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鮰鱼养殖各阶段处理方案

鮰鱼养殖各阶段处理方案

鮰鱼养殖各阶段处理方案
彭张华
一、放养前:
1、清塘消毒:放苗前20天,泼洒漂白粉消毒,放苗前15天,每亩泼洒生石灰150斤清塘;
2、肥水:放苗前10天,滤饵丰长肽1袋+藻能源1瓶+活菌宝1袋,一起化水泼洒150亩,晴天上午使用,效果更好。

二、苗种运输:
1、运输前:苗塘每亩泼洒100克“应激宁”+200克“黄金维他命”;
2、运输中:集装箱里每立方米水体使用10克“应激宁”;
3、运输后:用“派尼均安”200ppm+“神农百果露”100ppm 浸泡15分钟,再下塘。

三、苗种阶段:
1、外用:“派尼酸碘”(每瓶5亩),每15天使用一次,两者交替使用;
2、内服:“免疫双抗千目粉”1袋+“甘泰乐”1袋(200克)+“金维康”1袋,一套“三合一”拌料100公斤,连用5天。

四、成鱼养殖阶段疾病预防:
1、消毒:每月用“派尼酸碘”(每瓶5亩)使用一次,两者可以交替使用;
2、改底:每10天用“底卫士”(1袋3亩)或者“底润舒”(1包15亩)改底一次,交替使用;
3、调水:每10天用泼洒一次“藻能源”(1瓶15亩)+“益水源”(1袋3亩)或者“活菌宝”(1瓶3亩);
4、内服:“免疫双抗千目粉”1袋+“甘泰乐”1袋(200克)+“金维康”1袋,一套“三合一”拌料100公斤,连用5天,隔10天使用一次。

五、成鱼养殖阶段疾病治疗:
(一)、病毒性疾病
【病状】病鱼皮肤及鳍基部出血,腹部膨胀,并有淡黄色渗出液(腹水)。

鳃苍白或出血,一侧或双侧眼球突出。

如解剖检查则可以见到肌肉组织、肝、肾和脾有出血区。

脾脏呈浅红色和肿大,胃膨大有粘液状分泌物。

肠灰白色,无食物。

病鱼呈螺旋形游动,呆滞和头朝上垂直悬浮于水中。

该病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

水温30℃时发病,主要危害10厘米以下的鱼种,3~4月龄的幼鱼也会感染。

病程一般为3~7天。

死亡率可达95~100%,残存鱼生长缓慢。

【防治】斑点叉尾鮰病毒性疾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

降低
水温可减少死亡率,但在生产上并不实用。

故应从预防着手,注意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

尝试治疗
1、外泼:“藻能源”1瓶+“金水露”5瓶,泼洒15亩水面;
2、内服:“免疫双抗精华液”1瓶+“黄氏琼浆”1瓶+“黄金维他命”1袋,拌料20公斤,连续使用6天。

(二)、出血性腐败症
【病状】病鱼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有圆形稀疏的溃疡(皮肤、肌肉坏死),腹部肿胀,眼球突出,体腔内充满带血的液体,肾脏变软、肿大,肝脏灰白带有小的出血点,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粘液,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肿大。

此病多发于春季或初夏。

【防治】
1、池塘外泼:第一天全池泼洒“派尼酸碘”1瓶3亩;
第二天“藻能源”1瓶+“金水露”5瓶,泼洒15亩水面;
2、内服:“免疫双抗千目粉”1袋+“甘泰乐”1袋(200克)+“金维康”1袋+“康恩诺”500克,一套拌料100公斤,连用6天,抗生素4天。

(三)、爱德华氏病(肠道败血症)
【病原】爱德华氏菌
【病状】初期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毫米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

在10~15天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入侵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的气体。

死亡的病鱼明显与肾脏、肝功能衰弱有关。

发病后期难以治疗。

病鱼离群独游,反应迟钝,头朝上尾朝下,悬垂于水中,有时呈痉挛式的螺旋状游动,继而发生死亡,死鱼腹部膨大,鳍条基部、眼部、背部、体测、腹部、颌部和鳃盖上均可见到细小的充血、出血斑,在深色皮肤区则出现淡白色斑点,有的病鱼头部皮肤和躯体皮肤发生腐烂,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鳃丝苍白而有出血点,肌肉有点状出血或斑状出血。

脾、肾肿大和出血,胃膨大,肠道扩张,充血、发炎,肠腔内充满气体和淡黄色的水样液体,黏膜水肿、充血。

水温22~28℃为流行季节,水温25~28℃时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参照出血性腐败病。

(四)、套肠综合征
【症状】A:体表多处溃疡灶(水霉斑);B:头顶开裂;C:烂鳍,鳍条基部水肿;D:腹腔清亮腹水;E:吻端、下颌发红、针尖状出血;F:肠套叠,肠壁出血;H:胃内壁粘膜出血、溃烂;
【预防】
1、控制投喂量,选用优质饲料;
2、改底:每10天用“底卫士”(1袋3亩)或者“底润舒”(1包15亩)改底一次,交替使用;
3、调水:每10天用泼洒一次“藻能源”(1瓶5亩)+“益水源”(1袋3亩)或者“活菌宝”(1瓶3亩);
4、内服:“免疫双抗千目粉”1袋+“甘泰乐”1袋(200克)+“金维康”1袋+“肠速康”1袋,一套“三合一”拌料100公斤,连用5天,隔10天使用一次。

【治疗】
1、池塘外泼:第一天全池泼洒“派尼酸碘”1瓶3亩;
第二天“藻能源”1瓶+“金水露”5瓶,泼洒15亩水面;
2、内服:“免疫双抗千目粉”1袋+“甘泰乐”1袋(200克)+“金维康”1袋+“福乐佳”300克+强力霉素200克,一套拌料100公斤,连用6天,抗生素4天。

(五)、柱状病(烂鳃病)
【病原】柱状纤维黏细菌
【病状】初期在病鱼躯干部、头部出现损伤,或鳍条有灰白点,并有轻微充血。

当病状扩大时,则变成灰白色溃疡。

皮肤完全被侵蚀、肌肉暴露。

随着感染加深,导致鱼类死亡。

另外感染鱼的鳍被腐蚀后,病原体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


常鳃丝末端开始有褐色的坏死组织,发展到鳃丝基部。

真菌可作为继发性病原侵入这些病变部位。

病鱼鳃丝腐烂,常附有一些污泥。

有时由于鳃丝尖端组织溃烂,造成鳃边缘残缺不全,或鳃部一处或多处腐烂。

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严重时常被腐蚀成略呈圆形的透明区域,俗称“开天窗”。

因为鱼的鳃丝被破坏而造成呼吸困难,往往呈现浮头状,甚至在换清水之后,仍有浮头现象。

一般在水温20℃以上开始流行,春末至夏秋为流行盛期,时间延续较长,发病严重时能使当年鱼大量死亡。

【防治】
池塘外泼:第一天0.4ppm二氧化氯泼洒;第二天全池泼洒“派尼酸碘”1瓶3亩;
食台泼洒:“派尼均安”或者“舒肤加”1瓶+“神农百果露”1瓶,投料前泼洒食台,每天一次,连用3天;
内服:“免疫双抗千目粉”1袋+“甘泰乐”1袋(200克)+“金维康”1袋+“康恩诺”500克,一套拌料100公斤,连用6天,抗生素4天。

六、烂尾烂嘴病
【病原】:嗜纤维菌或嗜水气单胞菌
【症状】要表现为鱼的尾鳍从变白逐步发展到全部断裂,尾部的黏液脱落,肌肉红肿,尾柄处皮肤腐烂,严重时露出骨
骼,可发生死亡。

主要危害6~15cm的鱼种,多发于春末夏初。

【防治方法】
持良好的养殖水质,在拉网及运输过程中,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

外泼:全池泼洒“舒肤加”1瓶+“派尼酸碘”1瓶5亩;
食台泼洒:“派尼均安”+“神农百果露”各1瓶,投料前泼洒食台,每天一次,连用3天;
内服:“免疫双抗千目粉”1袋+“甘泰乐”1袋(200克)+“金维康”1袋+“康恩诺”500克,一套拌料100公斤,连用6天,抗生素4天。

七、腐皮病
【病原】柱状屈挠杆菌、产气肠杆菌或黄杆菌
【症状】受感染的部位,头、躯干、鳍条出现灰白色的或稍呈充血状的腐烂区域;病情加重时,受感染区域出现严重坏死,皮肤受损,表皮被破坏,导致广泛溃疡,肌肉发炎裸露,随后可因细菌败血症造成鱼的死亡。

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末至秋初为多发季节,在高温、密度过大、机械损伤、水质恶化时更易感染,并会引起批量死亡。

【防治方法】同烂尾烂嘴病。

八、水霉病
【病原】水霉菌
【症状】发病初期肉眼不易察觉,当肉眼可见时,菌丝已长入肌肉,且蔓延扩展,很快向外长出绒絮状的白色菌丝体,与伤口坏死组织缠绕并黏附在一起,使该患处的肌肉腐烂。

病鱼行动缓慢,食量减少,且常浮于水面,最终极度瘦弱至死。

此病多发生在水温较低的冬天或早春,体表受伤的鱼极易受水霉菌的寄生。

【防治】
①加强饲养管理,捕捞等作业时小心操作,尽量避免损伤鱼体。

越冬前,根据镜检结果用药物杀灭寄生虫可有效预防此病。

②鱼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溶液浸泡鱼体5~10min。

③外泼:全池泼洒“派尼酸碘”1瓶+“舒肤加”1瓶泼洒5亩,严重时,连续使用2次;
④内服:“免疫双抗千目粉”1袋+“甘泰乐”1袋(200克)+“金维康”1袋+“康恩诺”500克,一套拌料100公斤,连用6天,抗生素4天。

九、寄生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车轮虫、指环虫
【防治】
池塘外泼(慎用!):0.8mg/L的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遍洒,15min后注入新水;
食台泼洒:“虫清1号”1袋+“神农百果露”1瓶,投料前泼洒食台,每天一次,连用3天;
内服:每公斤饲料拌喂“虫清1号”10克+“神农百果露”5克,连用3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