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一例“恶性高热”病 例 报 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麻醉科教学讲义ppt

最新一例“恶性高热”病 例 报 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麻醉科教学讲义ppt

23:05 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病 理结果
病理结果
可见肌细胞变形、肿胀及部分溶解
思考
1.如何预防或筛查MH? 2.我省未常备“丹曲林”,一旦发生MH,无计可施? 3.如何建立有效的救治流程? 4.是否有快速诊断的金标准?
THANKS! Thanks !
第二章 清热药
【含义】
▪ 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
程中,疾病浅深轻重各异的四个阶段。
卫气营血
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
▪ 其中,卫分证代表着温热病的初期,邪在
肌表的证候,不属于里热证的范畴。
▪ ③里热证:包括气、营、血分证,各脏腑
热证,虚热证(即除表热证以外的一切热 证)。
【配伍】
▪ 1.里热兼有表证,治宜先 1.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热病烦渴及消渴证。
清热不及芦根,生津较优。
▪ 2.清肺润燥——肺热燥咳。
▪ 3.消肿排脓——疮疡肿毒。
未成脓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常 与金银花、白芷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妇人 良方》)。
▪ ※ ①本品为栝楼(瓜蒌)的根,又名“瓜蒌根”。
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名“天花粉”。
▪ 2.各脏腑热证:
如肺热咳喘,胃热炽盛之牙龈肿痛,心火 亢盛之口舌生疮、神昏谵语,肝火上炎之 目赤肿痛等。
鉴别用药
※石 膏 Shigao
※知 母 Zhimu
清热泻火——温热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胃火牙痛等证,如白虎汤(《伤
寒论》)。
1.力强,味辛能解肌透热,长于“清 1.质地滋润多汁,长于“清润”,
称为清热药。
【功效】
▪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燥湿、清虚
热。
【主治】
▪ 里热证(外无表邪,内无积滞,纯属火热
的里证)。
表热:发热恶寒等。
实热
阶段:卫、气、营、血
里热
热证
脏腑:各脏腑热证
虚热:指气血阴阳不足引起的发热。
▪ ①热证:是指阳邪亢盛的病证。 ▪ ②卫、气、营、血:代表温热病在病变过
▪ 2.气血两燔者,当气血两清。
【使用注意】
▪ 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虚,
食少便溏者慎用。
§1 清热泻火药
▪ 本类药物多属于寒或甘寒,入气分,清热
力强,以清泄气分邪热和各脏腑之热为主 要作用。适用于:
▪ 1.气分证(温热病的化热阶段):
高热〔大热〕、口渴〔大渴〕、汗出〔大 汗出〕、脉洪大。简称“四大证”。
▪ 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全长30~
60cm〕的茎叶。
▪ 二者名称、功用相似,可以相互替代使用,
但决非一物。
栀 子 Zhizi
▪ 1.〔清热〕泻火除烦——热病心烦,与淡豆豉
抢救经过
10:30 测体温37.9℃,急查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 急查D-二聚体:0.21mg/L (正常值0 ~1.4mg/L),
肌钙蛋白:1.67(正常值0 ~0.09),肌红蛋白: 1053.4(正常值<73)。
11:30 患者心率150次/分,血压120/75mmHg,脉搏氧 饱和度100%, PET CO2下降至36 mmHg,体温 35.6℃,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有所好转,患者出现 自主呼吸,吞咽反射,肢体运动(肌张力较高,关节 僵直),转入ICU继续治疗。
抢救经过
8:40 血气分析:pH值 <6.80, PaO2 118mmHg;余未测 出;
9:00 血气分析:pH值 7.12, PaCO2 92 mmHg ,PaO2 127 mmHg,HCO3- 29.9mmol/L,BE 0.6mmol/L 。
实验室检查: *乳酸脱氢酶LDH 433.9 U/L(正常值109~245U/L)肌酸
激酶CK 2944.1U/L(正常值26~174 U/L),肌酸激酶 同工酶 159.8U/L(正常值0~25 U/L) 。 *肾功电解质:血钾5.65mmol/L,血钠148.2mmol/L ,血钙1.39mmol/L.
抢救经过
1.给予物理降温,碱化尿液,强心、利尿、 激素等对症处理。
2.右侧腓肠肌取活检。 3.多方联系“丹曲林”。
解”,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 无论实热、虚热皆宜。
2.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煅〕:溃 2.生津润燥〔清热〕:阴虚火旺之
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 骨蒸潮热、盗汗,阴虚内热之消渴证,
出血。
肠燥便秘。

1.石膏:15~60g,宜先煎;生用清热泻火,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性寒质重,非实热者不宜)。
▪ ②反乌头。
鉴别用药
竹 叶 Zhuye
淡竹叶 Danzhuye
1.清热泻火,除烦,生津——热病烦渴。
2.〔清心〕利尿——善清心与小肠热,导热下行。用于心火上炎之口舌
生疮,心火移热于小肠之小便短赤涩痛,如导赤散(《小儿药性直诀》)。
▪ 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全长7~18m〕
的叶,又名“淡竹叶”。
抢救经过
入ICU后,患者反复体温升高达39 ~ 41℃,继续物理 降温及对症治疗,急请西京医院麻醉科汪晨教授及市 第一医院麻醉科卢荣军主任会诊均高度怀疑“恶性高 热”之诊断,同意目前治疗方案,并加强脑及肝肾功 能保护、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物理性降温,对症治 疗,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
病情转归
21:10 患者血钾持续升高,转入西安市中心 医院拟行透析治疗。
2.知母:本品以肥大滋润者为好,又名“肥知母”;有滑肠作用,故脾虚
便溏者不宜用。
芦根
运用
▪ 1.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热病伤津,烦
热口渴。
▪ 2.〔清胃〕止呕——胃热呕哕。 ▪ 3.清肺止咳——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 4.〔清热〕利尿——热淋涩痛。 ▪ ※特点:上清肺热以止咳
中清胃热以止呕 下能利尿以通淋 清热泻火之力不及石膏、知母,但清热不碍 胃,生津不敛邪为其所长。
一例“恶性高热”病 例 报 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
院麻醉科
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12岁,体重31Kg,以“1.先 天性特发性脊柱侧弯;2.脊髓栓系;3.双睑 下垂” 之诊断入院,拟在全身麻醉下行 “脊柱侧弯矫形术”
术前检查
1.血、尿、粪三常规,肝肾功、电解质, 凝血均未见明显异常; 2.心电图,心脏彩超均正常; 3.胸部X片示:脊柱侧弯畸形,胸廓两侧不 对称; 4.肺功能示:轻度限制性通气障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