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养食养生(辟谷)--服气
内容:服气(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等,即不吃五谷,食气,吸收自然能量。
道教认为,人食五谷杂粮,会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
同时,人体中有三虫,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使人产生邪欲而无法成仙。
因此必须服气(辟谷)达到不死的目的。
其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去谷食气篇》,则是现存汉前服气(辟谷)服气(辟谷)术最早的着作。
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服气(辟谷) 者,代不乏人。
东晋道士葛洪反对单行服气(辟谷) 可致仙的观点,但并不怀疑服气(辟谷) 术的健身延年效果。
《魏书?释老志》载,北魏道士寇谦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导引服气(辟谷)口诀,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
又谓东莱道士王道翼隐居韩信山,断谷四十余年。
古代文人也赞成服气(辟谷) 养生。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仪客白皙上仙郎,方寸清虚内道场。
两翼化生因服药,三尸饿死为休粮。
”苏东坡曾在《服气(辟谷)说》中记述道:一人堕入洞中不能出,效龟息,“遂不复饥,身强力壮。
后,卒还家,不食”。
服气(辟谷) 运用中医经络原理,疏通任、督二脉,刺激十二经络,以及相关脉络、穴位,将自然能量吸入体内,进入不饥不渴的服气(辟谷) 状态。
在这种特殊的生理状态作用下,激发人体潜能,调动自然能量,对各生理功能进行强力的周身调治。
各种人体生理功能和脏腑功能在有效调治的同时,机体快速分解运化体内多余的脂肪,使食物摄入量与消耗量处于动态平衡。
服气(辟谷) 术,有“服气(辟谷)”与“服药服气(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