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体与视频新闻

新媒体与视频新闻

新媒体与视频新闻一、题目介绍如果说上世纪30年代声像兼备的电视技术的面世,改变了新闻报道呈现的基本形态,也改变了受众对新闻的接受方式。

那么,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造就了视频新闻的流行,可以说,视频新闻是在新媒体语境下报道形态变革的产物。

在争夺受众“眼球”的媒体竞争中,视频新闻已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新闻生产的一种全新的形态,为受众和用户带来全新的信息消费体验。

那么,视频新闻与传统的电视新闻相比有什么特点?目前中国视频新闻的发展现状如何?视频新闻将以何种方式影响目前新闻生产的格局?传统媒体拓展视频新闻业务,究竟有怎样的优略?视频新闻的发展趋势将如何?本文将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二、主要内容1、视频新闻的定义及特点:视频新闻,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的新的报道形态。

视频新闻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动漫等信息传播的基本元素,在继承传统新闻报道方式和理念的同时,体现出发散传播、即时互动和瞬时发布的传播优势。

视频新闻突出“视频”,与通过画面来叙事、言情、表意的电视新闻存在一定的共性,但视频新闻又不同于电视新闻,两者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播主体不同。

电视新闻是由专业的新闻记者采访、拍摄,并经过编辑的把关和剪辑后播出的报道,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电视新闻文本传播的话语权是掌握在具有专业素质的传媒工作者手中。

而视频新闻则主要是依托于互联网这一开放多元的技术平台,让信息传播者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网站来发布自己的文本(UGC模式,即用户制造内容),传播者既可以是新闻记者,也可以是普通网民或用户,只要传播的文本具有新闻价值,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

可以说,视频新闻这种报道形态的出现,令普通的网民也有机会成为“公民记者”,享有信息的表达权和传播权。

(2)传播平台和技术手段的不同。

电视新闻的传播主要依托于卫星和有线电视网这一平台,将节目通过模拟与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实时传输数据并最终在接收终端中实现信息解码。

而视频新闻的主要传播平台是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通过流媒体技术对文本进行非线性呈现。

(3)传播对象不同。

受众需求的变化和增长是影响新闻文本和形态变革的主要因素,传统媒体的传播对象是广大的受众,受众只能单向接收电视新闻报道,较难形成自主的收视习惯;新媒体和视频新闻的传播对象是网络用户,用户往往根据自己的需求喜好来选择接收信息,并通过网络将自身的视觉化表达欲望进一步激发出来。

因为网络用户总希望能借助画面、声音等具象元素来完成文本信息的接收和理解过程。

(4)传播方式不同。

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只是依靠输出终端的单向线性传播,受众不能够自主选择接收文本信息,更无法及时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进行反馈。

而视频新闻互动性强,能够凭借网络传播的优势,提供快进、倒退、观众评论、添加标签、推荐和引用等互动功能。

用户只需通过搜索关键词,通过节目点播来选择接收自己感兴趣的文本信息,可以随时快进或切换。

相对于被动观看有固定播出时间的电视新闻,视频新闻显然具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2、视频新闻的类型:根据目前出现的视频新闻,按其母媒体的性质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垂直型网站的新闻平台。

如优酷网、第一视频网、激动网等视频网站,经营重点以视频的上传和下载为主。

只有少数的商业视频网站(如第一视频网、激动网)可以申请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即新闻牌照),并可以名正言顺地发布“视频新闻”。

(2)综合型门户网站的视频新闻栏目。

近年来,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运用自身门户网站的渠道资源优势,纷纷涉足网络视频业务,以购买、交换等形式跟电视媒体合作,将电视新闻搬到门户网站上来,向用户提供在线收看和点播等服务。

门户网站一般是自己承担内容的整合与传播,门户网站并非简单地“转播”,而是将电视新闻文本内容“碎片化”,再分门别类将其置入自己的频道和栏目中主要以点播为主。

(3)传统媒体网站制作的视频新闻。

这类视频新闻近两年已广泛应用于传媒集团的全媒体战略中,具备新闻专业性强和原创性强等优点,以及可借助自身母媒体的传播渠道进行采编和发布,不需要额外单独申请许可证的便利条件。

如:新华网新闻电视网和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以及中新网的视频新闻频道(CNSTV)等。

3、视频新闻发展以来的经验与瓶颈作为电视、网络等媒体融合交汇出现的新闻形式,视频新闻既融合了二者的优势,也暗含了双方的软肋。

(1)大众与分众一个视频新闻网站,在设计时就需要定位给某一类人群,才能有的放矢。

像央视网那样试图面向所有人,就很容易泛泛。

同时,导航和排版是视频新闻的两翼,和内容同样重要。

需要准备好给不同的人不同的内容,从而让不同的层次的人都能有品牌归属。

这一点,凤凰网视频频道比较有特色。

(2)海量与推送84%的用户相信在网络上能更容易找到需要的视频,用户之间的分享和推荐是传播视频的重要方式,71.6%通用搜索引擎寻找视频,53.9%因为别人的介绍和推荐获知视频内容。

视频新闻作为影像媒介,在诸多方面优于电视,但是也有软肋,如果让用户迷失在海量库存里,就算浪费了优势,要让视频新闻可以被对他们感兴趣的用户轻松找到。

只有形成了展示、推送与分享的立体网络,才能盘活视频新闻。

同时,客户端不止于电脑,手机、出租车互动触屏、平板电脑、MP4等等任何可以交互的终端,视频新闻都大有可为。

(3)长度与盈利62.9%的用户表示可以接受网络视频广告,16.4%用户把网络视频当作视频消费的唯一渠道,79.2%网络视频用户对网络视频的使用表示满意。

对很多用户而言,三分钟左右的视频比较符合需求,过长的而播放之前缓冲时的广告长度也对用户是否选择观看有影响。

大篇幅的新闻节目,可以考虑辅助分段、预览、文字概要等手段缓解用户观看压力。

盈利模式方面,在普遍采用贴片广告和边栏广告、弹出广告的背景下,凤凰网视频频道的双轨式盈利模式,可以有所借鉴。

(4)技术与素养53.6%网络视频用户没有留意到网站提供了高清视频,使用浏览器观看的用户占到61.3%,使用网络电视流媒体软件在线观看的占到38.4%。

宽带接入的用户占到全部用户的98%以上,2M是最为主要的接入速率。

在选择服务平台时,有45.4%的用户认为网络视频的流畅与否是最为看重的因素。

视频新闻用户多数是中等文化水平,在设计界面时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提高目录导航的可视化水平,明快友好又兼顾个性化。

在视频新闻网页,有时候形式大于内容。

没有形式就没有机会展示内容。

在硬件建设上,流畅程度和清晰度是硬指标。

(5)与新闻竞争与视频竞争与同行竞争有66.8%的网络视频用户表示观看电视的时明显减少,电影和电视剧是用户分享的最多的两种视频类型,用户原创内容的比例为12.8%,突破了消费内容到收看时间上的局限性,自主性更强,成为用户选择观看网络视频的最主要原因,占到68.2%。

在网络视频用户对其他视频的消费选择中,按照传统方式收看电视节目仍然是重要的视频消费方式,有72.6%的网络视频用户会看电视,有46.8%的用户会到电影院看电影。

与视频新闻竞争的有其它形式的新闻、网络上的其它内容视频、其它视频新闻的制作同行,在众多竞争压力和内容同质化现象下,时刻都有可能被淹没在海量信息中。

全媒体时代,既是视频新闻飞跃发展的契机,也可能是危机。

差异化生存、品牌建设、口碑培养对于视频新闻网站立足壮大都有很多帮助,这些渗透在每一则视频新闻的每一个环节中,要做到,实属不易。

4、全媒体时代视频新闻的诉求全媒体时代,新闻哪里都能看,怎样都能看,视频新闻是其中的一个选项。

视频新闻的要求是比电视便捷、比文字生动、比同行独家。

(1)内容诉求:a.碎片处理与读题b.导航推送与检索c.分享转发与互动d.全媒合作与联动(2)平台诉求:视频新闻平台:引来用户未必留住,留住用户才能存活。

a.全媒体多终端与客户端b.海量平台中定位与生存c.搭车式平台与自立门户d.易用友好界面与个人化(3)特色诉求选择视频新闻的用户,有独特的诉求。

a.清晰流畅、最好全部免费b.长度适宜、最好没有广告c.关心社会、最好比较有趣d.俯拾皆是、最好懂我喜好5、视频新闻典型个案解读:传统媒体在视频新闻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从视频新闻报道内容方面来看,主要包括:访谈类视频(人物专访),直播类视频(重大事件的报道),即时消息类(突发事件的报道),深度类(新闻特稿)。

目前视频新闻以动态报道居多,直播类视频多用于重大事件的报道,深度类报道的制作周期较长,难度较大,还难以适应网络新闻快速更新的节奏。

从近两年的实践来看,一些优异的视频报道往往来自突发事件,而一些具有视觉感染力的主题报道也成为视频报道重点。

各类重大、突发、主题性事件在近一两年集中爆发给视频报道的尝试提供了极好的切入点。

报纸视频新闻这种整合型新闻报道形态的产生,给互联网时期的传媒业发展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

不难看出,大部分垂直网站和门户网站还不能自主采编新闻,只能凭借打“擦边球”的方式,通过申请网络视听、节目制作经营等相关的许可证,以网友上传和交换购买电视新闻节目播放版权的形式,跟卫星电视台合作来发布视频新闻。

随着国家对视频新闻管控力度的加大,垂直网站和门户网站今后经营的重点将转移到影视、娱乐等视频内容的运作,而视频新闻方面仍然是传统媒体的网站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近年来,传统媒体大胆试水网络视频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新华社和中新社两家传统通讯社近几年就在视频新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新华社于2008年12月30日推出了视频新闻专线,随着电视新闻自采量迅速增加,2009年9月1日,新华社把电视素材和成品节目合一的线路,分拆成电视通稿线路、电视成品线路运行。

随着电视新闻发稿量的迅速增加,新华社具备了兴办电视台的内容基础。

经过对中国电视业现状的分析,并参考海外电视业传播经验,确定了电视业务方向和定位:大力拓展向海内外媒体、非媒体提供电视节目的通讯社业务,同时,积极拓展包括网络、手机、大屏幕和海外电视台在内的各种终端发布。

中新社在早在2005年底便开始发展视频新闻,并于当年在中新网上开辟了视频频道,只是当时的新闻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欠缺。

2010年,中新社正式成立了视频新闻部,开始成规模、大批量地生产视频新闻产品,发稿数量迅速上升。

除了在中新网播出外,中新社利用传统的对海外发稿的优势,为海外各类媒体提供视频稿件,发展了众多的海外客户。

同时,积极拓展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台、网络、手机、等客户。

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 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开播,它的新闻资源是依托央视新闻节目的强大背景,把电视新闻网络化。

除此之外,CNTV以视听与互动为核心,24小时不间断提供新闻视听与互动服务:既有24小时全天候滚动播出的网络视频新闻频道,也有视频新闻互动平台。

集合意见领袖,提供草根话语空间,同时汇聚100个CCTV新闻名栏,50个地方卫视新闻名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