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水 B.液氧 C.过氧化氢D.高锰酸钾
2.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再分的事实是( )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B.将胆矾晶体研磨变细
C.氧化汞分解得到汞和氧气 D.将空气加压降温变为液态空气
3.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鼓胀,是因为袋内水的( )
A.分子体积增大 B.分子质量增大 C.分子个数增多 D.分子间间隔增大4.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将100 mL水与100 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说明水分子体积变大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 )
A.原子的质量很小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体积很小 D.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不变
6.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 A.干冰 B.黄金 C.水 D.氯化钾
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1 个氖原子Na 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Mg+2
C.4个氢分子4H D.2个氮原子2N
8.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碳、氧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铬原子序数为24,则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24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
D.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每个质子、中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
9.关于如图所示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金属元素 B.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C.③④是阴离子 D.②④是稳定结构10.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B.同种元素的粒子,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和氢原子
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
11.在各一个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中,含一样多的是(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离子 D.氧元素
12.根据右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
B .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
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
13.右图是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C.铁的元素符号为FE
D.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微粒③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碳、氢
B.碳、氧
C.碳、氢、氧
D.氢、氧
16.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7.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
(3)氯元素__________; (4)5个铝原子___________;
18.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A 、B 、C 、D 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 (2)A 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 、C 、D 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______;
(3)D 中X 为__________;从E 图中你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条)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
周期(横行)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填一种),其阳离子是________。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_,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 .C 和Ne
b .Be 和Mg
c .Al 和Si
d .F 和Cl 1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周期(横行)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填一种),其阳离子是________。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_,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 .C 和Ne
b .Be 和Mg
c .Al 和Si
d .F 和Cl
20.图1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图2是水蒸发成水蒸气的微观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水蒸发和水通电分解的不同点是: 。
2. 如果过程①表示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则过程②表示
3. 根据上图一,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 。
三、实验题(共11分)
21.(5分)肖红同学在研究分子的性质时,做如下图所示实验。
在一个小烧杯里放半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烧杯。
(1)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粒子运动与温度有关,简要地说明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题图 22题
22.(6分)如上图所示,在小烧杯A 中装入30 mL 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在小烧杯B 中装入30 mL 浓氨水。
用一大烧杯把A 、B 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些同学对上述结论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猜测: 第一种:A 烧杯中的蒸馏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第二种:B 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扩散到A 烧杯的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①你认为____________猜测正确;
②为证明这两种猜测,现设计如下的实验:(请填空)
I A II 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3 Li 锂 6.941
4 Be 铍 9.012
5 B 硼 10.81
6 C 碳 12.01
7 N 氮 14.01
8 O 氧 16.00
9 F 氟 19.00 10 Ne 氖 20.18 3 11 Na
钠 22.99
12 Mg 镁 24.31
13 Al 铝 26.98
14 Si 硅 28.09
15 P 磷 30.97
16 S 硫 32.06
17 Cl 氯 35.45
18 Ar 氩 39.95
E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D
5、D
6、D
7、D
8、C
9、B 10、D
11、B 12、C 13、A 14、D 15、B
二、填空题
16、(1)①②⑥(2)①②④(3)⑤(4)③(5)⑤(6)⑥
17、(1)N (2)O (3)H (4)Cl (5)5Al (6)3Fe2+
18、(1)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2)2 (3)8 (4)失去正Na+
19、(1)三(2)8 (3)47 108
20、(1)硼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硼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等)
(2)钠(或镁、铝等) Na+(或Mg2+、Al3+)
(3)NaCl 离子
(4)b、d
三、实验题
21、(1)品红溶解,烧杯里的水都变成红色(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3)取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加到两只烧杯中,然后用药匙取一样多的品红,放入烧杯中,观察溶液变红的快慢。
22、A烧杯中液体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①第二种②不能不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