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社会文化背景1、崇文抑武的国策“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2、城市经济的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3、民族矛盾的激化4、理学的兴盛5、高度成熟的文化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王国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二、宋代文学成就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成就——诗歌1、宋代非常重视诗歌创作。
诗人众多,著作大盛。
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
清吴之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
2、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3、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
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宋代文学成就——散文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1、文体多样化。
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2、融合古文的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如欧苏之文。
3、风格丰富多彩,整体上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切于实用,奠定了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局面。
宋代文学成就——词1、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2、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
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3、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题材应有尽有。
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
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宋词的繁盛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
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宋词繁盛的原因1、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2、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3、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4、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宋词的发展北宋前期词坛概况: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
其中,晏殊、欧阳修、张先承袭了晚唐以来的婉约词风,词作多为小令,题材不外是花前樽下、儿女情长,风格旖旎柔婉,但他们在继承中也有局部拓新,主要是在抒情深度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发展。
柳永则更多地继承了民间词的传统,多写长调慢词,题材以男女艳情、市民生活为主,为宋词的长足发展开辟了道路。
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北宋中后期是两宋词史上多种风格并存、名家辈出的繁荣期、创造期。
这期间最重要的词人是苏轼。
苏轼对词进行了根本的改造和全面的革新,打破了词体的题材内容的局限,拓新了词的意境;冲决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婉约词家之外另立豪放一派;提高了词的品位,使词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成为独立的新诗体。
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的词作各具特色,自成一家。
秦观词多写男女情爱的悲苦与失志文士的幽怨,情韵兼胜,词境凄婉,一向被认为是婉约派的正宗。
周邦彦被推崇为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其词作重法度,讲格律,进一步深化了词艺,是后来格律词派之先导。
南宋前期词坛概况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张元干、张孝祥、岳飞、朱敦儒、李清照等。
张元干、张孝祥等人在神州陆沉、国难当头之际,继承苏轼的豪放词风,给词作注入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在内容上多写亡国之痛、乡关之思以及恢复中原、抗敌御悔之情,词风一变而为慷慨悲壮,为中期爱国词的先声。
此期词坛成就最高、卓然自立的是女词人李清照,其词由写闺情转向家国之恨。
化俗为雅,清婉疏淡,语言功力深湛,号称“易安体”,与秦观等一起被推为“当行本色”的婉约正宗。
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南宋中后期,主要词人有辛弃疾、陈亮、刘过、姜夔、吴文英、张炎等。
辛弃疾横世杰出,奏响了爱国词的最强音,标志着宋词的创作又进入了一个高峰期,他以文为词,空前地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辛词多抒写报国之志与失意之悲;词风以悲慨雄放、沉郁苍凉为主,并形成了一个以辛弃疾为中心的辛派词人,陆游、陈亮、刘过都属辛派词人,风格之激越雄壮与辛词相近。
南宋后期的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等为辛派后劲。
姜夔是与辛弃疾双峰并峙的另一词坛领袖,姜夔上承周邦彦之精工,进一步深化词艺,其词格律谨严、清空峭拔,虚灵疏淡,被奉为雅词之典范。
姜夔的追随者吴文英、张炎、周密、王沂孙等,同属格律词派词人,重视格律技巧,其词凄凉哀怨、情调高雅脱俗、格调空灵低婉。
他们作为两宋词史的终结者,写下了重要的最后一页。
第二章、北宋前期词以俗为美的柳永词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
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柳永词的内容1、别离相思之苦与羁旅行役之思2、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3、繁华的都市生活和丰富的市井风情以俗为美:柳永词的审美特征1、词情的浅近卑俗、发露无余2、人物的世俗化与市井化2、语言的俚俗化、口语化柳永词中用得较多的词有:恁、争、处、怎、得了、伊、我、你、阿谁、则个、举措、奈何、可意、端的、无那、抵死、的的、巴巴等。
柳永对宋词的革新1、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2、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把“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写景、言情,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3、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柳词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诸如副词“恁”、“怎”、“争”等,代词“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谁”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
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柳永词的影响柳永对后世影响极大。
不管婉约一派,还是豪放一派,都在体式、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受到柳永的影响。
三、北宋中后期词苏轼词苏轼词的革新成绩词至晚唐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
故至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不能偏废。
(《四库全书总目•词曲类•东坡词提要》)1、拓展词境苏轼的词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意境,举凡怀古、感旧、记游、说理、咏物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
3、改变词风苏轼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其词于婉约词之外,另立一宗,成为豪放词风的开创者。
给宋词带来一股强劲的雄风、刚性的美感、风格。
4、推进词律苏轼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把词从音乐的附属中解脱出来,当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声律之间产生冲突时,他选择对声律作调整,以适应内容的表达。
不为音律、曲调所驱使。
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5、丰富词的表现力苏轼“以诗为词”,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吸收诗的语言词汇、句法,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用标题,和词序,为词的语言的表现力,争取更大的自由。
秦观词1、情爱的悲苦与文士的忧怨2、词境凄婉3、情韵兼胜4、被视为婉约派的正宗周邦彦词的艺术面貌和成就1、章法细密、善于铺叙,发展了慢词的技巧2、善于使事用典,开创富艳典丽的语言风格3、格律精严,推进、开启了词的格律化第四章、南宋前期词李清照词1、李清照的《词论》2、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1)词的音律声韵有特殊的要求(2)对苏轼等人的批评。
(3)“别是一家”说与苏轼“自是一家”说比较。
二、李清照的前期生活与创作1、前期生活的安宁、平顺2、词作内容以闺情相思为主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貌题材上以吟唱爱情、人生为主,意象多从室内外和日常起居中选择,风格清新明快。
三、李清照后期生活与创作1、家破夫亡和中晚年的漂泊2、深厚的故土之思和凄苦的身世之感李清照后期词的主要风貌李清照后期词作充满了怀旧、悼亡的意绪,表现了国破家亡的不幸和痛苦,风格凄婉深沉。
四、“易安体”的风格特色1、抒情细腻深婉、形象鲜明2、语言清新雅丽、率真自然3、音律严谨谐婉。
富于音乐美第五章南宋中后期词辛弃疾词1、失路英雄的一生辛弃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
他是一位爱国斗士、抗金英雄。
一生经历起义南归——辗转任职——罢职闲居三个时期。
在政治舞台上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因而他是一个失路的英雄2、爱国之词、英雄之词辛弃疾是一个爱国斗士、失路英雄,他词是充溢着勇于承担济世责任与历史使命的英雄之词、爱国之词,抒写爱国主义精神、展示英雄自我形象成为贯穿于全部词作的主旋律。
并以此为中心,进行了多角度的抒写。
(1)抒发抗金北伐、收复中原的理想气节与爱国热情。
(2)表达英雄失路、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和无限焦虑。
(3)批判南宋朝廷偏安误国政策与黑暗腐朽的现实社会。
(4)描写农村闲居生活和农村景象(5)富有理趣的生活即兴之作。
三、辛词的艺术成就1、生动的艺术形象2、雄奇阔大的意境创造3、比兴寄托手法出色运用4、以文为词5、大量运用典故6、多样化的风格艺术成就——“以文为词”A.善于创造各种生动的艺术形象和雄奇壮阔的意境。
把词的表现功能进一步扩大,运用得心应手,创作极为丰富,其内容“横扫六合”,其风格“包罗万象”,或慷慨激昂、或苍凉悲壮,或说理,或嘲笑,或牢骚,皆可入词。
B.善于运用比兴寄托手法。
如《青玉案·元夕》、《摸鱼儿》等。
C.大量运用典故,采用经史子集中的语句。
D.丰富了词的语言,将各种语言运用到了词中。
如《沁园春》:“杯,汝前来!老子今朝,检点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溢,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许,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亦须来。
”E.有多种艺术风格,豪放、婉约、清丽等等,无不具备,且成就很高。
姜夔的词2、白石词的内容(1)有因现实、国事而发的感伤、悲苦之情,清婉中带有刚健色彩。
如《扬州慢》(2)通过山水的描摹来抒发个人情怀、表现高洁襟抱,如《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3)咏物词: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
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
(4)咏物词:恋情词,常将恋情失意的伤悲与人生命运的慨叹结合在一起3、白石词的艺术成就(1)不仅能够按律填词,还能修正旧谱,并且用各种方法创制新曲来填词(自度曲),如《暗香》《疏影》(2)清空骚雅:词中感情多属文人高洁清雅的意趣,表现手法多言外之意与空灵神韵,语言和意象偏向淡雅素净,意境疏朗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