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doc

浅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doc

浅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浅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文如下:
【摘要】幼师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基础薄弱,不愿学习;教师备课辛苦,讲课累。

营造一个人人参与课堂教学,人人有收获的课堂氛围是笔者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师生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性课堂教学(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room)是指教师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与发展。

英语课堂的有效性就是要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在英语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堂教学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在听、说、读、写等知识能力方面取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知道,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其兴趣和爱好不同、听课的专注程度及选择性吸收知识等因素也不同,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就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节课内,从不同侧面有效吸收自己所需求的知识与技能。

首先,我们要考虑教师的因素。

一位成功的教师,往往成功于业务知识的积累、课堂教学的技巧与师生之间的共鸣。

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一就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性。

教师备课,就要对所备教材的地位、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使课堂教学知识选择与安排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对所教学生的了解,又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把对学生有用的知识挑出来,或根据学生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重新整合教材,做到有的放矢,以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

然后备大纲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考虑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此时,教师的业务知识会在备课、整合教材时充分体现出来。

如在备SEFC BOOK 2 Unit 14的Reading:I Have a Dream的导课时,教师不仅要准备Martin Luther King的生平事迹,还要补充美国内战时期的历史,以衬托King的伟大与光荣之处,引导学生从King
身上学会做人、做事的那份执着信念。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的技巧问题。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一个教学活动。

如果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搞一言堂,就片面强调了教师的主导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于是,另一个极端现象出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始至终让学生自学,美其名曰自主探究学习,其实也是片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忽略了教师的主导性。

鉴于此,我们就要避开这两条片面之路,折中取其精华。

如互动式课堂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有分层提问,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技巧问题。

譬如,学生在互动教学中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该怎么做?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教师要如何解释才能平息双方的激烈想法?对于学生没预习的课文或没完成的作业,教师的态度应该如何表现? 在导课时,教师的导语形象生动,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理吗?在课后小结时,是教师说还是学生总结?
对于课堂上师生交互活动的闪光点,教师是否能借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等。

可见课堂的技巧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需要教师首先要设计好问题,并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其次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抓住和提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让问题的价值和讨论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

教师和学生会共鸣吗?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形成良好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效率。

师生之间的交往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

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热爱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每个学生,不要以分数论英雄。

对于学生的成绩、优点以及思维中的合理因素要及时鼓励,给他们创设和谐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让他们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中,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对待学生的挫折,应耐心及时的疏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区。

增强他们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创建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达到教学活动的共鸣。

其次,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每个学生的天赋、品格、智能等都不尽相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发展的多元化也决定了学生发展目标的多元化。

而英语课堂教学最核心的基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思考能力,让学生独立阅读掌握教材基本内容,通过课堂教学着力于解决教学的难点、关键和核心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不断从现有发展区走向最近发展区,实现教学的发展功能。

此二者的结合,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创设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既要注重整体又不忽视个体。

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设计问题,涉及任务时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与参与。

例如,在教授SEFC BOOK3 Unit1 That must be a record! Reading的Para4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Do you think Lance Armstrong is a hero at the Tour de France? Can you tell a story about Lance Armstrong? How many heroes do you know about their moving life stories behind them at Olympic Games?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heroes? How do you understand Liu Xiang? 问题提出以后可以让低层次的学生回答Do-question。

让中层次的学生回答一般难度的Wh-question。

让高层次的学生大胆拓宽自己的思维,回答和课文相关的,或者属于理解层面的问题,即H-question。

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学有所得。

第三,考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