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版思修第一章

18版思修第一章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正确的人生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三)人生观与世界观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3
斯芬克司之谜
斯芬克司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长着狮子躯干、女 人头面的有翼怪兽。它每天坐在奥林匹亚山城附近 的悬崖上,向过路人出一个谜语:如果路人猜不出, 就被杀死。一天他遇到了希腊人俄狄浦斯王子问 “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 晚上用三条腿走路?” 最后年轻的希腊人俄狄浦斯 王子猜中了谜底,斯芬克司怪兽羞惭跳崖而死。
达芬奇:人不过是食品的通道和运河。
富兰克林: 人是唯一用背睡觉的动物。
培根:人是自然的役仆和翻译员。
拉美特利:人是一架复杂的机器。
东方思想家对人的本质的述说




人 说 性 善

人 说 性 恶

世 硕



性 无 说 善 无 恶

性 有 善 有 恶 说
哲学家对人本质的探讨不外乎三点
把人的本质看成先天就有的 主张超阶级的抽象的人性论 脱离了人类社会性去考察人的本质
人生目的之为己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人生目的之为人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 罗曼· 罗兰:“等到自私的幸福成为人生的唯 一目标后,不久人生就会没有目标。”
马克思选择为人类服务的职业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 职业 ,我们就不会为任何重负所压 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 。那时我们所得到的将不是可怜的 、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欢乐。我们 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 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 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 热泪。
41
“博士乞丐”
每逢周末晚上,南京熙熙攘攘的丹凤街上,就会出现一 个衣着整洁戴着眼镜,一身书卷气的中年乞丐。让人吃惊的 是他曾获得过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热能博士学位,是什么原 因导致了陈博士抛却一身才学,自甘沉沦流落街头吃白食? 说到人生境遇之“顺”,当年的陈某可谓春风得意。学 校第一次招热能博士,仅有两个名额他就居其一,顺利拿到 博士学位留校工作,承担了“863计划”项目并成为主要技 术骨干。在别人眼里,他是颇有建树的专家,事业的辉煌大 幕还只是刚刚拉开。 提及个人遭遇之“逆”,辞职出国未竟,夫妻分道扬镳 ,开了家小公司又因经营不善倒闭,被导师介绍到广州一家 能源所工作,尽管月收入高达3000元,他仍然感觉不如意, 重返南京后就呆在家里不愿再找工作了。
记者:“有了房子又做什么?” 放牛娃: “娶媳妇,生娃。” • 每个人 都是有目的 记者:“生了娃呢?” 的生活的, 放牛娃:“让他也来放牛呗!” 无论其层次 的高低。
人生目的之为爱情与功名
巴尔扎克:“人生最高目标,男人为功名,女人 为爱情。” 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冰心:“女人最大的弱点就是为爱情而活着。” 培根:“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爱 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心抑制了这种软 弱的感情。”

42
思考:
“博士乞丐”陈某的
出现说明了什么?
43
(三)人生价值 ◆ 价值 ◆价值观 ◆人生价值
1、价值
它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 一种关系。 哲学意义上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 和功能。
价值关系图表
肯定、认可
主体的 需要 客体的 属性
满足
45
人 的 社 会 化 历 程
人 小我 个体
从 大我 整体
众 超我 社会
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
夫妻关系
家庭关系
师生关系
同事关系
民族关系
阶级关系
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生存
生产物质资料
交换关系
分配关系 消费关系
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
什么是人生?
客体的 属性
主体的 需要
粮食、水等 衣服、住房、车等 书本和宣传资料等
满足
吃的需要
满足
穿、住、行的需要
满足
精神需要
《两个汉子和两个袋子》 在一片沙漠中有两个袋子,一个袋子里 装着金子,一个袋子里装着食物,让两个汉 子去选择,第一个汉子选择了金子,结果他 和那袋金子永远留在了沙漠里;第二个汉子 不得不选择了食物,结果他走出了沙漠,到 达了绿洲。
4
认识你自己!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铭文
5
人的本质——人是什么?
人生目的——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态度——人应当怎样活着?
人生价值——人活着有什么意义?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一)科学认识人的本质
人是什么?
我是人!
7
西方思想家对人的本质的论述
苏格拉底:人是理性存在物。
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关于人生回答
人生就是人们在其有限的一生之中,有目的 的适应以及创造生活的活动过程。 从生理过程来看,人生是一个从生到死的生 命过程。 从客观来看,人生也是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 的过程。(认识、情感、意识) 从主观来看,人生也是主动适应和创造生活 的过程。不断改变环境,超越自我。

人生是什么?
人生如梦! 人生如朝露! 人生如戏! 人生如苦海! 人生就是人们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同时也改 造和发展自身的生命历程。——马克思
31
冯友兰 “人生四境界说”
第一个层次是自然境界,处于这个层次的人,其行为完全按照人的生 物本能和社会习俗而活动,对其所作所为没有明确的觉解,这是最低 一层的人生境界。 第二个层次是功利境界,这个层次的人,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行为, 但是其行为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利”,其觉解的程度只是 认识到了其生存的目的就在于利。 第三层次是道德境界,与功利境界的人以利为其行为目的不同,处于 道德境界的人把“义”作为自己行为的唯一目的。处于这个境界的人 对人生已经有了明确的觉解。 第四个层次是天地境界,又称圣人境界,这是所有境界中最高的境界 。处于此境界的人,消除了人我、物我的分别,达到了“天人合一” 的境界,他们已经超越了人生的成败、贵贱、荣辱、生死等问题,而 同于大全。
32
人生态度的内涵
人生态度,是 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 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 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 向和精神状态。
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辩证关系
◆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 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有一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以卖伞为业,二 儿子以卖鞋谋生,但老太太常常为两个儿子的生意和生 活发愁。如果天晴,她就担心大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 如果天下雨,她就担心二儿子的鞋卖不出去。有人见她 总是悲观情绪紧锁眉头,就开导她:天晴,你应该高兴 ,因为你二儿子的鞋销路更好了;下雨,你也应该高兴 ,因为你的大儿子的雨伞销路更好了。一语点破梦中人 ,从此老太太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同样的事,不同的 态度,不同的结果。所以,上帝给乐观的人以微笑,给 悲观的人以眼泪。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呢?
小学生会说:学好知识报效祖国。
中学生会说: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大学生会说:好好学习,争取将来能找个好工作。
农民会说:为了来年能有个好收成。
工人会说:多多挣钱,使妻儿生活的更好点。
知识分子会说:为了实现一种理想,一种信念。
30
冯友兰 “人生四境界说” 天地境界 道德境界 功利境界 自然境界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核心
人生观
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人 为什么活着
人应当 什么样的 怎样对待生活 人生才有意义
21
你的人生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活着) 你的人生态度是什么?(应当怎么活着)
你的人生价值是什么?(活着的意义)
人生目的的内涵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 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
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 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 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 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资料:从放牛娃说起 一个现场采访乡村放牛娃的电视节目中的对话 记者:“你在这儿放牛做什么?” 放牛娃:“让牛长大!”
人生目的的内涵 记者:“那牛长大以后呢?”
放牛娃:“卖钱,盖房子。”


第三、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四、人的本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不是一成不变的。
13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
(人化了的自然属性)
本能
人有两种属性
社会属性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本质
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能,是人类生存和延续的前 提条件,是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劳动赋予并不 断丰富了人的社会属性,使人的自然属性深深打上了 社会属性的烙印,使社会属性成为人的本质属性。
人生目的之为物质与精神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 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 烈的三种感情。” 马歇尔:“同周围的社会苦难相抗争并努力给人 们予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的物质手段,不达目的 决不罢休。” 赫拉克利特:“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 应当说,牛在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
40
3)人生态度的划分
人生态度及划分多种多样,从社会效益角度 可划分为两大类型: 第一类为消极无为、无益于社会及自身的人
生态度,表现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讲求
实惠,及时行乐;看破红尘,悲观厌世。 第二类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表现为:热爱生活,满怀信心;责任感强烈, 意志坚韧;积极向上,勇于开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