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第二章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B.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 ,各个城市发展具有相似的进化过程,可以 分为四个阶段:“绝对集中”时期、“相对 集中”时期、“相对分散”时期、“绝对分 散”时期。 C.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 D.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 论
第二章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 • • • • 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 城市发展的历史特征 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 1.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固定居民点出现;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城市出现(原始社会 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 2.城市发展的历史特征
第三章 城市化的含义及特征
• 1.城市化的含义 社会学含义: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口学含义: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经济学含义:生产方式的变化; 地理学含义:人口的地域迁移和用地的空间形 态变化; 城市化一般简单地解释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 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分析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 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人口及建筑 的高密度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完备。
• 2.城市化的阶段特征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速 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 总人口30%左右; 中期阶段--(30%-70%),经济实力 明显增强,城市化速度加快; 后期阶段--(70%-90%);
• 3.城市化的进程特点 (1)1760-1851年,世界城市化的兴起 、验证和示范阶段;出现第一个城市化 水平达到50%以上的国家(英国) (2)1851-1950年,城市化在欧美等发 达国家的推广、普及和基本实现阶段; (3)1950年至今,城市化在全世界范围 内推广、普及和加快阶段;
• 4.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城市化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城市化发展的主流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 中国家; 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 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1800 世界总人口 (亿) 城市人口( 百万) 9.78 50
1980 44.50 1764
增长倍数 3.5 35
• 5.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提供商品粮、提供资金原始积累、 提供原料、市场保证、提供劳动力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在农业经济时代,城市发展非常缓慢,城 市的主要作用是政治而非经济; 在工业经济时代,城市发展迅速,经济功 能强化,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形态;
• 3.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受防御要求影响;中国古代都城 受社会阶级分化与对立的影响;卡洪城 受社会政治制度影响;中国、欧洲 受经济制度影响;
• 6.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城镇人口增长较多,但城镇人口占总人口 比重增加不快,城市化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很不稳定,大 起大落,与特殊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密 切联系;
• 4.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 形成的根本动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5.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A.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1)通过基本经济部类输出产品和服务,城市从外 部不断获得收入,才有可能产生城市自身对于产品 和服务的要求,其中的一部分将由城市自身来提供 ,于是就促进了从属经济部类,因此,基本经济部 类是从属发展的动力。 (2)乘数效应 (3)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发展过程包括四个阶 段: 专门化、综合化、成熟化、区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