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是这样处理涉民生执行案件的1月24日上午10时,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关于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的新闻通气会。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王玲主持通气会,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吴少军通报了有关情况和典型案例,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涉民生案件的执行与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密切相关,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切身感受,还关系到社会稳定。
最高人民法院历来高度重视涉民生案件执行,自2013年以来多次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活动,并根据岁末年初农民工追讨报酬案件较为集中的情况,将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制度化,确保涉民生案件权利人尽快实现权利,使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还将涉民生案件执行纳入“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总体部署,要求各地不但要在“两节”期间开展集中执行行动,而且要建立常态化、随时性、优先性机制,在平时工作中也高度重视保障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合法利益。
本次集中执行行动自2016年12月12日开始,到2017年2月11日结束,着重执行追索劳动报酬、农民工工资、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工伤保险待遇等涉及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9类案件。
自我院部署本次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以来,各地法院高度重视,把涉民生案件作为当前执行工作重点,积极采取措施,做到“优先立案、优先办理、优先发款”,“主动保全、主动查控、主动协调”,“尽快处置、尽快公开、尽快救助”。
截至2017年1月11日,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法院共执结涉民生案件约8万件,较去年同期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约多2万件,执行到位金额约38亿余元,较去年同期提高约18亿元。
全国法院已向8万余名涉民生案件申请执行人发放执行款,进行司法救助1万余人,救助金额约1.4亿元。
在本次集中执行行动中,各地法院多措并举,充分利用网络查控系统、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追究被执行人拒执罪等方式,取得良好的执行效果,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项:一是利用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成果,加大对被执行人财产查控力度各地法院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作用,借助身份信息认证系统、组织机构代码查询系统,查明被执行人身份信息;利用“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全面查控被执行人银行存款、房产、车辆、股权等财产信息。
例如,重庆法院积极依托执行指挥中心平台,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点对点”查询平台,查询控制被执行人财产约2000余万元,为案件执行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依法惩戒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首先,加大常规执行措施力度,依法采取罚款、拘留、限制出境、限制消费等强制措施,制裁规避、抗拒执行的行为。
其次,用足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强化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
在本次集中执行行动中,各地法院依法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纳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有力地打击了逃避执行行为。
再次,对拒执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例如,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和大兴区人民法院先后与辖区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共同签署关于依法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实施办法,明确公检法机关打击拒执犯罪的衔接机制和工作流程,畅通追究拒执犯罪的法律程序。
三是加强多部门联动,借助各方力量,做好涉民生案件执行工作有的法院对下落不明、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通过公安机关人口信息网络系统协助寻找被执行人下落。
广东法院联合省公安厅开通了旅业信息监控系统,法院可在第一时间获取被执行人入住酒店信息,及时采取执行措施。
还有的法院在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充分借助银行、国土、车管所等协助部门的资源优势,更广泛地与劳动监察部门、民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沟通,多渠道解决涉民生案件执行问题。
四是采取司法便民、利民措施,为涉民生案件执行开辟“绿色通道”广东涉民生案件较多的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开设了涉民生执行咨询热线,负责案件咨询、接受财产线索举报,在立案大厅设立了“涉民生执行案件法律咨询台”和“涉民生执行案件立案绿色通道”,在农民工聚集的社区工厂设立“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宣传点”,以方便当事人申请立案和查询执行信息。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对追索劳动报酬的执行案件建立了绿色通道,实行当日立案、当日移送专门团队、当日启动查询,发现财产立即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
五是创新工作方式,采取有力措施提升执行效果有的法院根据执行案件特点,采取“悬赏执行”、“蹲点守候”等非常规措施,采用集中查控、集中处置、集中发放执行款等多种方式,加大执行力度。
例如,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集中发布38宗涉民生执行案件悬赏公告,悬赏金额达990多万元。
吉林白城市两级法院执行人员采取到乡下蹲点的方式集中办案,成功执结一批被执行人住在偏远农村的涉民生案件。
六是大力做好司法救助工作,帮助生活困难的申请执行人渡过难关对于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申请执行人生活困难的涉民生案件,各地法院充分运用司法救助资金,及时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申请执行人进行司法救助。
七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执行权威,为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各地法院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公众led屏幕等媒体对本次集中执行行动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报道;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接待群众咨询、开通咨询热线、召开集中发放工资款大会等方式进行深入群众,开展宣传;通过微电影、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态对本次集中执行行动的相关信息进行推送,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例如,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联合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推出全媒体直播栏目《正在执行》,于2017年1月13日上午9时30分正式启动。
此次直播行动的主题为“追薪行动:为农民工追索报酬,让农民工兄弟回家过个好年!”栏目首次采取电视直播和手机直播相结合的方式,现场直击南昌市东湖区、抚州市临川区、萍乡市湘东区三地三起典型涉农民工工资案件执行,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体现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积极成效。
此次发布的6起案例,涉及追索农民工工资或劳动报酬、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工伤保险待遇等民生案件,并且注重与被执行人拒执犯罪的追诉相结合。
例如,姜海龙因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杨玉道因拖欠农民工劳动报酬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陈建跃因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均通过依法追究被执行人拒执犯罪的刑事责任,促使其履行义务。
而广西桂飘香有限公司拖欠劳动报酬案,张可嘉追索医疗费用等人身损害赔偿案,杜开均申请执行四川科茂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工伤赔偿纠纷案等案件,则体现了信用惩戒措施的积极作用,执行法院依法对被执行人采取罚款措施或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促使被执行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义务。
这些案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对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实践具有一定的示范指导意义。
本次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充分表明,人民法院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的集中执行行动是卓有成效的,对做好涉民生案件执行工作、对解决特殊案件执行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发布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的相关情况和典型案例,展现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的具体成果,指导涉民生案件执行实践,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目录1.姜海龙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2.杨玉道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3.陈建跃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4.广西桂飘香有限公司拖欠劳动报酬案5.张某某追索医疗费用等人身损害赔偿案6.杜开均申请执行四川科茂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工伤赔偿纠纷案一、姜海龙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被执行人擅自处理法院查封财产,申请执行人提起刑事自诉,双方当庭达成和解协议并实际履行基本案情2012年3月17日,姜海龙驾校雇员任瑞国驾驶驾校所有的吉a7a855号大型普通客车载学员于洋等人,沿302国道由北向南行驶至639公里处,越过道路中心线逆向驶入路左侧,与由南向北行驶的吉j95117中型仓栅式货车相撞,致于洋等人受伤。
任瑞国负事故全部责任。
于洋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双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左踝关节粉碎性骨折、骨盆多发骨折、尾骨骨折、骶骨右侧骨折、腹部闭合性损伤、脾脏周围血肿、局限性腹膜炎、双肾周血肿,住院治疗37天,共发生各种费用合计287890.52元,姜海龙在于洋住院期间支付了104500元,其余183390.52元,双方未能自行解决,于洋遂向农安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农安县人民法院受理后,于2014年12月9日作出(2013)吉农民初字第352号民事判决,判令:一、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松原市支公司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在交强险限额内赔偿于洋11000元。
二、姜海龙、刘景志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于洋医疗费、伙食费、鉴定费、二次手术费等共计172390.52元。
判决生效后,保险公司自动履行了给付义务,姜海龙、刘景志未能自动履行。
于洋于2015年3月10日向农安县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农安县人民法院受理后,于2015年3月31日向被执行人下发了执行通知书及报告财产令,查封了被执行人姜海龙名下两台轿车(一台现代、一台捷达)的车籍。
2015年6月30日因被执行人姜海龙既不履行义务,亦不申报财产,对其实施了拘留,拘留时在其衣袋内搜出人民币3000元。
拘留期间,被执行人提出和解。
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被执行人拘留被释放后一次性给付申请执行人赔偿款130000元。
被执行人姜海龙被释放后,未履行和解协议,农安县人民法院欲对查封其名下的两台轿车进行评估拍卖时发现已被其转卖一台,遂于2016年5月3日对其实施了第二次拘留。
拘留时,姜海龙极不配合,声称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此次拘留期届满后,姜海龙仍拒不履行给付义务。
后申请执行人于洋于2016年5月17日向公安机关提起控告,公安机关不予受理。
2016年6月28日,申请执行人于洋向农安县人民法院提起自诉,要求追究被执行人姜海龙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刑事责任。
该院经审查后于2016年7月4日立案,7月28日对姜海龙予以逮捕。
同年8月17日公开开庭进行审理。
庭审过程中,姜海龙认罪态度较好,主动提出和解一次性给付150000元,并当庭履行完毕。
姜海龙的认罪悔罪表现,取得了于洋的谅解,于洋当庭要求撤回自诉申请,农安县人民法院当庭准许自诉人于洋撤诉,释放了被告人姜海龙。
典型意义本案被执行人对生效判决确定的赔偿义务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被施以拘留后仍不思悔改,擅自转卖法院查封财产,致使生效判决无法完全履行,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本案以自诉方式启动追诉程序,最终促使被执行人履行了赔偿义务,取得了申请执行人的谅解。
二、杨玉道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被执行人拖欠农民工劳动报酬,有履行能力却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依法应予以刑事处罚基本案情杨玉道在湖北省老河口市长期从事个体装修,长期聘请农民工朱新忠、薛道庆、杨洪刚、袁金玉、韩必立、历锁等人为其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