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汾河水系

汾河水系

走向汾河发源于神池县太平庄乡西岭村,流经(忻州市)宁武、静乐、(太原市)娄烦、古交、万柏林、阳曲、尖草坪、杏花岭、迎泽、晋源、小店、清徐、(吕梁市)文水、孝义、(晋中市)祁县、平遥、介休、灵石、(临汾市)霍州、洪洞、尧都、襄汾、曲沃、侯马、(运城市)新绛、稷山、河津、万荣6市29县(市、区),全长713公里,流域面积39721平方公里,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汇入黄河。

汾河干流具体流向情况是:一、忻州:汾河发源于神池县太平庄乡西岭村,汾河出源头,左岸与洪河汇合后改为西南流,再南流出宁武县,进入静乐县境内。

汾河过静乐县城区,西南流左岸接东碾河、右汇西碾河,下过静乐水文站,南流进入娄烦县。

二、太原:在静游镇东北500米处汇入上游最大支流岚河。

汾河过静游穿过一段长约4千米的石灰岩峡谷河段,到达汾河水库,水库坝址在杜家曲村。

汾河在龙尾头进入古交市境内,接纳了天池河、狮子河、屯兰河、大川河,过古交市区到寨上水文站,其下因受石千峰阻挡,汾河流向改为东,河道迂迥曲折,峡谷夹岸,在河南村下游流出古交市。

一直向东北流去,至柏崖头汾河右岸接纳柳林河后便进入汾河二库库区。

出汾河二库流向改为东南。

至此为上游段。

-------------------------------------------(上游)汾河出兰村峡谷,有兰村泉汇入,下游500米,有汾河一坝引水枢纽工程,它是汾河中游干流河道唯一的拦河堆石溢流坝,是在古代水工建筑基础上多次改建而成的现代水利灌溉工程汾河灌区的上游引水口。

汾河过一坝南流,至南北固碾村附近左岸接纳杨兴河。

汾河再南流进入太原城区。

该段两岸从胜利桥上游155米至南内环桥下游125米,全长6千米,于1996年至2000年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综合整治与美化,建成带状的滨河胜景,改善了城市环境。

汾河出太原城区南流,西南25千米悬瓮山下,有晋祠泉汇入。

汾河再西南流,潇河注入。

汾河再下进入清徐县境。

三、吕梁经汾河二坝,出清徐,流淌于祁县、文水县之间。

汾河在祁县境内左岸,昌源河汇入,汇入之前接纳了象峪河(古称象谷水)和乌马河。

四、晋中汾河至新堡附近流入平遥境内。

汾河入平遥县境在蒋家堡附近过汾河三坝,该坝是汾河中游河道下端一处引水枢纽工程,向汾河灌区供水。

汾河入介休界先后有磁窑河和最大的支流文峪河汇入。

于洪相村下游西北接纳龙凤河。

汾河西南流6千米过义棠水文站东南流出介休。

汾河出介休西南流至灵石县地界,曲行10余千米到达县城。

在县城上游1千米左岸接纳静升河,过县城向下游南流1千米干流突成90度弯折向西流,后有双池河汇入。

汾河在此间迂迥穿行在灵霍山峡间。

相传在远古时代,大禹治水曾路过此山峡,见其峡窄谷浅,便带领民众奋力劈山斩石,疏浚水道,使汾河顺利穿过。

民间广为流传的“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就说的是这段故事。

汾河在王庄进入霍州市境内。

南流有郭庄泉水汇入。

汾河入洪洞县境内,进入下游段。

拐向南偏西流,再下到达左岸的赵城镇。

汾河再南流到洪洞县城城北折向西流于左岸汇入洪安涧河和霍泉汇入。

汾河从洪洞出境到韩村进入临汾市区,有喀斯特大泉龙祠泉。

汾河在临汾南流后折向西流再折向南流,在左岸接纳发源于东部山区的涝河和巨河的合流。

汾河再南流,进入襄汾县境。

汾河在襄汾境内有两条洪水峪沟从西部山区进入平川区入汾河。

一为豁都峪,一为三官峪,均属季节性洪水涧河。

汾河出襄汾经曲沃县、侯马市边境。

汾河在此几经流转,进入新绛境内,有浍河自左岸汇入后,流向基本折向西流。

又有三泉河自右岸汇入,上游有鼓水灌区。

汾河进入稷山县境,干流河道在此呈南北较大幅度的摆动,行至底史村北出稷山县境进入河津市。

再向西流进入宽广平缓的汾河入黄口。

汾河河道因受黄河东侵夺汾之势的影响,时常呈南北向上下移动变迁。

远至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故道入黄,近至上移到河津中湖潮东湖潮一带入黄。

--------------------------分界;东部与原平市连通。

水文宁武境内河流分属汾河、桑干河两大水系,主要有三条河流:源于县内东寨镇西北约一公里处管涔山脚下,水出峭壁,从石凿“龙口”中流出,龙门上古人石刻“汾源灵沼”四字,即汾河正源。

大庙乡楼底村后背,距“汾源灵沼”24公里之汾河沟,也是汾河之源。

汾河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4,为1649平方公里。

汾源海拔1602米,出口流量为0.2立方米/秒。

从北向南、流经东寨、三马营、宫家庄、二马营、头马营、化北屯、山寨、北屯、蒯屯关、宁化、坝门口、南屯、子方庙、十里桥、用湖屯、石家庄、阳方、定河、潘家湾,入静乐县境。

1964年全县统一规划,将怀道、圪瘳两沟汇合而成的主流取此名。

源于东庄乡三张庄村东沟,系汾河一级支流,全长38公里,为第二大河。

流域面积504平方公里,占境内汾河流域面积的31%。

[1]32公里。

流域面积301平方公里,平均纵坡1%。

平均清水流量0.1立方米/秒。

夏秋河水较大,枯水期常呈断流。

1959年于阳方口桥处实测,河宽180米,平均水深0.81米,洪峰流量500立方米/秒。

从西南向东北,流经余庄、苗庄、坝上、杨庄、城关、大河堡、马家湾、石湖河、麻峪寨、石嘴子、阳方、河西。

至阳方口镇入朔州境,向北流经大同盆地,[1]静乐:据县志记载:“北魏都督尔朱荣自为天柱大将军,即此。

”可见,北魏时此山即以天柱命名。

山势俊秀,古木参天。

山前碾河如带,汾水似锦,山间泉水清澈见底,相传泉中出龙,故名“龙泉”。

“天柱龙泉”为静乐八景之一。

原山中建有玉帝庙、关帝庙、龙王庙、水阁凉亭、石凳仙床等建筑。

传说王母娘娘赴南海时路经此山,见松柏苍翠,殿阁巍峨,风光秀丽,停留观赏,石凳仙床传为王母石炕。

古人登山曾有诗曰:“风日清河柳带烟,峻崛高处出龙泉。

银河谁识源头远,疑是山中别有天。

娄烦:西周至春秋时的楼烦国相当于北起呼和浩特市,南至雁北朔州一带,后扩展壮大,其范围大致包括北至内蒙清水河一带,西达阴山之南,南到山西灵石,东迄河北平山县,东南边缘太原市区。

战国时期,楼烦国为赵武灵王所破,归属赵国,楼烦这个地名就在这一带以郡、州、县、镇一直延续下来。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把中国划分36郡,后来扩展为46郡,就增设了楼烦郡。

地貌境内西北部群山环绕,东北部丘陵起伏,山脊与毗邻县(市)成天然分界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2708.9米,最低海拔1030米。

娄烦县水资源丰富。

汾河位于县城东部,纵贯南北,流经境内37公里。

境内较大河流还有:涧河、岚州河、赤泥河、细米河、天池河、西川河、南川河。

流域面积922.8平方公里。

古交:汾河由西向东横贯古交市。

其它较大的河流有屯兰河、原平河及大川河,三河以扇形分布,注入汾河,古交市则居于三河及汾河一带的地段中河流文水县水资源丰富,汾河、文峪河、磁窑河三大河流横贯全境。

县境西部山区有头道川河、二道川河、三道川河3条支流。

还有瓦窑河、白石河、饮马河三条过境河,在该县流程很短,多数为流域窄、流量小的季节性河流。

[7]汾河为黄河第二大支流。

汾河从清徐韩武村进入文水县,流经西社、杨乐堡、高车、贯家堡、刑家堡、云周村、南胡、王家堡、水寨、上段、炮手堡、新堡、门世、北齐、南齐、石家堡、徐家镇18个村,流程37公里,流域面积达293.3平方公里。

[13] 文峪河为汾河支流,古称文水,又名文谷水,浑谷水,《水经注》中已有记载,发源于樊家庄后,分为东西两路,西经北徐、中舍、南徐、龙泉、桑村、桑村营、堡子、私评、韩村、冀周、西宜停、桥头、南武涝、北张、南张、苏家堡、郑家庄、百金堡、西槽头、王家社,进入汾阳。

东经武午、宜儿、里洪、麻家寨、杨家寨、南张、北张进入磁窑河。

[13]良、东城、西城等18个村经汾阳至孝义北桥头村汇入汾河,境内流长27公里,流域面积122.7平方公里。

孝义:北魏时期,今孝义市境成为魏军抗击吕梁山区“山胡”侵扰的前沿阵地,魏政权设于今孝义六壁俯,置军镇于六壁城,以“防离石诸胡”。

有人称“城有六面”,故六壁。

但史料记载:“六壁者,县所辖贞壁、贾壁、白壁、许壁、柳壁并六壁为六,故名”,“城有六面”实为讹解。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将孝义境从隰城县分出设立永安县,县治在今孝义市旧城。

“永安”的命名反映了魏政权祈望平息山胡侵袭,希望社会安定的意愿。

但到了北魏末的孝昌年间,积聚已久的社会矛盾再次引发了边镇暴动和各民族暴动,汾州山胡刘蠡升趁乱称天子。

永安、隰城二县被“胡贼所破”,二县治所被迫迁至今临汾市境。

为应付这一混乱局面,魏政权又在六壁故城置建平郡,即今虢城村中置定戎郡,盼望这里“平”与“定”。

[2]河道由过境河和境内河组成。

过境河有汾河、磁窑河、文峪河、虢义河;境内河有孝河、兑镇河、下堡河、柱濮河等。

汾河是孝义市最大的过境河,流经孝义市与介休市交界处。

孝河为境内主要河流,河流长度为56.5公里,流域面积约为460平方公里,由发源于西部山地的下堡河、兑镇河、柱濮河等支流汇流而成,由西向东基本横穿全境,在芦南村东南汇入文峪河。

灵石:其他还有仁义河、双池河、交口河等支流。

垣曲:地貌垣曲县东跨王屋,西踞中条,南界黄河,北接太行,山环水绕,沟壑纵横,地貌复杂。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主要山峰东北有舜王坪、锯齿山、流流山、皇姑漫等,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其中舜王坪海拔2321米,为垣曲县最高峰;北有园谷炉山、天盘山、教尖秸等,海拔均在1650米上下;西有余家山、歪头山、大凹山、蚁山等,海拔均在1300米左右。

水文境内较大河流有毫清河、允西河、板涧河、西阳河、五福涧河等, 均由北而南注入黄河。

河流两岸多为狭窄的河谷平原,灌溉方便,人烟稠密,为主要农作区。

平陆:天宝元年(742,遂改名平陆县(“平陆”是战国时古地名,地望在今山东省汶上县)从此历代县名均不改。

茅津渡茅津渡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城南约4公里处。

历史上曾名陕津渡、茅城渡、会兴渡,因古代茅族居此而得名。

茅津渡地形险要,历史悠久,是沟通晋豫两省的交通要津,也是万里黄河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渡口,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有“铁码头”之称。

黄河金三角编辑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和陕西省渭南市,共同构成了晋陕豫三省边缘“黄河金三角区域”,是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圈。

位于我国中、西部交界地带,通华北、联西北、接中原,在全国流通中,可以承东启西、贯通南北。

但是,由于受行政边界分割的影响,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受到制约。

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代表团联合呼吁:建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四市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

临猗:1954年由临晋县和猗氏县合并而成。

临猗位居黄河中游秦晋豫金三角地带,西临黄河,东望太岳,北屏峨嵋岭,南面中条山,地势平坦,无山无矿,是山西省的平川县。

临猗的地貌明显分为黄土台垣和涑水平原两个地貌单元,是典型的地貌构造形态。

相关主题