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公共场所礼仪规范
篇一:第十四章公共场所的礼仪
第十四章公共场所的礼仪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国)雨果
生命是短暂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
—(美国)爱默生
人们通常在公共场所更能注意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别。
外国来访者来到美国的公共场所,如大街、餐馆、商店或游乐园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就是外国人!因为周围的人在肤色、身材、服装和语言上,显然与自己有很大的不同,更主要的是对很多美国人的行为举止还不熟悉和理解。
人们的行为举止深受文化的影响。
美国人在公共场所遵循的一些规范反应了美国价值观中平等(equality和个人主义(individualistic)的理念,他们的交流方式也很特别。
以下是美国学者加里﹒阿尔腾在与詹尼特﹒班尼特其著作《理解美国—美国文化指南》(20xx,曹菁、王颖译)一书中
总结的美国人在公共场所遵循的基本礼仪。
基本规则排队等候当一群美国人需要等候服务时,他们会主动排队等候(waitinline)。
在公交车门口、超市、旅店的收银处(checkin)等人多的地方,后来的人会自动站到队尾,耐心等候。
这个现象表明了人人平等的理念,没有人有特权可以站到队列的前面。
同时也反应了他们重视个人空间,对身体接触的反感。
排队时比挤作一团拥有更大的个人空间。
此外,也满足了美国人对规则和秩序的需要。
那些直接站到前面的后来者或推挤其他人的人通常会
被提醒按
次序排队,并引起大家的敌视。
先来后到人们认为先到的人先接受服务是合乎常规的。
满脑子平等观念的美国人通常不讲究那些变通的原则,如老人优先、富人优先或小孩优先。
但是,他们会把优先权(priority)让给那些明显行动不方便的人,如坐轮椅或拄拐杖的人。
靠右走任何有人朝着两个相反方向行进的地方,例如楼梯、过道或人行道上美国人都会主动靠右侧行走,这样他们路过时彼此不会发生身体接触,并加快了通过的速度。
注意吸烟的场合许多外国来访者往往来自吸烟人群比
例较高的国家,在那里不吸烟者对无烟环境的要求少或根本得不到重视。
这些外国来访者如果在美国不考虑不吸烟者的
感受或当地的法律,则很有可能被认为是不体谅别人的人,甚至得罪人或更糟。
美国许多州和地方政府已在公共场所禁烟如,酒吧、餐馆、剧院、大型购物中心等。
通常大学校园及大学建筑物内都是禁烟的。
许多地方明确规定人们可以和不可以吸烟的地方。
即使在家庭举办的社交聚会上,不吸烟的主人也会要求客人到门外吸烟。
想要吸烟的客人,礼貌的做法应是询问主人能否在室内吸烟。
想吸烟又不想得罪美国人的外来者可以观察一下周围
的其他人是否在吸烟,如果有人在吸烟,他们是否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的场所。
你也可以问问周围的人:“你介意我吸烟吗?”(doyoumindmysmoking)如果他们介意的话就得遵从他们的意愿。
不要阻碍他人的视线在超市购物、观看游行、剧院演出或体育
比赛等公共场所,挡住别人的视线会被视为不体谅他人的不礼貌行为。
位于前面的人应当保持坐姿或适当调整,以保证后面的人看得见。
这一准则体现了美国人人平等和个体主义的理念。
不要阻挡别人的路通常美国人会把优先权让给移动的
人而非静止的人。
如果有人想在人行道或商店、机场的自动扶梯(escalator)上停下来,这个人通常会离开继续前进的
人群,移到一边去。
阻碍其他人的行进被认为是不体谅别人的行为。
说话音量与身体接触
在公共场所说话比周围的人更轻柔不会引起任何问题,然而制造更多的噪音则会引起别人的注目。
如果不想引起旁人注意的话,建议外国来访者注意观察周围的人说话的音量,然后适当地控制自己的音量。
当然人们说话的音量也因所处场所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快餐店的顾客一般会比高档餐厅的顾客更加喧闹,观看棒球(baseball)比赛的人群会比剧院的观众制造更多的噪音。
公共场所的美国人一般比马来西亚人(malaysian)和德国人(german)说话声音大,但比巴西人(brazilian)和尼日利亚
人(nigerian)说话声音小。
美国人对公共场所中触碰他人以及被他人触碰非常敏感,他们不喜欢甚至讨厌这种身体接触。
前面讨论过的“靠右走”的准则就是尽量减少陌生人之间发生身体接触(bodytouch)的方法之一。
当无意中碰到别人时,美国人通常会迅速后退,赶紧说“excuse
me”或“i’msorry”,并说明不是故意的。
在人群拥挤的地方如人多的电梯或排队买票,美国人通常会停止交谈或用非常小的声音说话。
他们对身体接触明显
地感到不适。
当不可避免地出现身体触碰时,他们通常会尽量收缩肩膀和手臂以使自己所占空间最小化。
双臂放到身体两侧时,他们可以忍受手臂外侧的接触,但身体其他部位的接触会令他们非常不安。
日本人、中国人和墨西哥人以挤公交车而闻名,美国人很少会挤着上火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他们会尽量避开与陌生人长时间身体接触。
推开人群强行通过被认为是非常无礼的行为。
外国来访者一旦违反了美国人关于身体接触的规则,就可能会被认为是“野蛮粗鲁的”或“灼灼逼人的”(加里﹒阿尔滕,20xx,曹菁、王颖译)。
亲身体验美国文化
除了这一章谈到的美国人在公共场所典型的行为举止外,外国来访者还需要花时间仔细观察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做事的。
对于一些不解之处,可以咨询有经验的外国来访者,或者直接问美国人,一般情况下,当你说明自己是刚刚来到美国之后,美国人还是很愿意回答你的问题的。
文化思考
在美国公共场合与人交流时需要注意哪些?
你对中国人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举止有什么建议。
篇二:公共场所讲礼仪
校本课程
《公共场所讲礼仪》教学设计
大长田中心校
20xx.9
《公共场所讲礼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愿意做讲礼仪的人,并积极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
2、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交往中加以运用。
3、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知道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并懂得礼仪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懂得接人待物的一般礼仪、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礼仪的一般礼节。
2、难点:理解礼仪的道德意义三、教学思路
作为当代中学生,他们的文明礼仪意识较为薄弱,鉴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我把这节课定位为活动课,以图片导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文明礼仪训练班中的仪态大比拼和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模拟两
个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参与、观察、感受、体验,在模拟、比赛、表演、讨论等活动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最后以文明礼仪宣誓来坚定学生的信念,从自身做起,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从而帮助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
提高认识、培养能力、规范行为,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导入,引发思考
师:前段时间,在网上流传了几幅图片,这些图片引来了人们的纷纷
议论,到底是怎样的图片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投影展示图片,三幅图片分别是泰国王宫、美国珍珠港以及巴黎圣母院三个国外的旅游景点,这些景点中都有醒目的“请便后冲水”、“请保持安静”、“垃圾桶在此”的中文警示标语。
)
师:看完图片之后,我想问一下大家的感受怎样?生1:觉得气愤。
生2:我们有些人太不懂礼貌了,给自己也给国家抹黑。
师:是的,其实当我看到这3幅图片的时候,是大有陈真当年看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愤慨。
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外国朋友们为什么偏偏这样“礼待”我们,这些公共场所的警示标语为什么偏偏用中文而不用其他文字呢?
生:因为做出这些行为的大多是中国人。
师:这些行为是什么样的行为?
生1:例如随地吐痰、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生2:不讲文明礼仪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