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一项重要的阅读
能力。
作为教师,要特别抓好这一能力的训练,既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还要让他们不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
笔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同形式的概括
叙事类文章,不拘一格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
种文体。
它是小学最常见的一种文体。
抓好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就差不多是抓好了
整个小学阶段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1.理清思路,提取要素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显然,阅读理解要从理清思路入手。
而叙述性文章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四个要素。
其中事情又由起因、经过、结果组成。
在概括这类文章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什
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这样的句式,通过提取主要信息来概括主要内容。
例如:人教版五的一篇课文《晏子使楚》,事情发生的时间是春秋末期,地点是楚国,人物是齐国大夫晏子、楚王,事件是在晏子出使楚国期间,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聪明回击。
把这四要素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国家尊严。
2.串联情节,标题概括
情节是记叙文的核心要素之一,没有情节
便不能称为记叙文。
而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必然要有“波澜”,也就是起伏的情节。
因此,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也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情节进行概括,通常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小标题概括法。
让我们来看人教版四一篇课文的小标题。
巧用标题概括,可以更好地梳理文章的内容,使情节一目了然,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概括。
3.巧用词语,辐射感知
文章由句子组成,句子则由一个个词语所组成。
词语的出示既可以作为初读环节中字音、字形、字义的检查,也可以作为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一个媒介。
①以一个词语辐射
温州市小语教研员曹鸿飞老师在执教略读课文《学会看病》时,通过“按图索骥”这个词语的理解,用一句话“那么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呢”引申出课文内容,以一点辐射到全文,真可谓是妙举。
②以一串词语辐射
记得一位老师曾经上过四的一篇课文《普罗米修斯》,老师在字词检查关的第二次出示了这样一组词:
在纠正学生字音后,徐老师先让学生说说这四个神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然后通过人物关系的箭头标示,再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仅降低了概括的难度,也实现了词语的活用。
说明性文章,善用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