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差错控制编码

第十一章差错控制编码

– 在不增加冗余度时,不仅能发现某一行上奇数个错误, 而且也能发现不大于方阵行数的突发错误。
水平垂直奇偶监督码
– 不仅对行进行奇偶校验,而且也对列进行奇偶校验。
等比码
在码长一定时,“1”码和“0”码的比例 恒定。已用于电报传输中。
五中取三
01011
11001
表示十位数字,C53=10种许用码组。
一个码组中“1”的数目
码距(distance)
两个码组之间对应位置上1、0不同的位数,又叫 汉明(Hamming)距。
10 1 1 0 码重:3
01 1 00
2
距离:3
检错、纠错能力
1) 为检查出 e个错误,要求最小码距为
dmine1
2) 为纠正 t个错误,要求最小码距为
dmin2t1
3) 为纠正 t 个错误,同时检查出 e个错
如果以上关系被破坏,则出现错误,因此能检查出奇 数个错误,但不能检测偶数个错误。
最小码距为 dmin=2
这种码检错能力不高,采用什么方法提高呢?
水平奇偶监督码和水平垂直监督码
又叫 二维奇偶监督码 水平奇偶监督码
– 检码字按行排成方阵,每行采用奇偶监督码,发送时 按列的顺序传送,接收时仍将码字排列成发送时方阵 形式,然后按行进行奇偶校验。
分组码
表示: (n,k)
n k 信息位
n-k 监督位
n : 帧长
k/n : 编码效率
特点
– 监督码只用来监督本帧中的信息位
分类
– 线性码 - 信息码与监督码之间为线性关系 – 非线性码 - 不存在线性关系
奇偶监督码
an1 an2 a2 a1 a0
信息位
监督位
偶监督 a n 1 a n 2 a 1 a 0 0 奇监督 a n 1 a n 2 a 1 a 0 1
1. 反同的通信容。 – 引入较大的停顿(不实时)。 – 可以纠正任何错误。
Ik
分组
存储

控制


Iˆk

2. 检错重发法(ARQ)
– 自动请求重发
– 也需要反向信道,但容量可以降低,也会引 入停顿
Ik
检错 编码
存储


Iˆk


检错 译码
3. 前向纠错(FEC forward error ) correction
香农定理
– 存在噪声干扰的信道,若信道容量为C,只要发送端以低于C的速率 R发送信息(R为输入到编码器的二进制码元速率),则一定存在一 种编码方式,使编码的错误概率随着码长n的增加将按指数下降到任
一的值,即 PenE[R] 结论
– 如码长及发送信息速率一定,可以通过增大信道容量, 使P减小。
– 如在信道容量及发送信息速率一定,可以通过增加码长, 使错误概率下降。
如何减少误码?
– 从信源编码看,误码引起的性能恶化尽可能小,容错 技术
– 从传输看,可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调制方式,信道特 性不理想可采用均衡。特别需要差错控制技术。数字 通信中,要求误码率10-8以下,必须采用差错控制。
§11.1.1 差错控制分类
1. 反馈检验法 2. 检错重发法(ARQ) 3. 前向纠错(FEC )
矩阵形式
1110100
0
1101010 a6 a5 a4 a3 a2 a1 a0T 0
1011001
0
分组码 (4)
监督矩阵
1 1 1 0 1 0 0
Hrr 1 1 0 1 0 1 0Prk,Irr
1 0 1 1 0 0 1
H矩阵称为典型形式,各行一定是线性无关的。 而一个非典型形式的经过运算可以化成典型形 式,通过监督矩阵可以知道监督码和信息码的 监督关系。
第十一章 差错控制编码
§11.1 基本概念 §11.2 分组码 §11.3 循环码 §11.4 BCH码 §11.5 纠正和检测突发错误的分组码 §11.6 纠错码的误码性能
§11.2 分组码 (1)
汉明码:能纠一位错误
(7,4)
a6,a5,a4,a3, a2,a1,a0 信息位 监督位
– 不需要双向信道 – 不会引入停顿 – 靠纠错编码
§11.1.2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如用三位二进制编码来代表八个字母
000 A
100 E
001 B
101 F
010 C
110 G
011 D
111 H
– 不管哪一位发生错误,都会使传输字母错误
如用三位字母传四个字母
000 A
011 B
101 C
现代通信原理
第十一章 差错控制编码
第十一章 差错控制编码
§11.1 基本概念 §11.2 分组码 §11.3 循环码 §11.4 BCH码 §11.5 纠正和检测突发错误的分组码 §11.6 纠错码的误码性能
§11.1 概述
误码分类
– 噪声引入的随机误码,均匀分布 – 由干扰、快衰落引起的突发误码
误,要求最小码距为
d m ie n t 1 (e t)
§11.1.3. 差错控制编码分类
按功能分
检错码 纠错码 纠删码(发现不可纠正的错误时,可发出指示或删除)
按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之间的校验关系分
线性码 非线性码
按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之间的约束方式分
分组码 卷积码
香农理论
纠错码建立在香农理论基础上
a2 a6 a5 a4 监督方程 a1:a6 a5 a3
a0 a6 a4 a3
分组码 (2)
在接收端,按如下规律运算
S1 a6 a5 a4 a2 S2 a6 a5 a3 a1 S3 a6 a4 a3 a0
S1 S1 S1 001 010
根据S1、S2、S3的结果,就可以纠错。 1 0 0
如收到0000011,运算后得到
011
S1=0,S2=S3=1,知道a3错误。 因此应纠为:0001011
101 110
111
S1、S2、S3称为校正子(或伴随式)。 0 0 0
错码位置
a0 a1 a2 a3 a4 a5 a6 无错
分组码 (3)
分组码的监督方程
aa66
a5 a5
a4 a3
a2 a1
0 0
a6 a4 a3 a0 0
110 D
– 发生一位错误,准用码字将变成禁用码字,接收端 就能知道出错,但是不能纠错。
差错控制编码
如用三位字母传二个字母
000 A 111 B
– 检三个错误,纠正一个错误。
结论
– 具有检错或纠错的码组,其所用的比特数必 须大于信息码组原来的比特数 ->引入多余度。
码重、码距
码重(weigh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