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世界地理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世界地理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世界地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一位探险者在游记中写到:从蒙特港到埃斯克尔,沿途雪峰与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错。

在向特雷利乌前进途中,自然景观与先前存在极大差异,气候条件恶劣.尘暴不断……下图示意该次探险区域与路线。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探险者在蒙特港、埃斯克尔和特雷利乌三地看到的自然景观分别是A. 落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B. 常绿硬叶林、高山草甸、温带草原C. 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D. 常绿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森林2.导致图示区域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极大的主要因素A. 大气环流B. 洋流性质C. 地形地势D. 海陆位置3.1月份,蒙特港比特雷利乌A. 降水少B. 日温差大C. 气温低D. 光照充足【答案】【小题1】A【小题2】C【小题3】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

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出各地的气候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结合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可知,蒙特港、埃斯克尔和特雷利乌三地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是特雷利乌降水更少,所以蒙特港、埃斯克尔和特雷利乌三地看到的自然景观分别是落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区域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可从地形、大气环流等方面分析。

【解答】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可知,蒙特港、埃斯克尔和特雷利乌三地看到的自然景观分别是落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因为东部位于背风坡降水少,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出各地的气候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结合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可知,蒙特港和特雷利乌三地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蒙特港比特雷利乌降水多,蒙特港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温差小,气温低,光照少,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在太平洋西南部的汤加群岛附近海域,水手出海时意外发现大片海面覆盖着“浮石”,面积超过150平方千米,约等于20000个足球场大小,形成“浮石筏”,浮石密密麻麻,遮挡着海水,仿佛一片新大陆。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下列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能在其中找到动植物化石B. 属于变质岩C. 形成源于外力侵蚀D. 便于雕琢,适宜制作盆景5.推测“浮石筏”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的移动方向()A. 向澳大利亚海岸漂移B. 向菲律宾海岸漂移C. 向墨西哥海岸漂移D. 向秘鲁海岸漂移6.移动的“浮石筏”对所经海域造成的影响可能有()①带来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②有效减弱蒸发③整体水温升高明显④形成新的大陆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A【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岩石的成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

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由所学知识知,玄武岩、花岗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变质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积沉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材料中水手看到的“浮石”是喷出型岩浆岩,多气孔构造,便于雕琢,适宜制作盆景,故D正确;能在其中找到动植物化石s是沉积岩,故A错误;“浮石”是喷出型岩浆岩,故B错误;“浮石”源于岩浆喷发,故C错误。

故选D。

2.【分析】本题考查“浮石筏”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的移动方向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

掌握世界大洋洋流的分布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由材料信息知,大片海面覆盖着“浮石”出现在太平洋西南部的汤加群岛附近海域。

根据洋流分布推测,浮石筏”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的将随洋流移动到澳大利亚海岸,故A正确;浮石筏”随洋流漂移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漂移到位于北半球的菲律宾和墨西哥海岸,故BC错误;根据洋流分布规律,浮石筏”首先漂移到澳大利亚,然后再漂移到秘鲁海岸,故D错误。

故选A。

3.【分析】本题考查移动的“浮石筏”对所经海域造成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

可结合选项信息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由材料信息可知,移动的“浮石筏”形成于汤加群岛附近海域,汤加海域地处热带,适宜珊瑚的生长和繁殖,而且“浮石”有许多气孔,利于海洋生物寄生,故①正确;由材料”汤加群岛附近海域,水手出海时意外发现大片海面覆盖着“浮石”,面积超过150平方千米,约等于20000个足球场大小,形成“浮石筏”,浮石密密麻麻,遮挡着海水,仿佛一片新大陆“知,移动的“浮石筏”阻挡了海—气交换,有效减弱蒸发,降低所经海域水温,故②正确,③错误;移动的“浮石筏”面积超过150平方千米,不可能形成大陆,故④错误。

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如图为南极大陆外围大洋洋流分布剖面图,据图完成小题。

7.图中①洋流是A. 南赤道暖流B. 西风漂流C. 秘鲁寒流D. 南极环流8.图中①②③④四海域磷虾、鲸鱼等渔业资源分布最少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9.图中势力强大的上升流对南极大陆的影响最可能是A. 减少了大陆冰川的面积B. 增加南极大陆物种数量C. 改变了表层洋流的流向D. 减缓南极大陆变暖趋势【答案】【小题1】B【小题2】A【小题3】D【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洋流的分布。

【解答】读图可知,①洋流受盛行西风的吹拂,使得海水自西向东流,为西风漂流,B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2.【分析】本题考查洋流对生物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洋流对生物的影响。

【解答】渔业资源多分布在上升流或寒暖流交汇处,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出,②处为来自低纬的暖海水与来自高纬的冷海水交汇,可能发生搅动带来海底的盐类物质;③处为强大的上升流带来海底的盐类物质;④处不仅有上升流,而且处于大陆沿岸;而①为西风漂流,风浪较大,水中营养物质较少,磷虾、鲸鱼等渔业资源分布最少,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分析】本题考查势力强大的上升流对南极大陆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势力强大的上升流对南极大陆的影响。

【解答】上升流寒冷,会在图中③带形成一环强大的上升流带,阻止低纬与极地热量传递,故图中势力强大的上升流对南极大陆的影响最可能是减缓南极大陆变暖趋势(目前这一结论已经得到科学研究的认可)。

当然,也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自较深海底的强大上升流,温度低,不可能增加南极大陆物种数量;该区域的表层洋流为风海流,上升流不能改变表层洋流的流向;大陆冰川的面积减少与气温升高有关,不会是上升流影响,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加利福尼亚高速铁路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计划中的一个高速铁路系统,投资预计680亿美元。

一期工程将在2029年前修成一段长约840km的高铁线路,该铁路连接旧金山与洛杉矶。

加利福尼亚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州,并有发达的航空运输系统以及高速、快速公路系统。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农业区高铁站点较少的原因最可能是()A. 气候湿热,生态脆弱B. 购买地块,耗资较大C. 人口稀疏,经济落后D. 谷地地形,腹地狭窄11.加利福尼亚州高铁建设过程中需重点解决的难题是()A. 桥梁、隧道的技术设计B. 季节性冻土的消融C. 盐碱土壤对路基的侵蚀D. 流动沙丘对路基的掩埋12.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加利福尼亚州发展高铁运输的主要优势是()A. 完善的交通运输方式B. 受天气影响较小C. 人口多,潜在客运量大D. 载客量更大,成本低【答案】【小题1】B【小题2】A【小题3】C【解析】略略略下图为日本植被水平和垂直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题。

13.对图中圈示内容描述正确的是()A. 甲岛海域生物资源匮乏B. 乙航天发射中心常年晴朗C. 丙植被为温带荒漠草原D. 丁箭头大致指向东南方向1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在我国大陆分布北界大约为34°N,在日本约为38°N,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我国夏季普遍高温B. 日本冬季较为温暖C. 我国光照时间较长D. 日本全年降水较多15.九州地区是日本对华出口木材的主要产地,主要原因是()A. 产业水平低,以出口原料为主B. 距离我国较近,便于交通运输C. 水热条件好,林木蓄积量较大D. 垂直地带性强,林木种类多样【答案】【小题1】D【小题2】B【小题3】C【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日本概况,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掌握日本相关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

【解答】A.甲岛海域地处北海道渔场,生物资源丰富,故A错误。

B.乙航天发射中心是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故B错误。

C.丙植被为高山针叶林,故C错误。

D.本题的纬线与平常所见的纬线不同,但都是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可判读丁箭头大致指向东南方向,故D正确。

故选D。

2.【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与日本自然带分布的差异,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分析日本气候的影响因素是解题关键。

【解答】日本的分布纬度更高,说明了同纬度日本冬季更温暖,日本是个岛国,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海洋一年的温差较小,再加上日本暖流的影响,故冬季比同纬度的气温要高。

故B 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分析】本题考查日本经济及影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掌握日本概况知识是解题关键。

【解答】A.日本经济发达,产业水平高,故A错误。

B.与距离的远近没有关系,故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九州岛纬度更低,水热条件好,林木蓄积量较大,故C正确。

D.日本多山,最高峰是富士山,但海拔只有3776,日本的山体海拔不算很高,故山地的垂直地带性不是很强,故D错误。

故选C。

16.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下图为埃及略图.据此完成10-12题.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A. 农业B. 制造业C. 建筑业D. 服务业【答案】D【解析】解:埃及新首都定位埃及政治中心,所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最有可能属于服务业部门.城市是非农业活动集中的地方,制造业和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均不符合新首都的定位.故选:D.主要考查了城市建设的作用、区位因素等.本题以区域地图为切入点,以城市化为背景,将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城市建设的区位因素、城市功能定位等问题联系起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综合分析等能力.新城市的定位是政治中心,理解这一点,才能对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做出准确推测.根据材料理解出题人意图,并灵活运用教材相关知识,是解决该组试题的关键之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城市建设的作用、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