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

西安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

本科学年论文(设计)题目: 西安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学生姓名 刘洋学 号 2009117036指导教师 朱志梅院 系 城市与环境学院专 业 环境科学年 级 2009西安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刘洋摘要:简要介绍西安市实行绿地系统规划的背景,具体规划方案,以成绩及如何实行绿地生态系统规划及发挥其相应的生态功能。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生态建设;古城特色;可持续发展Xian city green land system ecological functionLIU Yang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in xian city of background, specific plan, and how to practice green ecological system planning and exert its corresponding ecological function.Keywords: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cient city characteristic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前言和背景作为世界闻名的历史名城,西安有着灿若繁星的古代文化遗迹。

但由于过去几十年人们环境意识淡漠,开发失衡,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加之西安城市中心区建筑密度大,人口集中,绿地缺少,环境形势相当严峻,大大影响了西安的声望和发展,下大力气综合治理已势在必行。

西安明年将开工建设西郊公园、小雁塔公园、大雁塔北广场、含光路南口广场、含元殿御道广场、环西路城河外沿改造、“三园”中的野生动物园及每个区修建一个1万平米左右的区级广场等八项工程,投资4亿元新建200万平米绿地(广场)。

未来几年,西安市将在二环沿线新建6个公园:西郊公园、小雁塔公园、唐大明宫遗址公园、丈八木塔森林公园、青龙寺公园及汉长安城遗址公园。

这些工程建成后,将更有效地保护地上地下文物古迹,延续古城的格局和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城市传统文化。

2010年,西安市区规划绿地面积为416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19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7平方米,绿地率达37.8%。

目前,西安市城市一环绿带建设已经完成,三环绿带建设论证工作已经结束,即将进入实施阶段,而作为连接内外绿带建设的二环路道路及周边带状绿地为基础的线型绿化已基本完成,但以周边风景区、景点为依托的点、面绿化尚未完成,不足以构成点线面结合的二环绿地网络结构体系。

1.规划目标5年后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15年后成为全国最佳人居城市。

2020年,西安城市绿地面积总计将达35850万平方米,主城区人均拥有绿地面积9.5平方米。

2.特色项目新增8个大型综合性公园,建成7座历史文化公园,新增广场绿地80多处,建设若干条200-500米宽的花园式绿化带。

依托灞河等8条河流和一、二、三环道路建设“三环八带”绿色廊道骨架。

3.名词解读珠落玉盘围绕西安城区的灞河等8条河流和一、二、三环道路建设的生态林带,与市区内的公园、广场等构成“珠落玉盘”的大地格局。

线上缀珠绿地斑块系统和“三环八带”的绿色廊道系统相互结合形成“线上缀珠”的绿色空间体系。

西安将成巨型公园15年后的古城西安,将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巨型公园”。

西安市市容园林局和西安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西安市绿地系统规划》已经专家评审小组通过,此规划一经提交西安市规划局审定,报请市政府批准后即可实施。

主城区人均绿地面积9.5平方米根据规划,预计到2020年,西安城市绿地面积总计将达35850万平方米(相当于西安市国土总面积的三十分之一强),公园绿地达6005万平方米(相当于西安城墙内面积的近5倍),防护绿地4800万平方米。

主城区人均拥有绿地面积达9.5平方米。

公共设施绿地率不低于30%规划中指出,根据城市的发展,以区域———市区———中心市区———城市副中心四个层次构架的西安城市绿地系统,由此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生态发展体系。

建立外围生态区,加速秦岭北麓绿化,逐步建设秦岭生态区;加强河湖水周边绿化带建设,结合八条水系建设绿色廊道,形成城市绿色生态保护环;加强市区公园建设,将文物古迹保护和绿化建设结合起来,凸现古城特色,增加绿地景观;加强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特别是绿化广场的建设。

为此,规划中对未来城市绿地率作出了明确规定,公共设施的绿地率不低于30%,部分商业金融用地绿地率不应低于75%,新建各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40%,市政公共用地绿地率为30%,道路的绿地率则为20%-25%。

建城乡一体绿化网络依照规划,西安市将建立以水资源保护区、自然风景区、公园、农田、林地等为主的面状绿地;在河流、公路、铁路等沿线开辟带状绿地;城镇、村内的绿地形成点状绿地,逐步建成多层次、多类型“点、线、面”相结合的城乡一体的绿化网络。

绿地规划中的又一大特点是,中心城市依托城市自然山水,恢复“八水绕长安”的宏伟景观,构筑“三环八带”的绿色廊道骨架,开辟绿地斑块。

围绕西安城区的灞河、浐河、沣河等8条河流和一、二、三环道路分别建设30-100米宽(在主要道路两侧根据现场情况)的生态林带,与市区内的公园、广场、小游园等构成“珠落玉盘”的大地格局,同时绿地斑块系统和绿色廊道系统相互结合形成“线上缀珠”的绿色空间体系。

再配以若干条200-500米不等宽的三环绿带、幸福林带、唐城林带、丰庆路林带、渭河风景线、灞河风景线等花园式绿化带。

规划新增15座公园15年后,西安市将在现有59处公园、绿地的基础上,新增8个大型综合性公园和7座历史文化公园。

8个大型综合性公园:大雁塔曲江风景区(含曲江旅游度假区、大雁塔北广场及大慈恩寺)、汉城水上公园、南郊森林公园、体育文化公园、草滩生态园、曲江南湖、大明宫皇宗遗址公园、西安生态博览园。

7座历史文化公园:长安城遗址公园、大兴善寺、半坡遗址公园、阿房宫遗址公园、唐城遗址公园、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青龙寺遗址公园。

同时,规划中还将新增广场绿地达80多处:曹家庙休闲广场、香米园广场、北广济街广场、西仓南巷广场、骡马市文化广场、长乐中路绿化广场、韩森寨绿化广场、长安中路绿化广场、堡子村城市绿化广场等。

槐树榆树仍唱主角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园林植物物种规划作了详细的介绍。

该规划遵循适地适树;乔木为主,灌、藤、花、草合理配置;注重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搭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物种多样;突出季相变化;夏阴冬阳等原则。

为了更好地体现西安市风貌,规划中对于常绿树和落叶树,乔木与落木,针叶与阔叶的栽种比例有明确规定。

西安市基调树种为久经考验的本地树种槐树、榆树与已经扎根落户的外来树种白皮松、银杏、女贞等。

而一些雪松、冷杉的常绿树和落叶树种玉兰、合欢、杜仲等乔木被确定为西安市的骨干树种,也将成为西安市重点繁殖应用的树种。

同时,规划中还指出,西安市的市树和市花仍是1996年由西安市人大会议通过的国槐和石榴。

二.如何实施绿地系统规划并发挥其生态功能第一,生态化建设应和旅游开发建设紧密结合,对西安来说这要成为一种理念。

旅游既是一种精神需求,又是一种审美活动。

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又可以带动生态环境建设,二者是一个互动关系。

如西安的环境游憩带建设,就可以和生态建设紧密结合。

第二,生态化建设需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将景观空间结构分为斑块、廊道、基质3种基本单元,其景观结构、景观异质性、景观功能、时间等原理,以及景观生态设计的异质性原则、整体优化原则、多样性原则、综合效应原则、个性与特殊性保护原则等,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景观多样性设计、综合效应性、生态特色性、生态型保护区的规划建设等,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和使用价值。

西安的生态化建设既要具有生态性、又要具有景观性。

第三,西安生态化建设的主体要素包括植被、动物、水、空气、土(土壤、土地、土地利用)、人工构建筑物、人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其中,植被、水、空气、城市建筑和人是西安生态建设最主要的要素。

第四,从生态认知角度讲,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区建设应是重点,且是生态建设的关键。

而现在这一方面的办法、途径、措施较弱,需进一步加强。

如居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问题(比如养花),西安各单位的生态责任制问题(种草、栽树、养花等,提高人均绿地覆盖面积),节水措施,道路、街道的绿化问题。

第五,生态化建设的投融资机制不能套用计划经济的模式,而应贯彻国家、地方、集体、民营、个体、外方一起上,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单纯依靠国家、地方政府的路子肯定行不通。

第六,生态化建设的措施应实行项目化管理,实行生态建设产业化,使生态建设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所以,应策划、规划一些影响大的生态建设项目。

如建设“泾渭灞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要消灭生态死角,如陇海铁路线两旁,可以说是西安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视觉形象极差,但并未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第七,生态化建设应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紧密衔接,并列为城市规划的一个子项目,同时应编制西安市生态化建设总体规划。

第八,西安应建设近郊的城市森林。

如灞河、浐河之间的白鹿塬,面积较大,是西安的环境脆弱区,长期的不合理耕种使滑坡等地质灾害经常发生。

其生态建设就可以和城市森林结合在一起,在易产生地质灾害的边坡、沟坡、岸坡等一定范围内,植树造林,打造西安城市的森林。

森林相应选择景观林,如松、杨、银杏、枫。

第九,西安应建设城市防护林带。

西安空气中浮尘多,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大,与西安处在黄土高原的基质下,背靠秦岭,面向渭河不无关系,治理难度较大,但根据西安盛行东北风,且多发生在春夏季的特点,完全可以建造西安的防护林带,结合渭河的治理,可在其两岸一定的范围内大力植树造林,形成林带,在一定程度上改造城市空气质量。

第十,生物工程是生态化建设的重点,要贯彻绿化,美化、园林化、景观化的原则。

中心功能区生态化建设是核心,要围绕明城区城市功能的弱化、简化凸现古城特色,并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水体是生态化建设的难点,也是生态化建设的生命线,要开源引流,强力节约用水,保证生态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第十一,西安生态化建设要彰显古都特色,虽然现在的城市建设已使此项工作做起来难度很大,但作为一个发展方向,一定还要坚持。

生态化要多考虑操作性的问题,作为实际工作部门,最后就落实在操作上。

生态化建设要搞一些大的项目,要多渠道投资。

生态化的建设规划要更多部门来参与,如工业部门,交通、电力、建委。

如污水处理,河流治理,城河的清洁,天然气的改造,气化率的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使用,水泥行业的粉尘治理,关闭“五小企业”,封山育林,小流域的治理等,每年干那些事情,要把十年的规划搞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