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教学设计
2014年11月7日周五第五节高二(1)班杨莎莎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重点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教学重点: 1.小说主旨。
2.如诗如画的边城风景。
教学难点:1.小说怎样表达普通生活中的爱。
2.环境对人物心理活动有怎样的影响。
教学方法:鉴赏、分析、品味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小说的创作可谓百花齐放,鲁迅、巴金、茅盾、郁达夫等人在现代文学史上都各树一帜,而沈从文的作品也另辟新径,为现代文学注入了一股难得的清新之气。
二、介绍作家作品。
(多媒体展示)
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湖南凤凰人。
苗族。
生活经历比较丰富。
十五岁入军队当文书,还当过警察所办事员,辗转于湘川鄂黔一带。
一九二二年到北京,经过自学,开始写小说。
从一九二五年发表作品起,到建国前出版过六七十种作品集。
是现代文学史上多产的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取材范围比较广泛,都市乡村都有所涉及,写过各种人物,农民、工人、水手、士兵、官吏、绅士、教师、学生……都在他的作品里出现。
然而,描写最多、最成功的,还是他家乡一带——湘西地方一幅幅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二、情节介绍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
这篇中篇小说以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二三十年代的恬静生活为背景,展开了一个悲剧故事。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
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
三、怎样理解小说的标题?
“边城”不只是一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小城。
这同时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
“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
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边城题记》)。
沈从文从乡下跑到大城市,对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对城里人的“庸俗小气自私市侩”深恶痛绝,这引发了他的乡愁,使他对故乡尚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所摧残的淳朴民风十分怀念。
便是在湘西,这种古朴的民风也正在消失。
《边城》所描写的那种生活确实存在过,但到《边城》写作时(1933-1934)已经几乎不复存在。
《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
《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
四、阅读课文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安辑(jī) 蘸(zhàn) 酒茶峒(dîng) 泅(qiú)水擂鼓(léi)
打擂(léi)傩(nuï)送氽(tǔn)水蒙好(méng)蚱(zhà)蜢(měng) 鞶鼓(pán)踹(chuài)水碧溪岨(jū) 埋(mán)怨喧阗(tián) 镇筸(gān) 槌(chuí)咝咝(sī)角隅(yú) 歇憩(qì) 睨(nì) 糍粑(cíbā)
2、整理全文的情节结构
第三章:写第三个端午节,筹备龙舟竞赛。
(社会环境)
第四章:写第一个端午节,看龙舟的翠翠巧遇二老傩送(追述)
第五章:写第二个端午节,翠翠巧遇大老天保。
第六章:写迎婚送亲的花轿,引发翠翠的情思。
3、用一个字概括《边城》的特点:美
(一)、风景美;——清纯古朴自然
1、优美的自然风光。
2、独特的人文风光。
1)建筑:
2)传统:民族古老的历史和传统民族古老的生活方式(节日文化:端午节,中秋节,过年)
(小结)湘西明净自然之风景,衬托了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
也是边城人们古朴自然富有人性美的健康优美的爱的象征。
(二)、人性美。
——优美健康
爱1、自然的男女之爱(翠翠、傩送)
2、深厚的兄弟之爱(天宝、傩送)
3、纯朴的祖孙之爱(翠翠、爷爷)
4、古朴的邻里之爱(顺顺、爷爷)
(小结)小说展开的是一幅爱的画卷。
在这幅画上,有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
这种种的爱,就如边城的清纯古朴自然的风景,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甘心付出。
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
这种纯洁的无私的爱才是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至此,作者已经“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了”。
4、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依据】
爷爷:忠于职守,古道热肠,深爱至亲。
翠翠:聪明乖巧,善解人意,清纯质朴,腼腆多情。
天宝、傩送:坦荡磊落,有情有意,正直尚义。
五、探究:在《边城》中,除了“美”和“爱”之外,你能体会到孤独吗?
1、翠翠的孤独: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无比孤独。
(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
)
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
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
天保和傩送为了她而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情,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似乎与她无关。
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死,她却并不理解这一切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
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等待到什么时候。
2、天宝的孤独:不知情中陷入爱情的矛盾中,最后孤独地离开并死于意外。
3、傩送的孤独:孤独地追求爱情,最后为亲情放弃爱情。
4、爷爷的孤独:孤独地守着传统,孤独地守着渡船和孙女,最后在孤寂中死去
5、作者的孤独:无法阻止古老传统的消逝,无法融入繁华喧嚣的都市;生活中人性中的美好逐渐远离人们,人性中的恶愈演愈烈……在翠翠身上,不仅有爱与美,人性与人生优美的极致,同时也凝聚了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无尽伤逝和眷恋。
六、主题探讨
这些景人物情构成了“边城的世界”,沈从文要用“边城的世界”告诉我们什么?
质朴的、纯真自然的爱才是优美健康的爱,这种爱值得赞美:;
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应该批判: ;
民族的传统品德和人格应该重建
作业设计:1、课后练习二;2、系统集成上的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