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中国酒文化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
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汉.刘向.《战国策-魏策2》【2】第一节酒的起源和发展【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根据考古发现,其历史不晚于7000年以前但是关于酒的原始发明者则众说纷纭:晋人江统的《酒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五帝不过,上溯三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
历代悠远,经载弥长。
”《吕氏春秋》:“仪狄作酒”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4】一、黄酒的起源和发展黄酒是中国独有的酿造酒。
多以糯米为原料,也可以用粳米、籼米玉米等为原料,蒸熟后加入专门的酒曲和酒药,经过糖化、发酵后压榨而成,酒度一般为16°—18°。
黄酒是中国最格老的饮料酒,起源何时难以考证。
根据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器发掘,可以证明其起源至少有四五千年历史。
商朝武丁王时期(约前13世纪—前12世纪),已经创造了中国独有的边糖化、边发酵的黄酒酿造工艺。
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编纂的《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用小米或大米酿造黄酒的方法。
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朱翼中写成《北山酒经》三卷,总结了大米黄酒的酿造经验,比《齐民要术》时期的酿造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
福建的红曲酒——五月红,曾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黄酒。
南宋以后,绍兴黄酒的酿造逐渐发展起来,到明清两代已经畅销全国。
黄酒中的名酒有浙江绍兴黄酒,福建龙岩沉缸酒,江苏丹阳封缸酒、江西九江封缸酒、山东即墨老酒、江苏老酒、无锡老廒黄酒、兰陵美酒、福建老酒等。
【5】二、白酒的起源和发展白酒是中国传统蒸馏酒,一以谷物及薯类等富含淀粉的作物为原料,经过糖化、发酵、蒸馏制成。
酒度一般在40°以上。
白酒起源于何时尚无可考,有源于东汉说,源于唐、宋说,也有源于元代阿拉伯人传入之说。
唐代以前,中国古代文献中还没有白酒生产的记载,到唐、宋时期,白酒一词开始在诗文里大量出现。
但是唐人诗文中的“白酒”并非后人理解的“烧酒”。
1975年12月,河北出土了一件金世宗年间(1161—1189)的铜烧酒锅,证明中国在南宋时期已经有白酒。
【6】中国白酒生产的历史悠久,产地辽阔。
各地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了一批名酒。
【7】三、葡萄酒的起源和发展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经过酿造工艺制成的饮料酒。
酒度一般较低,通常在8°—22°之间。
葡萄酒起源于亚洲西南小亚细亚地区,后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将欧亚种葡萄引入内地,同时招来酿酒艺人,中国开始有了按照西方制法酿造的葡萄酒。
到清朝光绪十八年(1894),华侨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开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建立了中国第一家规模较大的近代化葡萄酒厂。
以后,太原、青岛、北京、通化等地又相继建立了一批葡萄酒厂和葡萄种植园,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葡萄酒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著名的葡萄酒有:【8】【9】四、啤酒的起源和发展啤酒是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经过麦芽糖化,加入啤酒花(蛇麻花),利用酵母发酵制成。
酒精含量一般在2°—7.5°之间,是一种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二氧化碳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高热量、低酒度的饮料酒。
啤酒的历史距今已有8000多年,最早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中国历史上也有过自己的啤酒,先秦文献中记载的“醴”就是中国早期的啤酒。
但到了宋代,这种酒就逐渐被遗忘。
今天中国人普遍引用的啤酒是近代从国外引进的。
1900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啤酒厂。
其后,德、英、捷克斯洛伐克、日本人都相继在东北三省、天津、北京、山东等地建厂。
1904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家啤酒厂—哈尔滨东北三省啤酒厂投产。
啤酒的著名品牌历史一般都比较短。
近年来变化更加复杂。
【10】第二节酒与宗教哲学【11】1.酒与道教早在道教形成以前,中国远古的酒文化就已经非常发达。
受其影响,早期道教并不以一概禁酒。
比如道教就沿用了宫廷中“祭酒”的称号,用来称呼高级神职。
张道陵在蜀中创立五斗米教,设二十四治,首治即称“祭酒”。
后来,道士的称谓有了很大变化,祭酒成为道士神阶的称谓之一。
如道教经书《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说:“所以称为道士者,以其务营常道故也。
”并指出道士有天真道士、神仙道士、山居道士、出家道士、在家道士、祭酒道士六种。
【12】金代时期,全真道教出现,丘处机始创传戒制度,入道者必须受戒才能成道士,明末清初王常月创全真丛林,全真教龙门派中的“三堂大戒”(《初真戒律》、《中极戒》、《天仙大戒》)才有了明确的不许饮酒的戒律。
道教历代仙真、历代人物中也有许多与酒有不解之缘,至今流传的八仙故事最初就与酒有关。
【13】【八仙故事从晋代就有,明代吴元泰将八仙确定为:铁拐李、吕洞宾、曹国舅、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汉钟离、韩湘子。
铁拐李属于兑金之象,以铁拐为足,铁属金,足在下属阴,表示柔金之象,好别于乾刚之金。
吕洞宾属于乾金之象。
乾卦纯阳,故称纯阳老祖,所用宝剑亦曰纯阳剑。
还同何仙姑谈恋爱,依依不舍,这表示乾坤相合之理。
何仙姑属于坤土之象,她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为柔土,欲与吕洞宾配成夫妇,表示乾坤交泰之象。
曹国舅属于艮土之象,书中说他兄长地下的灵魂附于其身而为恶,将他本人的灵魂囚禁于地下。
地下乃土之位,但为刚土,因他本人最后通过与恶鬼的决斗,战胜邪恶,乃复其灵明,皆刚之象。
张果老属于震木之象。
因张果老于月宫砍梭椤树,树本为刚木,以别于柔木。
蓝采和属于巽木之象,手拿兰草,草本皆为柔木。
韩湘子属于坎水之象。
小说中有民间大旱,韩湘子为民众吹箫降雨一节。
汉钟离属于离火之象。
汉钟离性情猛悍,他的宝扇一扇则出火,火烧龙宫等皆汉钟离所为。
传说八仙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晚近为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14】2.酒与佛教佛教反对饮酒,无论在家、出家,戒律上都一概禁酒。
认为酒是残贤毁圣、败坏道德的恶源。
《大爱道比丘尼经》规定:不得饮酒、不得尝酒、不得嗅酒、不得卖酒、不得以酒饮人、不得谎称有病欺饮药酒、不得至酒家、不得与酒人共语等等。
不过佛教中也有派别允许教徒在有病时不禁药酒,比如饮用、口含、以酒涂疮等。
【15】二、酒与文学艺术1.散文中的酒—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酒祸》——诚曰:“酒是伤人之物,平地能生荆棘。
惺惺好汉错迷,醉倒南北东西。
看看手软脚酸,蓦地头红面赤。
弱者谈笑多言,强者逞凶半力。
官人断事乖方,史典文书堆积。
狱座不觉半逃,皂隶横遭马踢僧道更是猖狂,寺庙登时狼藉。
三清认作三官,观音唤用弥勒。
医卜失志慌张,会饮交争坐席。
当归认作人参,丙丁唤作甲乙。
乐人唤笛当箫,染匠以红为碧。
把舵不知横直,推车哪管高低。
鸡犬不得安宁,打儿骂女伤妻。
扬声叫唤茶汤,将来却又不吃。
妻奴通夜不眠,搅得邻居苦极。
病魔无计支持,悔恨捶胸何益?”】2. 小说中的酒《水浒》:三碗不过岗、醉打蒋门神、智取生辰纲、醉打镇关西等《三国》:温酒斩华雄、煮酒论英雄、江东群英会:"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西游》:大闹蟠桃会《红楼》: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3. 书法中的酒唐代张旭是中国的“草圣”见图,杜甫《酒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郑板桥的字“难得糊涂”。
相传郑板桥赠与盐商的字】4. 绘画中的酒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之——嵇康》;明代仇英的《春夜宴桃李图》等5. 曲艺、戏曲中的酒中的酒侯宝林的相声《醉酒》、《贵妃醉酒》等6. 诗词中的酒。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白居易“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侵月”,“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等等。
【17】三、酒人酒人一词首见于《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深沉好书”。
所谓酒人,意指好酒之人。
根据赵荣光的观点,好酒之人如果依照酒德、饮行、风藻为标准来评判,则可以分为三品;上品“清”、“雅;其次“俗”、“浊”最差“恶”、“污”。
【18】中国酒文化中出名的酒人历代都有。
例如:酒仙李白、酒圣杜甫、酒酣苏轼、醉翁欧阳修等等。
这些人皆以狂、怪、真、达、雅作为他们追求生活情趣中的酒魂表现出迥然而异的生活倾向。
狂——打破僵死的世俗规范;怪——对抗循规蹈矩的传统礼教;真——藐视虚伪虞诈的世俗势力;达——超脱生死荣辱的世间物事;雅——抛弃庸俗低级的市井情调。
【19】1)陶渊明——东晋大诗人。
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回乡。
过起“晨星理荒秽,待月荷锄归”的农耕生活,却怡然自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自喻“五柳先生”自称“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戚朋友知道这情况,经常请他去喝酒,陶渊明逢酒必喝,每饮必醉。
秫稻各半—做江西彭泽令时,下令部下将百亩公田全部种植可以酿酒的糯稻,但是她妻子不同意,最后双方各让一步。
僧院酒客—当时名气很大的庐山东林寺僧慧远,曾邀请陶渊明到寺院做客,陶渊明说要有酒喝才去,否则免谈,慧远竟破例答应。
钱留酒家——颜延之调任始安郡太守,路过陶渊明家,两人相聚畅饮,一醉方休。
临走时,颜延之留给陶渊明二万前,全部寄放在酒肆里,以便随时饮用。
白衣送酒—有一年重阳节,陶渊明苦于无酒可喝,正好来了一个白衣人,确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人送酒来了,二人当即就饮,尽醉而归,后人就用“白衣送酒”表达遂心所愿之事,与“雪中送炭”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