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1、鉴赏=欣赏?(引导学生看书)2、美术=艺术?讲解: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
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
“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
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
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
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
从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1、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
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a、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
(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b、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
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如石膏像、木雕等。
)c、工艺美术:也叫实用美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如陶瓷、刺绣、编织等)d、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3、用“眼高手低”引入美术鉴赏的重要性。
(结合学生观展等进行讲解)4、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结合课文图例说出作品的年代、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
第一幅:《放牧》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
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年代:古代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请在图中一一找出。
第三幅:《人物驭龙帛图》(提问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气宇轩昂的男子、龙舟、鹭鸟、鱼、华盖)b构图上有何特点?(饱满)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手中持一缰绳,牵引着龙,可能是驾龙升天成仙。
)d 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
)第四幅:《奔马》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5、简单介绍“六法”理论(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原则)气韵生动—即—气质,作品的精神内涵(作品和作品的形象有生动的气度、具有生命力。
)应物象形—即—形象(指描绘的形象要形似)骨法用笔—即—用笔(指用笔力度)随类赋彩—即—色彩(指色彩要与所画的物象相似。
对色彩感觉稍作介绍。
)经营位置—即—构图(作品要注意构图,作品中各物件的安排要合理美观)传移摹写—即—临摹(临摹即可学习基本功,也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
结合唐高祖临死前要求《兰亭序》作为陪葬说明。
)三、小结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四、布置作业书后练习(六大类: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
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也不例外,表现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随着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而演变。
)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目地1、使学生理解美术语言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特征及其在美术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重点;美术语言整体和构成成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几种基本美术语言的特征及其运用。
难点;不同的艺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作用教法;讲授课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按美术常规教学进行,稳定情绪。
【引入新课】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这说明人和动物各有自己传达信息的符号。
语言是人们用来进行交流的一种手段。
其实从我们呱呱落地开始,我们都在进行语言的学习和交流。
语言从狭义上理解,那就是我们通常用来交流的语音和文字;从广义上讲,可以说我们的物质世界里的每一个物体都有其特殊的语言,只是看我们能不能懂的问题。
那么,我们的艺术作品也是一样,如果我们不了解艺术语言,不懂得艺术传达出的符号,我们就看不懂艺术作品,所以了解艺术语言,对于我们创作艺术作品和欣赏艺术作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在家知道艺术的门类很多,它们传达信息的符号,使用的语言也就各不相同。
如:音乐(节奏、旋律、和声、速度等)、舞蹈(音乐、肢体、服装等)、戏剧(文学、舞美、音乐、人物动作、唱腔、对话等),哪么美术又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来共同研究的问题。
【讲授新课】(板书)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什么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美术家创造美术形象并通过它来传达一定的意识和审美理想,需要运用各种合适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段和手法来实现。
在这种交流美的信息的方式中,这些手段和手法起着与语言作为理论思维的符号系统相近似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艺术语言。
哪么如何来认识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呢?我们不妨借鉴我们学习其它语言形式的方法来看我们的美术语言。
我们学的中文,是由一个一个的字组成的,英语也是同字母组成单词,由单词组成句子的。
那么我们也可以把美术语言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单词来看,我们可以把我们常用的美术语言归类为一些基本的语言符号。
二、基本的美术语言符号:1、形体:几何学抽象出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体,(点、线、面、体的关系)在美术作品中,都是作为美术语汇存在的,它们在美术作品中是和形象结合在一起的,通过这些语言来表现物象的轮廓和结构。
如P39《韩熙载夜宴图》中人物的塑造都是用线来完成的,这也是中国传统人物画中工笔画的重要特征。
P47《朝元图》等。
P137《格尔尼卡》中,也是大量的通过点、线、面来传达信息的。
体的运用就主要集中体现在大量的雕塑、建筑作品当中。
2、明暗:明暗本来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物体由于受到光的作用而产生明暗变化。
(它的基本内容就是:三大面,五大调的规律)自从达·芬奇总结出明暗造型法以后,它就成为绘画(特别是西方绘画)表现立体感的一种主要的虚拟语言。
最典型的代表作P116《蒙娜丽莎》:在作品中作者就是充分的利用明暗这一语言来传达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的。
3、色彩: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美术语言。
它可以分为: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和装饰性色彩等不同的类型。
固有色:就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色彩。
在西方绘画中,19世纪以前的大量绘画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色彩都是以固有色为主。
条件色:是指物体周围环境对物体的色彩影响。
在很多的写生作品中我们就能明显的感觉到条件色在作品中的运用。
如:《静物:苹果和橘子》,在作品是的白盘子和白布上明显的有环境色对它的影响。
表现性色彩:通过作者对色彩的独特感受和概括,在作品中大胆的运用色彩来表现主题。
如《呐喊》中急促、焦躁、压抑的色彩,《舞蹈》中单纯、明快的色彩,都是极具表现力的。
装饰性色彩:主要运用于工艺美术和建筑作品中。
如中国传统建筑中,常用到的色彩就有黄、红、表、绿等色彩。
的中国古建筑。
另外在商业美术、工业美术等很多方面都有应用。
4、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具有多维的性质。
作为美术语言,它是以视觉感觉为特征的。
建筑、雕塑和环境艺术都以空间排列体现不同的美感。
如:中国传统的园林P72,民居P77等;在西方绘画作品中,主要以焦点透视(基本原理:近大远小)来虚拟性的表现空间感。
如《拾穗》,通过透视表现了农场的辽阔。
而在中国画中,则多采用散点透视(多视点)的方法来表现作品内容。
如《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
5、材质、肌理:材质,是指材料本身的质地;肌理,是指材料表面的纹理。
无论中外美术家创造艺术形象都与使用的物质材料有关。
如西方传统绘画离不开画布和油彩的表现力,如《麦田》,中可以明显的看到油画材料的特征。
中国画也一样离不开笔墨和宣纸的性能。
雕塑作品也一样,如《佛罗里达州的顾客》,这里作者采用的是一种新型塑料(聚合树脂)和玻璃纤维为材料来完成的。
三、美术语言整体和基本语言的关系刚才我们给大家分析了在美术作品中常见的几种美术语言,但这里要请大家注意,美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
在文学作品中每个语词都有独立的词义,而美术语言就不同了,在美术作品中,这些基本的美术语言是不能独立存在的。
如果我们把一幅绘画作品中的一根线或一块颜色分解出来它就毫无意义了,也不会被人理解。
因此,美术家只有把美术语言和整体形象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一定的创造法则,构造出一个全新的创造物,才能被欣赏者所理解,才能表达出某种意义。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作品欣赏使大家进一步的认识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通过美术语言创造的,我们只有了解了艺术语言才能更好的欣赏艺术作品。
只有学会运用艺术语言才能创造艺术形象,传达社会意识,表现审美理想第三课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教学目地1、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掌握艺术形象的含义和特征。
2、引导学生把握美术形象与现实的联系和区别。
重点美术形象的塑造和客观现实生活的关系。
难点艺术典型是艺术形象的本质特征。
教法讲授课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同学们回忆美术的概念和特征。
其中我们讲过,美术也叫造型艺术,它是通过一定的形象来传达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态度的。
这个用来传达情感的形象,就是我们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任何一门艺术,都离不开艺术形象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审美理想,并通过艺术形象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