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概述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概述


一般这些内在因素所引起的矛盾、解决的方法需结合 外在因素的具体条件和多种因素加以综合的思考与推敲方 能找到较为理想的空间组合方法。
2 对待自然的态度 1)对比的自然观 2)和谐的自然观 马瑟· 布劳亚 “建筑是人造的东西,晶体般的构造物,它没有必要模 仿自然,它应当和自然形成对比。一幢建筑物具有直线的、 几何形式的线条,即使其中也有自然曲线,它也应该明确地 表现出人工建造的,而不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我找不出任何 一点理由说明建筑应该模拟自然,模拟有机体或自发生长出 来的形式。” “建筑就是建筑。它有权利按其本身存在,并与自然共 存。我并不把它看成是孤立的组合,而是和自然相互联系的, 它们构成一种和谐的组合。” 两种截然对立观点是否可以并存? 两者均不否定建筑与环境的共存,并相互联系。其一通过 对比而达到统一;另一通过调和而达到统一。
中国——园林 一方面强调利用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按照人的意图创 造自然。效法自然,又不是简单的模仿自然。
二 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室外环境空间的形成, 一般考虑下列几个主要组成部 分,即: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 筑小品、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照艺术效果。 1 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建筑 一般公共建筑室外环境空间的构成,主要是依据建筑 或建筑群体的组合,而其他诸如道路、广场、绿化、雕塑 及建筑小品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室外环境空间中的建筑,特别是主要的建筑,常位 于明显而又主要的部位,往往成为主因。当形成一定的格 局之后将对其他各项因素加以综合性的布局,使之构成一 个完整的室外空间环境。
图1-2
塘沽火车站总体平面布局图
广场的历史 城市广场起源于希腊。 古代: 古罗马:凯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图拉真广场 中世纪:锡耶纳广场、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科广场 文艺复兴:圣马可广场 巴洛克:波波罗广场和圣彼德广场 现代: 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广场、日本东京的惠比寿花园广场 等。
A
B 广场的功能 a 由城市所在位置和规划设计的要求而定; 通过组合所形成的室外环境空间,应体现出一定 的设计意图和艺术构思,特别对于某些大型而又是重 点的公共建筑,在室外空间中需要考虑观赏的距离和 范围,以及建筑群体艺术处理的比例尺度等问题。例 如天安门广场,是以天安门为广场中轴线的重心,在 中轴线上布置了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雄伟庄严的 纪念堂,并与正阳门相对应,显示其广场的宽阔和有 节奏的尺度变化,再加之东西两侧的人民大会堂和革 命历史博物馆,使广场围合成为大尺度的空间。另外 天安门至纪念碑之间,深长而宽广的砌石广场铺地与 周围松柏绿地的围合处理,使室外空间的艺术效果更 加突出(图1-3)。
图1-3 天安门广场分析图
b 可以结合城市重要的公共建筑; 如:上海市人民广场。人民广场总体布局,以市政大 厦为中心,由人民公园——市政大厦——博物馆构成中轴 线。设计中,在市政大厦前辟建中心广场,并设东西副广 场,构成1个以绿化为主,既有时代气息,又有传统文化, 结构严整、布局简洁、风格明快、清新活泼、端庄大方的 园林广场。 c 城市干道交汇的位置 有些公共建筑,因为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在道路的 交叉口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主体建筑出入口与转 角处人流的干扰,常将建筑后退,形成一段比较开阔的场 所,这样处理有利于干道转角处车辆转弯时的视线要求, 同时也有利于道路交叉口处的空间处理。 d 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休憩、活动。
第一章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第一节 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一 建筑与环境
任何建筑都必然要处在一定的环境中,并和环境保持着某 种联系。环境的好坏对于建筑的影响甚大。作为建筑师,在开 始创作公共建筑时,首先遇到的就是总体环境布局中的问题。 一幢好的公共建筑设计,其室内外的空间环境应该是相互联系、 相互延伸、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关系。 1 创造室外空间时,主要应考虑的因素 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即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及美观的问题。 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方面的要 求。 在进行室外空间组合时,内在因素常表现为功能与经济、 功能与美观以及经济与美观的矛盾,而这些内在矛盾的不断出 现与解决,往往又是室外空间组合方案构思的重要依据。
在具体布局中主体建筑常形成室 外空间构图的中心,如上海体育馆(图 1-1)
图1-1 上海体育馆总体布局图
2 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由于各种类型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不同,所要求的室外 环境的空间也不同,一般可归纳为下列几种情况: (1)开敞的空间场所或称集散广场 广场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 也是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和气氛的开放空间。在城市中起着 “起居室”的作用。其大小和形状应视公共建筑的性质、规模 、体量、造型和所处的地段情况而定。 如影剧院、会堂、体育馆、铁路旅客站、航空站等类型的 公共建筑,因人与车的流量大而集中,交通组织比较复杂,所 以建筑周围需要较大的空间场所。而这种类型的广场往往根据 各种流线的通行能力和空间构图的需要来确定其规模和布局形 式。因为这类广场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同时在艺术处理上要 求也比较高,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广场的空间尺度和立体构成等 构图的问题,为人们观赏建筑的景观,提供良好的位置与角度 。
C 广场的主题和特色 广场作为城市空间艺术处理的精华,往往是城市风貌、文 化内涵和景观特色集中体现的场所。因此,城市广场的主题 和个性塑造非常重要。 a 以历史背景为依托,使人在休闲徜徉中获得知识; b 以人文气氛或特殊的民俗活动为主线,南京夫子庙广场 D 广场的空间形态 广场的空间形态主要有平面型和空间型。 a 平面型 b 空间型 上升式广场——一般将车行放在层面上,而把人行和非机 动车交通放在地下,实现人车分流。 下沉式广场——不仅能够解决不同的交通的分流问题,而 且在现代城市喧嚣吵杂的外部环境中,更容易取得一个安静、 安全、围和有致且具有较强归属感的公共空间。
如下图1-2是塘沽火车站总平面布置图, 由于城市干道与广场斜交的特殊状况,因而在 考虑站前广场时,除了满足集散人流与组织车 辆交通的要求外,还把圆形候车大厅的入口部 分对着城市干道的轴线,人流在临近广场的干 道上,就可以看到车站的主体建筑造型的全貌 ,做到广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