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及作用)第一类:表达方式——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解题思路:1.确认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描写:知识储备:运用描写手法总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对景色及周围陈设的描写叫景物描写。
一般描写景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篇以描写景物为主,如《桂林山水》。
一种是在写人、记事、议论中插入景物描写,如《雨中》其作用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2.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用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如感受、知觉、情感、体验、愿望等。
直接剖析是心理描写最常用的方法,由作者直接进行揭示、分析、披露人物的思想,使读者能够直接感知到人物在想什么和怎么想。
采用人物心理独白,如自言自语、评价抒情等,以第一人称直接坦露内心世界也是常法。
还可运用梦境、幻境来表现人物心理。
如契诃夫的《万卡》给乡下祖父写信后睡熟了,做了一个梦。
《卖火柴的小女孩》写小女孩在除夕之夜坐在墙根擦火柴取暖时的幻觉描写。
陈国凯《代价》中阿峰思恋人的梦幻。
还可通过人物外部情态,折射人物内心世界,通过景物烘托人物心理。
如《党员登记表》中黄淑英就义时的景物描写,《祝福》结尾用音响衬托人物内心活动。
其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06湖北16 07海南林冲见差拨133.外貌描写对人物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情等的描写,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
有效的人物外貌描写,不仅可以使读者看到一个具体的人,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因此,有人说;“外貌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其作用人物的外在特征可以反映出人物的某些性格、情趣、爱憎、喜怒等4.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
其作用言为心声,描写人物的语言,意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5.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指把人物的行为、动作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它包括描写人们的各种日常活动、劳动过程、体育比赛。
作品往往借助于对人物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跃然纸上……动作描写,并不是动作堆砌,而是要选择那些关键性的动作去写。
就是要选择最生动、最精彩的动作,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
其作用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跃然纸上……6.细节描写它是指对人物、环境、物件等方面所作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
细节要求真实、典型、细微、传神。
张贤亮《绿化树》写劳改中的章永邻拿农妇马缨花给他的白面馍馍时有这样一个细节:忽然,我在上面发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指纹印!它就在白面馍馍的表皮上,非常非常地清晰,从纹路来看,它是一个“罗”,而不是“箕”,一圈一圈,里面小,向外渐渐地扩大……噗!我一颗洁亮的泪水滴在手中的馍馍上去了。
细节描写以真实为生命,它来自于对生活的精细观察,反复提炼和加工。
细节不能单独存在,它总是依附其它各种描写,如许地山的《落花》对落土的花瓣的描写.其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08上海7 08湖北 167.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一种间接方法,主要用来写人物。
不直接对人物进行描写,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态度、议论和评价,达到间接表现人物的目的。
《陌上桑》写采桑女罗敷的形象。
通过行人、少年、耕者态度的反映,生动传达其出众的美貌。
其作用间接表现人物8.环境描写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社会环境1主要是指作品的背景,如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
对以上这些的描写就是环境描写。
由于人在感知周围环境的时候无非是动用自己身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因此,作者们要让读者感受到他所描写的环境,产生一种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情绪体验,就必须也从这些方面去描写,比如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来描写,这些描写恰好相对应于人的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
其作用社会环境主要是指作品的背景,如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
9.场面描写场面描写就是对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人物与人物之间发生各种关系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构成场面描写须有两个重要因素:其一是必须有产生各种关系的人物,单个人构不成场面;其二是须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也就是说人物的活动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里才能构成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其作用为人物的塑造。
情节的展开提供具体的背景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说明: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注意表达的语言: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缺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
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雨韵从维熙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包容着人生四季。
按照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H2O的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
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miǎn腆tiǎn;夏雨滂püng沱tuï,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chün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淅淅xÿ沥lì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悲秋,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
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
我惬qiâ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踽jǔ踽而行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迥然不同的两种境界。
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
记得在一个雨天,我看见一个老者领着一个娃儿——身后还有一条小狗,一起来到公园的湖边。
那条小狗对于雨天出游,表现出了无限惊喜,它一会儿蹿cuün到老人和娃儿前面,一会儿又溜到一老一小身后。
但是那个男娃儿,与那条小狗的欢快相反——虽然老人为它打着雨伞,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老人说“你看那荷叶上的水珠儿,多好看!”孩子仍然撅juý着他那张小嘴,向湖里也斜了一眼,但无动于衷。
孩子似乎并不喜欢雨中的静物世界,他在百般无聊之际,把那条小狗招呼到脚下,喊了“一、二、三”之后,在雨中与那条小狗开始了赛跑。
老人出说的话,对这位老人说:“孩子难得有在雨中撒欢的时机,这会写进他的生命记忆,到你我的年纪都忘却不了。
多好!”果不其然,待那娃儿与狗环湖赛跑回来,虽然人和狗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但那个男娃和那条狗,一个开心地笑个不住,一个欢喜的对天狂吠fâi起来……那老人阴沉的脸,终于渐渐还阳了,终于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
多好!这真是一幅难觅的雨中写意画面。
雨丝,从其造形上看去,象是连接了天和地之间的条条琴弦;每个雨滴,是在琴弦上跳跃着的音符;天空和大地,是它演出的无边无垠的舞台;它演出的,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美丽的乐章。
17.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8分)第一问(4分)①雨韵是人生四季的旋律②雨韵是增强生命记忆的媒介③雨韵是大自然美丽的乐意。
第二问(4分)①先议论,谈四季之雨与人生四季②再叙事,讲老人与小男孩在雨中的故事③最后抒情,表达作者对雨中的喜爱与赞美234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1.象征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有相似之处。
比喻要求喻体和被比喻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
而象征要求象征之物和被象征之物之间也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所区别的是比喻属于修辞范围,象征则是艺术手法。
其次比喻的事物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但是象征只是通过某一具体的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义,其言外之意让读者自己体会。
06辽宁高考题: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
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mî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
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
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
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
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
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19.“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
(4分)【答案】“春的神意”与“和平美丽的春光”是一致的,蕴含着生机勃发、和谐、亲切的精神。
(2分)垂杨的姿态是“下垂”的,不像别的树木贪婪苛取,忘记“根本”。
这与春的精神“十分调和”,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
(2分)短短一句话,由两个小句子构成。
理解其含义,先是解剖“春的神意”,再是解剖“垂杨”的性格特征,最后两相结合,得出答案。
2.衬托(烘托)行吟阁遐想黄秋耘前几天,翻出一张旧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武昌东湖旁边的行吟阁。
这张已经开始有点褪色的照片,引起了我一段深沉的回忆。
五年前的初春,我因事去广州,路过武汉。
在一个大雪后的晴天,我前去东湖,在行吟阁和屈原纪念馆一带盘桓huán了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