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实习指导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实习指导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实习的准备工作
第二章土壤培养试验
第三章溶液培养试验
第四章沙砾培养试验
第五章田间试验
第六章生物学指标的测定
第七章数据分析及实习报告的撰写
附录一国际原子量表
附录二常用化肥供给的主要元素、百分含量及换算系数附录三一些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
附录四作物种子发芽试验技术规定
附录五试验结果统计表
前言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的重点课程。

该课程全面的介绍了植物营养研究的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是植物营养科学的方法论,是一门操作技术很严格,规范化很强的技术性课程。

因此要求学生既要弄通理论,更要掌握操作、运算,达到具备一定动手能力。

通过课程实习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教学手段。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如下:一是通过土壤培养、沙砾培养、溶液培养这三种试验的训练,是学生掌握植物营养模拟研究方法技术。

二是通过在学校农业试验站或附近团场进行的肥料田间试验地参观或小区划分,使学生了解田间试验小区设置方法,自己昂我植物营养田间试验研究方案设计、方法设计的基本内容。

三是掌握生物学指标的测定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植物营养研究方法课程有为期两周的教学实习。

因此为了便于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更好的掌握该门课的实习内容,便于教学实习的顺利开展,本学科教师结合我校的实习条件,编写了这本实习指导书。

该试验指导书中包括七章内容。

参编人员及分工如下:莫治新(内容的编写),支金虎(文字的校对)。

在指导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翟云龙、王冀萍老师的帮助,再次表示感谢。

书中如有错误,敬请各位老师、学生不吝指导,以便于今后修订时予以完善。

莫治新2009.12
第一章实习的准备工作
1、制定实习计划
1.1 明确实习任务
明确本课程的实习任务,可避免学生盲目的开展实习,为实习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基础。

(1)掌握土壤培养试验、溶液培养试验及沙砾培养试验的任务及试验方法。

(2)通过在学校农业试验站或附近团场进行的肥料田间试验地的参观或试验小区的划分,使学生了解田间试验小区设置方法,掌握植物营养田间实验研究方案设
计的基本内容。

(3)掌握生物学指标的测定方法。

(4)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1.2 拟定实习计划
由于培养试验所用的时间较长,因此课程实习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播种,第二阶段指标测定。

在理论课讲授到第三之后就开始教学实习的第一阶段,将供试作物的生长期间,学生进行日常的管理。

作物生长1到2个月之后才能测试相关的植物营养生理指标。

2、资料的收集分析
2.1耕作土壤养分资料的收集
土壤培养试验是以耕作土壤为样本,另为,田间试验中植物的养分也主要来自于耕层土壤。

因此在进行试验设计之前,必须要了解取土区域的土壤养分状况。

即确定土壤的供肥量。

2.2 主要农作物营养指标的收集
收集研究区域内的农作物(棉花、玉米及小麦等)正常生长是体内营养元素的含量状况,即确定不同农作物的供肥量。

2.3 资料分析
根据农作物所需养分量及土壤供应养分的状况,确定施肥量。

以此确定肥料的田间试验及土壤培养试验方案。

3、实习材料的准备
3.1 土壤培养试验材料的准备
(1)土壤样品的采集及分析
取耕层土壤作为样本,根据实验方案的设置,确定取样量。

测定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及吸湿水的含量,并测定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

(2)3mm土筛的准备
取回的土壤样品需要通常3mm孔径的筛子。

(3)试验容器的准备
以塑料水桶作为试验容器,根据试验方案的设置,确定容器的数量。

(4)石砾、浇水管及尼龙沙(或报纸)的数量。

(5)肥料的准备
根据试验方案,确定所需的氮肥、磷肥及钾肥的量。

(6)电子秤及百分之一天平的准备
利用电子秤进行称土及确定浇水量。

利用百分之一天平称肥料。

3.2溶液培养试验的准备
(1)容器的准备
可选用0.5~1升的广口瓶,外壁用报纸包上以避光。

(2)硬质塑料板或泡沫聚苯板的准备
(3)配置培养液
根据试验方案的设置配置培养液。

3.3 沙砾培养试验的准备
(1)容器的准备
河床或沙漠等地的砂子通过1mm或2mm的筛孔。

(2)容器的准备
使用塑料(或陶瓷)花盆作为容器,容器的数量根据试验方案确定。

(3)配置培养液
根据试验方案的设置配置培养液。

4、档案资料的准备
4.1 调查资料表格的准备
根据试验方案将土壤培养试验、溶液培养试验及砂砾培养试验所需调查的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可参照附录五),便于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软件的准备
自学数据处理软件,如spss及dps等。

熟练掌握excel的操作。

第二章土壤培养试验
1、实验目的
土壤培养试验是一种更接近自然条件的生物实验方法。

一般在水培及砂培中得到的初步结果,在转向田间研究之前,常常先用土壤培养试验设置预备试验和检验。

在植物营养研究中,土壤培养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吸收问题:不同土壤中化肥效果的初步评价,环境条件(特别是土壤水分)对农作物根系吸收养分的影响,农作物对肥料利用率(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影响等。

2、试验方法
2.1 土壤的准备
2.1.1 土壤的采集
土壤的选择是土壤培养试验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

通常根据试验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例如对钾肥肥效进行比较,必须选择缺钾土壤,否则就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

(1)在采样之前,必须开展土壤调查及分析,确定土壤类型、物理及化学性质,耕作历史等。

(2) 确定取样地点后,一般只采集耕层土壤,特殊要求的可以除外。

(3)取土、装土、运土的工具要干净,防止肥料和其他养分污染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4)取土的数量比实际需求数量要多50%。

若远距离采土,应在当地过筛后再装箱运输,取土量应比实际需求量多10~20%。

(5)取回的土壤通常需过3mm孔径的筛子,并挑出石子、根扎残体,以及各种杂物。

过筛剩下的大土块,必须捣碎后全部过筛,不能扔掉。

2.1.2 土壤样品的贮存
过筛的土壤应充分混匀,贮存备用,并注明土壤的类型、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人、含水量(吸湿水)及主要农业化学性状:PH、有机质、碳酸钙、养分等。

一次贮存的土壤数量应保证供应全部培养研究工作一年至数年的需求量,不能随去随用,以致前后产生土壤差异而影响实验的重复性。

2.2、材料的准备
2.2.1、盆钵的准备
选择的盆钵首先应考虑供试作物的种类、试验期限的长短。

一般来讲,禾谷类作物与豆科作物可以采用20*20cm盆,玉米和棉花可以选用25*30cm或30*30cm盆,马铃薯可应选用25*30cm或30*35cm盆。

短期试验可以用小型盆钵,全生育期试验可以采用大型盆钵。

选择的盆钵要一致,期间的高度和直径相差不应大于0.5cm,每个盆钵的重量相差不应超过100g。

2.2.2 肥料的准备
(1)肥料的准备
在土培试验中,为了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除了所研究的肥料外,还应配合其他肥料的施用。

常用肥料为尿素、硝酸铵、磷酸铵、硫酸钾和氯化钾等。

土培试验的施肥量,一般都高于大田2~3倍。

不同作物的施肥量可以参照表2-1.
表2-1 几种主要作物土培试验三要素一般施用量(g/kg土壤)
作物种类 N P2O5 K2O
禾谷类作物 0.15 0.1 0.15
豆科作物 0.02~0.04 0.1~0.15 0.1~0.15
棉花 0.15~0.2 0.15~0.2 0.15~0.2
(2)肥效方案的设置
以表2-1所提供的施用量为基础,设置一个三因素(N、P、K),六水平(不施肥料、肥料极度不足、肥料不足、肥料适宜、肥料一般过量、肥料极度过量)的肥料效应试验方案,如表2-2.
将实习的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一个单因子,六个水平肥效试验。

授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肥料效应方案进行调整或自行设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