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房屋安全性鉴定的一点认识

对房屋安全性鉴定的一点认识

对房屋安全性鉴定的一点认识摘要:对建筑物实行定期检查及安全性鉴定,是为了掌握房屋完损情况,发现损坏及时修缮。

本文阐述了结构安全性鉴定的必要性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程序和方法。

关键词:结构鉴定开展情况、标准、鉴定与检测、评级与评定结果。

Abstract: to implement regular inspection and building security appraisal, is in order to master the damaged houses situation, found that the damage repair in tim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structural security appraisal and its related some procedures and methods.Key words: the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development situation, standard, appraisal and testing, the credit rating and evaluation results.一、我国结构鉴定开展情况建设部1991年颁布的《城市房屋修缮管理规定》第五章第十三条规定:房屋所有人和其他负有房屋修缮责任的人,应当定期勘察房屋,掌握房屋完损情况,发现损坏及时修缮;即房屋所有者应承担保证房屋结构安全、维修保养的责任;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对建筑物必须进行定期鉴定之规定,更未从立法角度进行相关法规建设。

全国房屋安全鉴定工作近几年发展较快,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较好的支持了地方的房屋安全管理工作。

这对既有房屋存在质量隐患的查勘、鉴别、治理,解决房屋突发事件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鉴定行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来说,不是很平衡。

特别是房屋安全鉴定行业标准化管理更需要大力推行。

二、我国建筑结构鉴定标准(一)标准1、《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2、《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44-20083、《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4、《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二)鉴定与质量评定相关检测技术方法应用差别房屋鉴定的目的是找出建筑物的问题所在,所以其在现场查勘,检测时,尽量的检查那些有缺损及主要部位。

其尽量采用对建筑物没有损伤的检测方法;质量评定是对整个建筑质量的评价。

其所抽取的是随机的取具有代表性的部位,方法要尽量准确。

由于检测抽样方法不同、评定标准不同、检测项目、检测切入点不同,有时会出现质量合格性与结构安全性不一致的情况。

三、建筑结构安全鉴定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一)安全鉴定分三个层次进行:构件鉴定、子单元鉴定、鉴定单元鉴定;每个层次分为A、B、C、D四个等级。

(二)构件鉴定评级1、构件鉴定从四个方面鉴定: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构造、位移(或变形)、承载能力、裂缝钢结构:构造、位移(或变形)、承载能力、锈蚀木结构:构造、位移(或变形)、承载能力、腐朽虫蛀2、构件评级的原则:(1)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按位移和裂缝两个检查项目进行评级;砌体结构构件应按位移、非受力裂缝和风化三个检查项目进行评级;钢结构构件应按位移和锈蚀两个检查项目进行评级;木结构构件应按位移、干缩裂缝和初期腐朽三个项目进行评级。

以上各结构构件均按其检查项目分别评定每一受检构件等级,并取较低等级作为该构件使用等级。

(2)一种构件的评级一般按该类构件的数量评级,该种构件只可以含低一级的构件;(三)子单元鉴定评级1、子单元含: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围护结构;2、当未发现基础沉降、房屋倾斜时地基基础可作结论;围护结构一般也可直接作结论;(幕墙等作单项鉴定)3、上部结构鉴定评级,根据其所含各种构件的安全性等级、结构的整体性等级,以及结构侧向位移等级进行确定。

一般结构的整体性无问题,按构件的安全性和结构侧向位移二者等级低者为上部结构等级;(四)鉴定单元鉴定评级鉴定单元鉴定评级一般取地基基础、上部结构二者等级低者。

还应考虑其他因素,例如周围的土体、危险建筑等。

(五)结构鉴定的实用操作1、现场查勘(1)建筑物周围环境:有陡坡时、其稳定性、有无威胁其安全的建筑;(2)地基有无沉降的表现,结构有无倾斜(测量);(3)检查结构型式、主要结构布置;(4)详细检查结构构件(特别是主要构件)的裂缝、变形、损伤、腐蚀;查勘结果:清楚结构受力体系;结构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需要检测什么项目,用什么方法检测;大致需要多少时间和人力;查勘基本工具:测量仪器、裂缝检测仪器、测距仪、指南针、小锤等。

2、编写切合实际的鉴定方案方案中要强调检测的关键项目、关键环节、关键数据。

如有可能,在方案中给出关键数据的上、下限值,以便检测(试验)时关键数据超出限值,及时研究处理。

3、结合方案进行现场检测4、对检测或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数据是结论的依据,准确地说应是数据的规律是结论的依据。

单个数据不存在绝对准确,只有数据的规律才可能是唯一的。

要宏观分析数据,不能拘泥于个别数据的异常,要分析数据的规律,剔除不符合规律的数据。

5、编写报告报告应图文并茂;报告每条结论都应引用相应的规范、规程或既有的科学定义6、报告编写人要能够口头叙述项目的主要内容、结论和关键问题。

四、对建筑结构安全鉴定中几个问题的探讨1、关于混凝土强度的检测问题(1)很多检测鉴定单位以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作为鉴定目的,笔者认为要正确认识混凝土强度在混凝土结构鉴定中的位置,不能以评定混凝土强度为混凝土结构鉴定的中心;(2)在混凝土结构鉴定中混凝土强度准确性的控制,应考虑材料强度与时间的关系;(3)结构鉴定中混凝土强度尽量采用简单的无损检测(例如回弹法)下面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结合一工程实例探讨一下回弹法对于龄期已超过1000d混凝土强度的检测。

B.0.1本规定适用于龄期已超过1000d,且由于结构构造等原因无法采用取芯法对回弹检测结果进行修正的混凝土结构构件。

B.0.2当采用本规定的龄期修正系数对回弹法检测得到的测区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下列条件:1龄期已超过1000d,但处于干燥状态的普通混凝土;2混凝土外观质量正常,未受环境介质作用的侵蚀;3经超声波或其他探测法检测结果表明,混凝土内部无明显的不密实区和蜂窝状局部缺陷;4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在C20级~C50级之间,且实测的碳化深度已大于6mm。

B.0.3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可乘以表B.0.3的修正系数αn予以修正。

表B.0.3测区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龄期修正系数龄期d 1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5000 2000030000修正系数an 1.00 0.98 0.96 0.94 0.93 0.92 0.890.86 0.82A.0.4龄期修正系数αn应用示例如下:某大厦于1970年兴建,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

地下部分为1层,地上结构主体为8层,总建筑面积4474㎡。

地下1层作为停车库使用,地面1层为商场,2层至8层为办公楼。

之前处于满负荷使用状态,现因建筑现欲重新装修并改做住宅使用,应业主委托对此建筑进行结构鉴定。

现场用回弹法测得一构件平均回弹值Rm=50.8;其平均碳化深度dm>6mm;由JGJ/T 23—2001附录A查得:测区混凝土换算值代入若被测混凝土的龄期已达15000d,则由本规定表B.0.3可查得龄期修正系数αn=0.89;则得出后经钻取芯样验证得出该构件实际强度为35.9MPa。

众所周知,混凝土强度检测,以钻芯法为准。

但对于一些老建筑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如果用钻芯法检测的话,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伤。

由上面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经过龄期修正系数的修正,用回弹法检测所得到的混凝土强度和钻芯法相近,所以笔者建议用回弹法比较好。

由于这里只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加以讨论,所以有关这栋大厦的结构鉴定其他步骤和方法就不一一叙述了。

2、关于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采用质量评定检测数据的风险一个建筑结构是由多个构件组成,任何一个建筑结构的构件安全度并不相同。

特别是既有建筑,由于各种原因,其安全度可能有较大差别。

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建筑结构的薄弱构件或薄弱部位,也即“查勘”。

当我们采用随机方法推定出混凝土强度,用于所有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时,对于混凝土强度低于混凝土推定强度的构件,存在安全风险;对于混凝土强度高于混凝土推定强度的构件,则存在误判风险。

作为结构安全性鉴定,进行整体查勘、局部查勘,选择好切入点很重要。

例如,可能不需要进行构件安全性鉴定,就可以评定房屋的安全性等级;或者不需要进行子单元安全性鉴定,就可以评定房屋的安全性等级,甚至不需要进行房屋本身(鉴定单元)安全性鉴定,就可以评定房屋的安全性等级。

当需要进行逐级安全性鉴定时,也要选择好切入点,这样可能事半功倍。

因为有些情况下只需要现场查勘就可以得出结论,不需要检测。

当需要检测时,应根据现场查勘的情况确定检测的项目、检测的位置、检测的方法。

笔者建议尽量采用重点检测(重点项目、重点部位、查勘发现问题的部位),一般不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3、关于评定结果与结构实际状况的协调问题评定不是照搬设计规范的全部公式,要考虑既有结构的特点,对结构构件的实际状况(不是原设计预期状况)进行评定,这是实现尽量减少加固等工程量的具体措施。

结束语首先,我国的《建筑法》中可考虑增加“在役建筑物安全鉴定的独立章节。

其次,建设部129号令的贯彻落实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应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确定职责;明确鉴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等内容。

最后;根据相应法规,制订“在役建筑物安全鉴定”系列技术标准。

建筑物的定期安全鉴定是发展趋势,在我国建筑安全鉴定应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1、《房屋安全鉴定培训教材》2、《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4、《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