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在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出示图)你们看,谁在干什么?(猴子们在捞月亮)(板书课题)对,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猴子捞月亮》
2.齐读课题:猴子捞月亮
3.质疑:读了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猴子们为什么要捞月亮?
*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猴子们到底捞到月亮没有?
4.小朋友们,那我们下面就边学课文,边解决问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三分钟自由朗读课文,请先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再请教同学。
2.录音范读:同学们读书读得可真认真,现在我们一起听一听录音机里的老师是怎样读的,你还有哪些不会的字,请同学们留心听清楚字音。
3.自由读:刚才大家听得可真认真,现在大家再读一次课文,一定要把字音读准,可以自己读,也可和同桌的同学一齐读,互相正音。
4.读了课文后,你知道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吗?
5.指名读:
1)谁会读第一段?能读给大家听吗?
小评委请拿起笔认真听。
(评议)
2)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想读给大家听吗?读后请说说为什么喜欢。
3)这一段,老师还想请男、女同学进行一个小小的读书比赛,看看谁读得棒!
4)读了这一段后,谁知道猴子们为什么要捞月亮?
6.学习第二段:
1)你喜欢第二段吗?喜欢就站起来读吧!
2)猴子们为什么那么惊慌?你能用惊慌的语气像他们一样喊起来吗?(猴子们发现月亮掉到井里去了。
)
7.学习第三段:
1)你们读得可真好,谁来把第三段读给大家听?
2)你读书进步可真大,那到底猴子们赞成大猴子的提议吗?猴子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老师想请两个同学读第四、五段。
8.学习第四、五段:
1)指名分段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猴子们到底是怎样捞月亮的?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讨论。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们捞月亮的过程?
三、表演:
你们想表演这个故事吗?老师给你们两分钟时间准备,比比谁演得像。
四、说话训练:
学习最后两段:
1.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没有捞到月亮?
板书:不动脑筋不认真思考
2.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动脑筋、认真思考
3.小组讨论:小朋友们,猴子们从树上跳下来,坐在地上累得直喘气,他
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发挥你丰富的想像力去猜一猜,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老师再请你发言。
4.指名汇报:续说故事
《语文园地七》是对第七单元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拓展运用的复习课。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花果山之旅”的闯关游戏,用学生们喜欢的“孙悟空”这个人物带领学生一路闯关,最终观看花果山美丽的风景。
一、趣味引领,快乐学习。
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对文本进行了组合,将“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和大人一起读”组合成“我会读”“我会发现”
“看谁写得最好看”“摘仙桃”“我会讲”五个闯关环节。
借助“孙悟空”这一引领者的身份,让学生进行闯关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
索。
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去学习,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形式多样,开放学习。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
如:师生共读《家族歌》、看图片猜成语、动作演示成语、看动画片《猴子捞月亮》、演一演《猴子捞月亮》这个故事等等。
这些有趣的学习方式能深深吸引学生的眼球,也为语文课堂增添了几分情趣。
另外,语文学习是一个开放的过程。
我在教学中进行了适当地拓展,如:补充八字成语、亲子阅读单等,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创设语境,落实训练。
语文学习要在语境中才有意义。
在“看图说一两句话”这个环节中,我通过有序地指导,让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写词语,再用“_________在___________”这个句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句式来说一两句连贯的话。
有了老师的帮扶,学生就会有章可循,有话可说,不会在说话的起步阶段产生畏惧、无话可说的情绪。
在今后的“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还将继续创设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