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摘要:在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中,混凝土是主要的、基础性的材料。
开展混凝土强度研究是保证建筑质量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主要从施工过程中加强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和提高混凝土强度方面阐述了一些做法和观点。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引言
混凝土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
它在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桥梁和隧道工程、水利及特种结构的建设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任何混凝土结构物主要都是用于承受荷载或抵抗各种作用力,强度是混凝土最重要的力学性能。
通常用强度来评定和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以及评价各种因素影响程度的指标。
本文就影响水泥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做简单的分析。
1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
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
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
土抗压强度高许多。
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
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
收缩和变形。
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
比两个主要环节。
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
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
卵石强。
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
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
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
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2分项工程继续施工时混凝土必须的强度
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在新浇筑面上继续施工时,混凝土应有足够的强度,以防止施工的各种作用对新浇混凝土造成伤害。
这类施工强度的要求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施工规范中的相关的有关规定;二是防止施工荷载超载而造成事故所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2.1新浇筑的混凝土最低强度必须达到1.2n/mm2方可继续作业;且在我国历次颁布的施工验收规范中均有类拟的明确的规定。
例如gb50204-2002规范第7.47条规定,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n/ mm2以前,不得在其上上人踩踏和作业施工,更不能安装模板和支撑系统及支架,堆放荷载。
其目的的保护新浇混凝土表面及内部结构不受破坏;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2.2混凝土施工缝处理及重新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混凝土的最低强度保证在1.2n/mm2。
规范虽未明确写明此项规定,但在7.4.5条中已规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而确定此施工技术方案是必然离不开我国历年颁发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例如gb50204-1992第4.4.19条规定,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该小于1.2n/mm2 。
此项施工强度规定的必要性在于:一是处理施工缝应清除已浇混凝土的表面的水泥薄膜、松动石子和软弱层,规定1.2n/mm2的最低强度可以保证正常施工的情况下,已浇混凝土在处理时不受损伤;二是以防止新浇混凝土时的强烈振捣影响已浇筑混凝土的工程质量。
2.3混凝土构件采用平卧、重叠法预制时,浇筑上层构件必须满足的施工条件之一是,下层构建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5 n/mm2。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规范并无此条规定。
这是因为规范是验收规范;坚持“强化验收”的原则,而对有些施工技术措施并未做详尽的规定。
5 n/mm2混凝土施工强度的规定,是一些建筑科研单位实验结果和生产单位实践经验总结的成果,这是重叠生产构件保证构件质量必
须遵循的一项规定。
2.4结构承受施工荷载必须的混凝土施工强度涉及多种因素。
继续施工必然带来施工荷载,新浇筑的混凝土结构件内,因施工荷载而产生的内力和变形,往往不是1.2n/mm2强度的混凝土所能承受的,因此而造成的混凝土结构裂缝、甚至结构毁坏的工程实例屡见不鲜。
因为施工荷载及其工作效应设计施工技术方案等多种因素,所以施工规范并无这方面的具体规定。
但是,施工中必须十分重视,防止在混凝图强度较低的情况下,因施工荷载作用出现结构损害。
3 混凝土工艺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工艺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包括:
3.1工艺中使用活性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粉煤灰和矿渣等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有较大作用,特别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能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产生,提高后期强度;
3.2工艺中使用特殊功效的外加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最常见的混凝土外加剂为减水剂,减水剂对混凝土强度至关重要,由于拌制混凝土需要一定的流动性才能施工,传统混凝土中总的加水量是水泥水化所需水分的两倍以上,水化多余的水分从混凝土内部迁移出来形成大量的空隙,至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减水剂的作用是保证混凝土混合料在流动性及和易性的基础上降低混凝土拌合用水量,减低水灰比,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
4混凝土施工技术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施工技术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包括:模板对混凝土
强度的影响。
模板及支架在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水泥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浇筑质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把混合物搅拌均匀,浇筑后必须振捣密实,且经良好的养护才能使混凝土硬化后达到预定的强度;拆模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强度不足时,过早拆除支撑模板,过早荷载作用或者超堆荷载会使混凝土粱、板产生裂缝,导致强度降低;混凝土养护质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成型后应在一定的养护条件下进行养护,才能使混凝土硬化后达到预定的强度及其他性能。
5结束语
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众多,本文提出并总结了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几大因素。
较全面的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建筑材料科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混凝土学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吴晓成,吕司,王诩.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论研究与发展[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4王树军,李奇.国内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探析[j].上海建筑经济信息,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