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Formula-ology)prescription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32(理论32学时)周学时:2 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中药学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小四黑体)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中医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医药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
中药专业开设《方剂学》课程,目的是通过《方剂学》的讲授,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
本大纲根据国家对高等医学院校中药学专业本科的教学要求,同时结合温州医学院教务处学分制教学计划,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的编写内容而制定,主要供四年制本科中药专业使用。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方剂学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等中医基础课程和临床各门课程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是学习中医药学的必修课程。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参考书目:《医方集解》《古今名医方论》《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大纲将《方剂学》教学内容拟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在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中,除方剂相关基础知识外,要求掌握的方剂,要理解记忆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义等,并要求背诵方歌;要求熟悉的方剂,要理解记忆其组成、功用、主治等;要求了解的方剂,要理解并基本记忆其组成、功用、主治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明确认识方剂学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认识方剂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与中医临床各科的关系,掌握临床各类方剂的配伍规律和临床意义,并能记忆一定数量的常用方剂。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在方剂学发展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部分方书。
(二)了解了解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重要医籍和方书的时代、作者、主要价值。
(《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明理论》、《小儿药证直诀》、《普剂方》、《医方考》、《医方集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二章方剂与治法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治法与方剂的关系。
(二)熟悉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等)。
(三)了解了解治法的多层次、多体系特点。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方剂与病机、治法的关系。
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
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即方以法为指导,法以证为依据,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八法的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
(二)一般介绍治法的多层次和多体系特点。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一、目标与要求(一)了解历代方剂的分类方法及其代表著作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七方、十剂;按病证分类;按功用(治法)分类;综合分类等分类法的产生及其意义。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方剂“君、臣、佐、使”的基本结构,以及“君、臣、佐、使”的具体含义。
(二)熟悉方剂的三种变化形式,以及与方剂功效、主治的关系。
(三)了解方剂的配伍目的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方剂“君、臣、佐、使”的基本结构,以及“君、臣、佐、使”的具体含义。
方剂的三种变化形式,即药味加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以及与方剂功效、主治的关系。
(二)一般介绍方剂的配伍目的。
第五章剂型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掌握汤、散、丸、膏、酒等常用剂型的制剂与应用。
(三)了解其他剂型的制剂与应用。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常用剂型:汤剂、散剂、丸剂、膏剂、酒剂等剂型。
第六章方剂的服法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方剂的服药时间和服药方法。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方剂的服法:服药时间,服药方法。
下篇各论第一章第一章解表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解表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等方剂。
(二)熟悉下列方剂:止嗽散、升麻葛根汤、败毒散。
(三)了解下列方剂:香苏散、正柴胡饮、柴葛解肌汤、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解表剂的定义、功用、适应证、分类、应用注意事项。
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及其主要代表方剂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二)一般介绍止嗽散、升麻葛根汤、败毒散、香苏散、正柴胡饮、柴葛解肌汤、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
第二章泻下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泻下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等方剂。
(二)熟悉熟悉下列方剂:温脾汤、十枣汤。
(三)了解下列方剂:济川煎、黄龙汤。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泻下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及其主要代表方剂: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温脾汤、十枣汤。
(二)一般介绍济川煎、黄龙汤。
第三章和解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和解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
(二)熟悉熟悉下列方剂:蒿芩清胆汤(三)了解下列方剂:大柴胡汤、痛泻要方。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功用、应用注意事项。
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及其主要代表方剂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蒿芩清胆汤。
(二)一般介绍大柴胡汤、痛泻要方。
第四章清热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清热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白虎汤、犀角地黄汤、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白头翁汤等方剂。
(二)熟悉下列方剂: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清胃散、芍药汤、葛根黄芩黄连汤。
(三)了解下列方剂: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青蒿鳖甲汤。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清热剂的定义、分类、功用及适应证等。
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及其主要代表方剂:白虎汤、犀角地黄汤、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白头翁汤等方剂。
(二)熟悉下列方剂: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清胃散、芍药汤、葛根黄芩黄连汤。
(二)一般介绍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青蒿鳖甲汤。
第五章祛暑剂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祛暑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香薷散、六一散、清暑益气汤等方剂。
(二)了解下列方剂:清络饮、桂苓甘露饮。
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祛暑剂的定义、功用、适应证等。
祛暑剂及其主要代表方剂。
第六章温里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温里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等方剂。
(二)熟悉下列方剂:吴茱萸汤、回阳救急汤。
(三)了解下列方剂:阳和汤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温里剂的定义、分类、功用、适应证等。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及其主要代表方剂: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回阳救急汤。
(二)一般介绍阳和汤。
第七章补益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补益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肾气丸等方剂。
(二)熟悉下列方剂:参苓白术散、玉屏风散、完带汤、当归补血汤、一贯煎。
(三)了解下列方剂:八珍汤、左归丸、右归丸。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补益剂的定义、分类、功用、适应证。
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及其代表方: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肾气丸、参苓白术散、玉屏风散、完带汤、当归补血汤、一贯煎。
(二)一般介绍八珍汤、左归丸、右归丸。
第八章固涩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固涩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牡蛎散、四神丸、固冲汤、固经丸等方剂。
(二)熟悉下列方剂:九仙散、金锁固精丸、易黄汤。
(三)了解下列方剂:桑螵蛸散。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固涩剂的定义、分类、功用、适应证等。
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及其代表方:牡蛎散、九仙散、四神丸、金锁固精丸、固冲汤。
(二)一般介绍桑螵蛸散、固经丸、易黄汤。
第九章安神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安神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等方剂。
(二)熟悉熟悉下列方剂:酸枣仁汤。
(三)了解其他方剂。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安神剂的定义、分类、功用、适应证等。
重镇安神、滋养安神及其代表方: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
第十章开窍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开窍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等方剂。
(二)了解下列方剂:紫雪、至宝丹。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开窍剂的定义、分类、功用、适应证等。
凉开、温开及其代表方: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
(二)一般介绍紫雪、至宝丹。
第十一章理气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理气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越鞠丸、枳实薤白桂枝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复代赭汤等方剂。
(二)熟悉下列方剂:半夏厚朴汤、天台乌药散、橘皮竹茹汤。
(三)了解下列方剂:金铃子散。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理气剂的定义、分类、功用、适应证等。
行气、降气及其代表方:越鞠丸、枳实薤白桂枝汤、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复代赭汤。
(二)一般介绍天台乌药散、橘皮竹茹汤、金铃子散。
第十二章理血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理血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小蓟饮子、黄土汤等方剂。
(二)熟悉下列方剂:复元活血汤、生化汤、桂枝茯苓丸、十灰散、咳血方。
(三)了解下列方剂:失笑散、鳖甲煎丸、槐花散。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理血剂的定义、功用、适应证、分类、应用注意事项。
活血祛瘀、止血及其代表方: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十灰散、黄土汤等方剂。
(二)一般介绍复元活血汤、生化汤、桂枝茯苓丸、小蓟饮子、咳血方。
失笑散、鳖甲煎丸、槐花散。
第十三章治风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治风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等方剂。
(二)熟悉下列方剂:小活络丹、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
(三)了解下列方剂:牵正散、消风散、玉真散。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治风剂的定义、功用、适应证、分类、应用注意事项。
疏散外风、平熄内风及其代表方: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二)一般介绍小活络丹、大定风珠、牵正散、消风散、玉真散。
第十四章治燥剂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治燥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杏苏散、桑杏汤、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等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