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

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

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篇一: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1)】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1、鉴赏=欣赏?(引导学生看书)2、美术=艺术?讲解: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

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

“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

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

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

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

从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1、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

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a、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b、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

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如石膏像、木雕等。

)c、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

(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 d、工艺美术:也叫实用美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如陶瓷、刺绣、编织等)3、用“眼高手低”引入美术鉴赏的重要性。

(结合学生观展等进行讲解) 4、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结合课文图例说出作品的年代、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

............第一幅:《放牧》....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

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年代:古代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请在图中一一找出。

第三幅:《人物驭龙帛图》(提问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气宇轩昂的男........子、龙舟、鹭鸟、鱼、华盖)b构图上有何特点?(饱满)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手中持一缰绳,牵引着龙,可能是驾龙升天成仙。

)d 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

)第四幅:《奔马》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5、简单介绍“六法”理论(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原则)..气韵生动—即—气质,作品的精神内涵 (作品和作品的形象有生动的气度、具有生命力。

) 应物象形—即—形象(指描绘的形象要形似)骨法用笔—即—用笔(指用笔力度)随类赋彩—即—色彩 (指色彩要与所画的物象相似。

对色彩感觉稍作介绍。

) 经营位置—即—构图(作品要注意构图,作品中各物件的安排要合理美观)传移摹写—即—临摹(临摹即可学习基本功,也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

结合唐高祖临死前要求《兰亭序》作为陪葬说明。

)三、小结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四、布置作业书后练习(六大类: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

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也不例外,表现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随着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而演变。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与青铜器艺术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指名说说在生活中或者市面上,同学们经常都能见到玉,所以玉这个概念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在语文词汇里也有很多关于玉的词汇,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不琢不成器”、“金玉满堂”、“金枝玉叶”、“金口玉言”、“金玉良缘”、“锦衣玉食”、“抛砖引玉”等等这些词语中,那个玉字不是代表美好的、高尚的字眼?那么玉为什么能够如此运用呢?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二、新授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以玉组词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课件制作习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1、玉的定义p8:是石之美者。

“美”字不止外在美,还带内在之美,给人感受之美。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的,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可见玉在中国很早以前就已经诞生。

课文p5。

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玉就是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在磨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头质地坚硬,色彩与光泽漂亮,让人看了有一种愉悦的感觉,然后就把这些石头区分开来,把“石之美者”称为“玉”,起先是把玉作为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后来在磨制过程中,对于玉的审美逐渐超出实用目的,使玉成为“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甚至把对于玉的审美比附于社会道德规范。

如:东周、西汉时期......提出的“君子比德于玉”。

p7 ......▲孔子曰:“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

温润而泽,仁也。

慎密以栗,知也。

廉而不刿,义也。

垂之如坠,礼也。

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孚尹旁达,信也。

气如白虹,天也。

精神见于山川,地也。

圭璋特达,德也。

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许慎(《说文解字》)中有:“玉乃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也。

鲤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

其声舒扬远闻,智也,不挠而折,勇也。

廉而不技,洁也。

”解释:“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来其内部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其声舒扬,博以远闻,智之方也”——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的人;“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气;“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表明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

▲春秋齐国国相管仲曰玉有“九德”: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智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藏华光泽并能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声清团彻远,纯而不杀,辞也。

从上面这些文字可以看出,不管是九德、十一德还是五德,主要的精神内涵是“仁、义、礼、智、信”。

解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意义。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从”是指: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虽说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的一套,但对于规范当代社会人伦道德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玉在古代就赋予这样的一种重要意义,所以说“君子比德于玉”。

3、玉的种类p8玉分为硬玉(硅酸钠铝):专指翡翠和软玉(硅酸钙锰):透闪石和阳起石组成的材料。

4、总结:先民们把玉从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美认识上的一个重要发展,同时也是人......类对物质材料的体形、质感、色彩,以及对称、秩序感等造型规律的认识与掌握。

玉在旧石器时代已经产生,p5新石器时代推上第一个高峰时期,夏商周时期与青铜器一样成为权利和神权的象征。

附:工艺美术图案设计的几条普遍法则: 1、对称与平衡 2、稳妥与比例 3、反复与节奏 4、对比与调和 5、统觉与错觉三、总结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2、了解中国ppt课件背景图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3、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教学难点: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说到陶瓷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

二、新授板书:陶瓷1、设问引导学生读书2、结合教材,提问: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

⑵陶的发展:彩陶、素陶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赏析:人面鱼面纹盘彩陶船型壶鸟纹彩陶盆鹳新概念英语鸟石斧彩陶翁舞蹈纹盘薄胎高柄陶杯瓷的发展:按历史年代介绍重点是宋五大窑代表作品造型与艺术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