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诉人百斯特企业与被上诉人津广大酒店买卖合同纠纷一案.doc

上诉人百斯特企业与被上诉人津广大酒店买卖合同纠纷一案.doc

上诉人百斯特公司与被上诉人津广大酒店买卖合同纠纷一案-(2003)蚌民二终字第84号上诉人(原审被告):山东百斯特电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斯特公司),住所地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清河路57号。

法定代表人侯广山,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张巧良,该公司法律顾问。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蚌埠市津广大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津广大酒店),住所地安徽省蚌埠市淮河路1018号。

法定代表人严广同,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张慧燕、刘敏,安徽南山松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百斯特公司与被上诉人津广大酒店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上诉人百斯特公司不服蚌埠市中市区人民法院(2003)中民二初字第90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百斯特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张巧良,被上诉人津广大酒店的委托代理人张慧燕到庭参加了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查明:2000年8月1日,原、被告签订一份电梯买卖合同,约定,被告百斯特公司供给原告津广大酒店型号为BEC- 1000KVF96的乘客电梯两台,每台单价254000元,电梯的安装由被告百斯特公司委托合肥百斯特电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合肥公司)负责。

当日,原告津广大酒店按买卖合同中电梯安装的约定与合肥公司就电梯安装的具体事宜签订了电梯安装合同。

两份合同签订后,原告依约支付了电梯价款,被告百斯特公司亦按约提供电梯两台,并由合肥公司安装调试,经质检部门检测基本合格。

在电梯使用过程中,两台电梯频繁出现关门不合、不停层、不平层、运行抖动、掉落等一系列故障,为此,被告也多次派员修理和更换配件,但上列现象始终未能彻底排除,由于电梯不能正常运行,租用原告津广大酒店商务用房的客户纷纷解除租赁合同,致使原告津广大酒店的经营不能正常进行,并造成经济损失181866元。

原审法院认为:原告与被告签订的买卖电梯合同及原告与被告百斯特公司的安装代理人合肥公司签订的安装电梯合同合法有效,由于被告百斯特公司提供、安装的电梯在运行过程中故障频繁,而原告津广大酒店又是从事高层客房出租业务的服务行业,电梯又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设备,电梯运行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由于电梯不能正常运行,直接导致了租用原告津广大酒店商务房的客户与原告解除租赁关系,给原告造成经济损失181866元,虽然原告诉称该损失不包括成本与事实不符,但原告提出的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115200元的请求已考虑到了多种因素,该请求与原告的实际损失相适应,因原告的经济损失是被告提供、安装的电梯不能正常运行所致,被告理应予以赔偿。

被告提出的其仅与原告存在买卖关系的辩解意见与合同所载内容不符,本院不予采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判决:被告百斯特公司赔偿原告津广大酒店经济损失115200元,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付清。

诉讼费3810元、送达费50元、保全费1100元,合计人民币4960元,由被告百斯特公司负担。

宣判后,百斯特公司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诉称:1、原审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原审法官违法办案,置上诉人提出的管辖异议于不顾,程序严重违法。

2、原审判决多处认定事实错误或认定事实不清。

3、原审判决上诉人赔偿被上诉人115200元的损失适用法律错误。

一审审理程序违法,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请求依法改判。

被上诉人津广大酒店答辩称: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维持原判。

经本院审理查明,原审认定的事实属实,应予确认。

由于上诉人二审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其管辖权异议的申请是在法定的答辩期内向原审法院提出的,所以,上诉人关于原审法院程序违法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

根据双方诉辩的事实及理由,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为:对于被上诉人租金的损失,上诉人是否应当赔偿,赔偿的金额应当怎样确定?结合查明的事实,本院综合评判如下:被上诉人津广大酒店与上诉人百斯特公司之间签订的买卖电梯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法规,依法应确认为有效,该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约束力。

由于该合同中的售后服务条款已明确约定:“卖方委托合肥百斯特电梯工程服务中心负责电梯安装调试┄”,按此条款约定,被上诉人津广大酒店与合肥公司之间签订了电梯安装合同,合肥公司既然是代理上诉人百斯特公司的电梯安装单位,作为被代理人的百斯特公司应当对代理人的安装行为负责,同时这也是符合《关于加强电梯管理的暂行规定》第一条“电梯的制造、安装、维修实行电梯生产企业全面负责的一条龙管理制度”的规定的。

所以,上诉人关于电梯安装与其无关的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

由于上诉人提供、安装的电梯故障频繁,不能正常运行,而被上诉人津广大酒店又是从事高层客房出租业务的服务行业,电梯又是必不可少的服务设备,电梯运行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由于电梯不能正常运行,直接导致了租用原告津广大酒店商务房的客户与原告解除租赁关系,给被上诉人造成了租金的损失。

对于损失金额的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

本案中,由于上诉人提供、安装的电梯不能正常运行,造成租赁被上诉人房屋的客户解除租赁合同,应当给被上诉人合理期限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考虑到电梯的维修、安装周期比较长,应酌情给被上诉人6个月的时间,所以被上诉人的损失金额应当是(6400 6400 4800)×6=105600元。

同时该金额应当扣除合理的成本,由于上诉人没有提供该方面的证据,考虑到该损失是商业租赁的租金损失,成本比较少,应酌情定为租金的20%,所以,上诉人只应当对被上诉人的租金损失中84480元承担赔偿责任。

上诉人的该上诉理由部分成立。

综上,原审判决程序合法,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部分不当,本院依法予以纠正。

上诉人的上诉理由部分成立。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二)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判决如下:一、撤销蚌埠市中市区人民法院(2003)中民二初字第90号民事判决;二、上诉人百斯特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被上诉人津广大酒店经济损失84480元。

一审诉讼费4960元,由上诉人负担4150元,由被上诉人负担810元;二审诉讼费3860元,由上诉人负担3050元,由被上诉人负担810元。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判长龚松青审判员罗晓敏代理审判员唐传佳二ОО四年二月二十五日书记员张浩上诉人蚌埠市路彭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被上诉人赵四海房屋拆迁安置合同纠纷一案-(2006)蚌民一终字第52号上诉人(原审被告)蚌埠市路彭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住所地蚌埠市朝阳路西苑商城红阳信用社办公楼七楼。

法定代表人马超,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张森,该公司法律部主任。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赵四海,男,1955年3月9日出生,汉族,个体户,住蚌埠市朝阳四村10号楼2单元2号。

上诉人蚌埠市路彭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路彭公司)与被上诉人赵四海房屋拆迁安置合同纠纷一案,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法院于2005年12月22日作出(2005)禹民一初字第96号民事判决,上诉人路彭公司对该判决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上诉人路彭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张森及被上诉人赵四海到庭参加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判认定,赵四海原在蚌埠市前进路226号有一间坐南朝北的临街营业房。

2000年,路彭公司开始开发建设前进路7号棚户区,在拆迁时却未能与赵四海达成拆迁安置协议。

后经路彭公司申请,该房被法院强制拆迁。

2001 年2月19日,路彭公司与赵四海签订了拆迁安置合同书,约定在前进路7号区为赵四海安置建面为20.37平方米营业房,位置在营业大厅内,并给予适当经济补偿。

2003年10月,路彭公司因在前进路一期开发工程中已无营业大厅可供安置,便将前进路7号区的7号营业房一间还原给了赵四海。

但赵四海一直未实际接受。

同年12月3日,赵四海以路彭公司对其进行的拆迁安置违反合同约定为由诉至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法院,要求依法判令路彭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原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路彭公司与赵四海签订的房屋拆迁安置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

但路彭公司却未按合同约定对赵四海进行安置,依法应承担违约责任。

鉴于路彭公司在该小区已无符合合同约定条件的营业房可供安置,现赵四海要求按照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增购营业房的价格进行作价赔偿,即每平方米3800元,20.37平方米合计为77406元,其中扣除其进行产权调换应支付的6900元,路彭公司实际应赔偿70506元的诉讼请求,依法应予支持。

此外,赵四海还要求路彭公司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原房屋附属物补偿费、过渡补助费、停业补助费、搬迁补助费等合计16663元及逾期还原安置房屋的违约金30952.80元的请求,依法亦应支持。

据此该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百一十四条及国务院1991年颁布的《城市房屋拆迁安置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作出判决:(一)被告路彭公司支付应安置原告赵四海的非住宅房屋作价补偿款人民币70506元;(二)路彭公司支付原告赵四海原房屋附属物补偿费、过渡补助费、停业补助费、搬迁补助费等计16663元;(三)路彭公司支付原告赵四海逾期还原安置房屋的违约金30952.80元(其中过渡补助费4384.80元,停业补助费26568元);(四)以上各项合计人民币118121.80 元,被告路彭公司应于本判决书生效后一个月内一次性支付。

案件受理费1020元,其他费用200元,合计1220元亦由被告路彭公司负担。

宣判后,路彭公司以原判认定事实确有错误为由提出上诉,其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赵四海在诉状中明确表述“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收回原安置的营业房”,充分证明被上诉人赵四海已经自认实际接受了上诉人路彭公司的安置,但原判却认定赵四海未实际接受安置;二是原判认定路彭公司在建设的一期工程中已无大厅式营业房可供安置,却回避了路彭公司在二期工程中仍有大厅式营业房可供安置的事实,即判令路彭公司作价赔偿,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

为此,请求二审依法撤销原判,改判驳回赵四海的诉讼请求。

被上诉人赵四海则提出原审法院判决正确,应予维持。

经审理,本院认定的事实与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相同。

上述事实有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及签订的拆迁安置合同等证据予以证实,且经一、二审庭审质证,足以认定。

根据上诉人的上诉理由及双方当事人在二审中发表的意见,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为两点,(1)路彭公司对赵四海的拆迁还原安置是否违约;(2)路彭公司是否还有符合合同约定条件的营业房可供安置,换句话说即双方签订的拆迁安置合同是否有必要继续履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