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暨南大学课件][分析化学][教案PPT][精品课程]第十六章-第二节-色谱理论基础-2
[暨南大学课件][分析化学][教案PPT][精品课程]第十六章-第二节-色谱理论基础-2
2020/6/17
2. 速率理论 (P353)
➢ 速率理论充分考虑组分在两相间的扩散和传质
过程,以动力学理论研究了使色谱峰展宽从而影响
塔板高度的因素。
➢ 色谱峰的峰展宽是由于组分分子在色谱柱内无规
则运动的结果,这种随机过程导致组分分子在色谱
柱内呈正态分布。
➢ 速率理论充分考虑了组分在两相间的扩散和传
2020/6/17
塔板理论有如下基本假设
➢ ① 在色谱内一小段长度即一个塔板高度H内, 组分可以在两相中瞬间达到分配平衡。 ➢ ② 分配系数在各塔板内是常数。 ➢ ③ 流动相不是连续地而是间歇式地进入色谱柱 ,且每次只进入一个塔板体积。 ➢ ④ 试样在柱内的纵向扩散可以忽略。
2020/6/17
塔板理论-柱分离效能指标
2020/6/17
4.对称因子fs:
衡量色谱峰的对称性
fs W 0.05h / 2 A (A B) / 2A
➢ fs在0.95-1.05之间的
色谱峰为对称峰;小于 0.95者为前延峰;大于 1.05者为拖尾峰
2020/6/17
定量参数
峰高(peak height;h):组分在柱后出现浓 度极大时的检测信号,即色谱峰顶至基线的 距离。
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和固定相性质有关,与其他 色谱操作条件无关,它表示了固定相对这两种组分 的选择性。
2020/6/17
柱效参数
1. 色谱峰区域宽度
是衡量柱效的重要参数之一,区域宽度越小柱效
越高
有三种表示方法:
(1)标准偏差():
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2)半峰宽(Y1/2):
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宽度 Y1/2 =2.354
色谱柱长:L, 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则三者的关系为:
n=L/H 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n 5.54( tR )2 16( tR )2
W1/ 2
W
半峰宽
2020/6/17
调整保留时间
峰宽
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表明柱效越高。
➢ 用不同物质计算可得到不同的理论塔板数。
相中的质量(m)之比。(摩尔数?)
➢ 又称为质量分配系数或分配比,还称为容量因子。
保留因子不仅与温度和压力有关,还与固定相 和流动相的体积有关。
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的关系
2020/6/17
k
m s
CV ss
K
V s
m CV mm m
V m
分配系数与色谱分离
(二)分配系数和保留因子与保留时间的关系
R' v
2020/6/17
3.传质阻力项— C (P354)
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两相间进行反复分配时,遇到阻力。
传质阻力包括气相传质阻力Cg和液相传质阻力CL ,液相传 质阻力大于气相传质阻力。
即: C =(Cg + CL)
2020/6/17
CL
d
2 f
DL
考虑到组分分子与固 定相或流动相分子间
相互作用的结果
V
tR=t0(1+K
s
V
)
m
以上为色谱过程方程,是色谱法的最基本公式
之一,表示保留时间与分配系数的关系。tR取 决于分配系数K,K大的组分保留时间长。
k
t R
t 0
t' R
tt
0
0
保留因子(k)表示组分在色谱柱中多停留的
时间(或在固定相中的时间)与死时间的
比值。 k值大则保留时间长。
2020/6/17
分配系数与色谱分离
(三)色谱分离的前提
分配系数不等是色谱 分离的前提
▪ KA≠KB 或kA≠kB 是色谱分离的前提。
推导过程:
tV
R
=
A
t0(1+KA
s
Vm
)
tR
B=
t0(1+KB
Vs ) Vm
tR=
t0
(KA-KB)
Vs Vm
tR≠0
KA≠KB kA≠kB
2020/6/17
三、色谱法基本理论 R= tR2 tR1 = 2(tR2 tR1 )
2020/6/17
1. 涡流扩散项-A (P354)
A = 2λdp
dp: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 λ:固定相的填充不均匀因子
考虑到填料粒径大 小不等,导致组分 分子扩散途径不同
固定相颗粒越小dp↓,填充的越均匀,A↓,H↓,柱效 n↑。表现在涡流扩散所引起的色谱峰变宽现象减轻,色谱 峰较窄。
2020/6/17
五、分离度
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都难以描述难分离物质对的实际分 离程度。即柱效为多大时,相邻两组份能够被完全分离。
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大小受色谱过程中两种因素的综 合影响:保留值之差──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
区域宽度──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 色谱分离中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① 柱效较高,△K (分配系数)
(2)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 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 测定物质。
(3)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 分的分配系数 K 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 无法分离。
(4)塔板理论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 柱效不同的实验结果,也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 柱效的途径。
较大, 完全分离;
② △K 不是很大,柱效较高,
峰较窄,基本上完全分离;
③柱效较低,,△K 较大,但
▪ 分配系数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K)是在 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 在固定相 (s) 与流动相 (m) 中的浓度 (C) 之比。
K = Cs Cm
分配系数仅与组分、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性质 及温度(和压力)有关。是组分的特征常数。
2020/6/17
➢ 保留因子(capacity factor;k):在一定温度和压 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 动
(3)速率理论为色谱分离和操作条件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阐明了流速和柱温对柱效及分离的影响。
(4) 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如载气流速增大,分子扩散项的影 响减小,使柱效提高,但同时传质阻力项的影响增大,又使 柱效下降;柱温升高,有利于传质,但又加剧了分子扩散的 影响,选择最佳条件,才能使柱效达到最高。
2020/6/17
质过程,以非平衡过程研究方法导出了速率理论方
程。
2020/6/17
峰宽(W)增加, 色谱峰展宽
速率理论-影响柱效的因素
速率方程(也称范.弟姆特方程式):
H = A + B/u + C·u
H:理论塔板高度,u:载气的线速度(cm/s) 减小A(涡流扩散系数)、B(纵向扩散系数)、C (传质阻抗系数)三项可提高柱效; 存在着最佳流速; A、B、C三项各与哪些因素有关?
(W1 W2 ) / 2 W1 W2
要使分离度R大,必须: 1、∆tR大--- ∆k大----热力学 2、W小---峰展宽小---动力学
2020/6/17
色谱理论包括两方面: ——热力学理论:研究分配(分离)过 程,塔板理论(plate theory)。 ——动力学理论:研究各种动力学因 素对峰展宽的影响,速率理论 (rate theory)。
以塔板高度H对应载气流速u作图,曲线最低点的流速即
为最佳流速。
2020/6/17
5. 速率理论的要点
(1)组分分子在柱内运行的多路径与涡流扩散、浓度梯度所 造成的分子扩散及传质阻力使气液两相间的分配平衡不能瞬 间达到等因素是造成色谱峰扩展柱效下降的主要原因。
(2)通过选择适当的固定相粒度、载气种类、液膜厚度及载 气流速可提高柱效。
2.基线 是在操作条件下,没有组分流出时的流出曲线。基 线反映仪器 (主要是检测器) 的噪音随时间的变化。
3.色谱峰 是流出曲线上的突起部分,即组分流经检测器所 产生的信号。
色谱峰可用峰高或峰面积(用于定量)、峰位(用于定量) 及峰宽(用于衡量柱效)来衡量。
正常色谱峰:对称形正态分布曲线;拖尾峰壑前延峰
4. 载气流速与柱效——最佳流速
载气流速高时: 传质阻力项是影响柱效 的主要因素,流速,柱效, 右图曲线的右边。
载气流速低时:
分子扩散项成为影响柱效的 主要因素,流速 ,柱效 , 右图曲线的坐边。
H - u曲线与最佳流速: 由于流速对这两项完全相反的作用,流速对柱效的总影 响使得存在着一个最佳流速值,即速率方程式中塔板高度对 流速的一阶导数有一极小值。
u
v=L/tR
u=L/t0
R' t0 tR
R' tm Nm CmVm tm ts Nm NS CmVm CsVs
R' 1 1 k
R' t0 tR
tR=t0(1+ k)
V
tR=t0(1+K
s
V
)
m
k
t R
t 0
t' R
tt
0
0
保留因子(k)值大则保留时间长
2020/6/17
tR=t0(1+ k)
图16-2 (P340)
调整保留时间
➢ 调整保留时间是常用的色谱定性参数之一; ➢ 在实验条件(稳定、固定相等)一定时,调
整保留时间仅决定于组分的性质,因此调整 保留时间是定性的基本参数。
2020/6/17
定性参数1
(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体积(VR):是从进样开始到某组分在柱后 出现浓度极大时,所需通过色谱柱的流动相体积。
2. 分子扩散项—B (P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