。
截止到15日,日 军全面撤退,战 事回到战斗开始
时的样子。
日军于1941 年12月31日
到达长沙
1日,国军 开始从侧翼
包抄
日军弹药告 罄,反击开

影响
•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 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 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
网上观点
• 西方国家的军队,在被日军击败之后,真 正知道了落后的中国能够单独地对抗日本 如此之久,实在是有着过人的能耐。美国 记者福尔门氏在报道中说:“中国第三次 长沙大捷,证明了两个原则,那就是中国 军队的配备,若能与日军相等,他们即可 很轻易地击败日军。”英国《泰晤士报》 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 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第三次长沙会战
参战双方
战斗对比
民国军队
日本军队
战略意图 参战兵力 战斗装备
背景 结果
守住长沙,夺取失地,为 彻底攻占长沙,响应香港
盟军对日战争打气
的日本军队,为日军打气
大约5个军(无相 大约7万人,三个
关资料)
师团(网上信息)
较为精良
精良,有空中补给 支持
第二次长沙会战战略成功,太平洋战争打响,需要赶 战术失败,丢失大量土地 时间响应香港方面军
彻底胜利
失败
参战双方
民国军队
日本军队
领袖
薛岳 阿南惟几
战术意图 诱敌深入然后夹击 快速歼敌,彻底摧 毁对方军队
心理较重要
没有后退的余地
战略意图与 战斗准备不明确
战报
国军伤亡28116人,毙伤 日军阵亡1591人,负伤
日军56994人,俘虏
4412人,击毙国军28612
(实际日军死亡21000人) 13,900人另夺得大量物资 人,俘虏国军1065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